|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赵公口寻古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林玮 王林晚 张锦

  南三环中路有座立交桥,叫“赵公口桥”。紧挨着赵公口桥的一片社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公口地段。今天这里有同仁堂公司、黄埔同学会、光彩体育馆、北京网球中心和在贾家花园旧址上即将建成的建邦华府等现代建筑,与岁月的沧桑今昔对比,可以说是北京南城历史变迁的一个典型缩影。要想了解赵公口与财神的渊源,随我们去剥开时间的尘沙,还原传说的真实。

 ■京城四宝地之一的赵公口,自古号称“京城财源入口”

  众所周知的北京城里有“福禄财寿吉”四块风水宝地,分别是赵公口(财)、保福寺(福寿)、万寿宫(禄)、象来街(吉)。这赵公口的地名,得名于财神赵公明的庙宇。据《乾隆京城全图》载,全北京城共有财神庙十所,位于天坛正门永定门外赵公口的这一所,因得名于财神赵公明,则常常被民间视为正宗的财神庙,故有“京城财源入口”之称。在路旁悠闲地晒太阳的老人告诉我们,赵公口乃是财神入口,自古是财神必经之地。到京城来发展的地方官员和来京城买卖货物的,都喜欢先到这里的财神庙,恭恭敬敬地上香之后,在京城办事才踏实。后来附近的山西会馆普遍供奉财神,因此赵公口才有“财聚四海、富汇五湖”的佳誉。

  一查《辞海》中的“财神”词条,就知道得更明确了:“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民间向来以三月十五为财神诞辰,家家户户都要去财神庙祀拜,尤其是商家还要在店铺里迎接财神。现在东城区广安门外的五路财神庙,因拆迁显出了原貌,可见老北京的民俗还是很有根基的。

  别说北京城里以“赵公口”命名的地名就这一处,就是全国用“赵公”做名字的地方也不多见,说它是富贵财源地不无道理。

  关于赵公明的民间故事也不少。传说这位财神爷跟随张天师,在四川青城山炼丹,护卫丹室。丹炼好后,张天师分了些给他吃,吃了以后长相就变得酷似天师。于是,张天师就任命他镇守玄坛,故号“玄坛元帅”。大家熟悉的《封神演义》里也有姜子牙封神,把赵公明封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的故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说,“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可见这赵公明的本事相当大。

  ■意外发现前朝尚书的风水宝地“贾家花园”

  下了赵公口桥,往东南角走不多远,便可见到一个“贾家花园3号”的牌子。“贾家花园”,这个颇为不俗的名字,让人自然地想起了现在正热的《红楼梦》,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多方询问这个名字的来历,可是周围的住户都答不上来。

  后来,在图书馆里,我们查到了史料:清朝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记载:“陈廷敬,《午亭文编》:尚书贾公治第崇文门外,作客舍以馆曲沃人,曰‘乔山书院’,又割宅南为三晋会馆。”

   清朝戴璐的《藤阴杂记》记载:“陈泽州《三晋会馆记》:尚书贾公治第崇文门外,东偏,作客舍,以馆曲沃之人,曰‘乔山书院’,又割宅南为三晋会馆。”

  这便是在浩如烟海的北京历史地理典籍中,能搜寻到的些许关于贾家花园的资料。关于永定门外的这块土地,实在没有更多的记录,唯一保存至今的,或许只有贾家花园这个古老得已经让人忘记来历的名字。看来,要了解贾家花园的过去,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为它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者———陈廷敬。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是有清一代著名的贤臣,曾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及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年间,陈廷敬屡次上书言事,在监督官员廉洁、选拔官员人才等多方面均有建议且被采纳,后来以博学更担任了《康熙字典》的总编纂官,与其子陈壮履一起,为这部字典的编纂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逝世,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皇帝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并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作为山西人中佼佼者的陈廷敬,自然对家乡有着极深的感情。他的笔下记载了山西士人在帝京之畿的每一步足迹。沿着陈廷敬的记载,我们一步一步走入了尘封的历史,剥开那已笼罩了贾家花园百年的黄沙尘土,寻找到它的主人———尚书贾公。

  贾公名仁元,字西池,山西万泉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曾任兵部左侍郎。贾氏任京官时,在崇文门外一带有着庞大的府邸园林。由于他的礼贤下士、乐善好施,许多山西进京的士人,都乐于投靠他,慷慨的贾尚书毅然将自己的花园,作为专门接待曲沃老乡的地方,命名为“乔山书院”,后来,更开辟出自己的宅地成为“三晋会馆”,以供在京的山西士人集会。这大概就是“贾家花园”的前身。

  明朝灭亡后,清代另一位姓贾的尚书又继续了前辈的嗜好,为园林史上留下了难得的杰作。他就是顺治皇帝的兵部尚书———贾汉复。

  贾汉复(公元1605年—1677年),字胶侯,号静庵,山西曲沃人。隶正蓝旗汉军,曾任豫、陕两省巡抚,主持修纂两省通志,注重文事和教育,官至兵部尚书。当时的文学家戏曲家李渔,曾亲自为贾府设计了雅致玲珑、曲水台榭的“半亩园”,成为名噪京城的园林一景。至今仍有台湾连锁餐厅使用这个名字,遍布北京。

  从历史地名上看,北京的贾家花园有两处,年代久远,已不知究竟是属于哪位贾尚书的基业,然而周围百姓皆呼为“贾家花园”,一处是崇文门外新开路附近,这里的贾家花园,经过百年沧桑的洗涤,早已消退得连名称也无从说起;另一处即是永定门外赵公口附近,虽然不如前一处在典籍中的身影多见,却自始至终坚持住了当年的往事,至少,给后人留下了“贾家花园”这个可供追寻的名字。

  走在如今的贾家花园,我们再也找寻不到数百年来豪门宅地的痕迹,有一种与大观园烟花逝尽同样的错觉。这个似曾相识的贾家,当年不管拥有着怎样世代冠缨的贵胄,如今也零落为皇城下的离离芳草,然而这股文脉与地脉气,却始终不曾中断过。从“乔山书院”开始,越来越多的山西人在前辈的鼓励下,来到京城,开始开辟自己的一方梦想,读书人渴望功成名就,而生意人希望蒸蒸日上。贾家花园从清代起,便成为山西会馆最多的地方,这也许是当年的贾尚书也想不到,自己当年的一时之举,成为了后世绵延传承的约定。

  ■从私家花园到富商云集的山西会馆

  就这样,我们的寻访足迹开始从“贾家花园”过渡到了山西会馆。晋商的京城会馆蔚为大观,竟和赵公口的“贾家花园”有着源流关系。

  三代都城的北京,商业之繁华,吸引了无数商人来此找寻自己的财运。明代实施开中法以来,晋商以“极临边境”地理优势,捷足先登,渐成为明代最有势力的商人群体。京师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晋商为互相联络方便而设立会馆。《晋冀会馆碑记》记述了原初设会馆之起因:“历来服官者、贸易者、往来奔走者不知凡几,而会馆之设,顾独缺焉……虽向来积有公会,而祀神究无专祠,且朔望吉旦群聚类处,不可无以联其情而冷其意也。议于布巷之东蒋家胡同,购得房院一所,悉毁而更新之,以为邑人会馆。”

  崇文门、永定门外赵公口一带,自尚书贾公把私家花园开辟成“三晋会馆”后,便渐渐形成了晋商的聚会场所。宣武门以南为读书人基地,而崇文、永定以南则为商人“据点”。明朝时期,全国各省区在北京所建的会馆共有41所,其中山西会馆5所,占总数的12%,到清朝就更多了。

  晋商实力雄厚,会馆建筑极具规模,往往都带有浓厚的前殿后馆的色彩。一般正殿为供奉神祇的场所,后堂才是众人集会、议事的地方。当时晋商普遍供奉的神仙为关帝和财神,大约因为关老爷为山西人,故祈求关老爷能够多显灵佑,保护同乡的利益。财神自然为赵公明,因晋商会馆几乎都供有赵公明,又处在进出京城的南城要道上,或许因此而使赵公口得到了如今的名字,也成为京城的南“财门”。

  崇文、永定一带的晋商会馆众多,然而如今大多不复可见,有名的如烟行会馆,又名河东会馆,是由山西烟行商人集资兴建,屡经修葺,馆内供关帝、火神、财神;布商会馆,又名晋翼会馆,由山西翼城布行商人集资修建;颜料行会馆,又名平遥会馆,由山西颜料、桐油行商人创建。这些会馆,每逢祭财神日,都会召集同行,集体进香祈福,演戏酬神。

  ■拜神的南顶路、赛马的沙子口

 在落日之下想象原来的赵公口,香火鼎盛,信徒云集。一抬头,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巨幅交通指示牌上标明,我们脚下这条笔直向南苑延伸而去的大道,叫“光彩路”,在“光彩路”三字的边上,又用了小字标示“南顶路”三字。据我们所知,这“光彩路”尽头的“南顶路”在历史上远比“光彩”二字要响得多,更是民间道教信仰的胜地。

   如同五台山的五台,北京城里也有“五顶”“顶”是北京百姓对碧霞元君庙的特有称呼。相传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的女儿,专司人间姻缘、祸福。清代文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京师香会之盛,唯碧霞元君为最。庙祀极多,而著名者有七:……一在东直门外,曰东顶;一在长春闸外,曰西顶;一在永定门外,曰南顶;一在安定门外,曰北顶;一在右安门外草桥,曰中顶……每岁之四月朔为元君诞辰,男女奔趋,香会络绎,素称最盛。唯南顶于五月朔开庙,至十八日,都人献戏进贡,悬灯赛愿,朝拜恐后。”

  据北京地方志记载,南顶碧霞元君庙即在永定门外大红门附近。初建于明代,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两次由皇帝下旨重修,庙有殿宇三层,前殿供奉碧霞元君,匾额“神烛碧虚”;中殿供奉东岳大帝,匾额“神功出震”;后殿供奉斗母娘娘,匾额“妙握璇杓”,门外有两座石牌坊,左边题“广生”、“长养”,右边题“群育”、“滋蕃”。《日下旧闻考》一书中曾言,南顶庙中的题字均为乾隆皇帝御笔。

  南顶路上当年的庙会盛景,在清人的众多笔记中尚可窥见一斑。清代震钧《天咫偶闻》中描写道:“永定门外碧霞元君庙,俗称南顶,旧有九龙冈,环植桃柳万株,南邻草桥河。五月初,游人麇集,支苇为棚,饮于河上。亦有歌者侑酒,竞日喧阗,后桃柳摧残,庙亦坍破,而游者如故。”

  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说:“每至五月,自初一起,开庙十日,士女云集……至夕散后,多在大沙子口看赛马。”沙子口路亦是现在光彩路东南的一条小岔道,住户零星。任谁也想象不到,当初盛大的京城跑马会,便是在这不起眼的地方举行。

  历代北京文人均为南顶庙会留下过作品,如嘉庆时的李文耕《喜闻过斋诗稿》中曾有“南顶竹枝词”八首,描述南顶庙会时的繁荣热闹场景。文人吴岩有《游南顶庙》诗云:“柳映江亭水映桥,碧霞宫殿郁迢遥。年年五月开香社,大好风光慰寂寥。”

  南顶今已不复存,而南顶路上车来车往,穿梭不息。但是老北京的庙会香火,却从来没有断绝,没了南顶,还有其他四顶,没了碧霞元君庙,还有东岳庙、花神庙、财神庙,归根到底,庙会不过是人间向上天祈祷平安幸福,寄托心愿的一种形式,借着祭神的名头,人们暂时忘却忧愁,也足以使人生不为虚度此行了。


  ■名流聚集的黄埔军校同学会

  在光彩路上一回头的西北角处,我们看见一栋漂亮的三层小白楼。走近一看,“赵公口20号”门牌边的“黄埔军校同学会”,顿时令我们肃然起敬———这个同学会绝不同于普通的学校校友会,它所聚集的“同学”们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几乎个个是英雄。

  黄埔军校,那是中国的名校,成立于1924年,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前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陆军军官学校之一。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在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将领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黄埔师生超过了四十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党政军重要高职的黄埔校友达数百人以上: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元帅,陈赓、罗瑞卿大将……在中国现代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984年6月,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首任名誉会长徐向前,顾问聂荣臻。它是团结、联络国内外黄埔同学的社会团体,其宗旨为:发扬黄埔精神,联系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

  目前,黄埔军校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十多个省都设有分会,而赵公口的同学会是它们的总部,也是黄埔军校的同学们举行大型活动的聚集地。每逢重要的日子,名将名门之后和重要的领导们,都会在这里出现。

  地处赵公口的黄埔军校同学会,现在是中国最具实力的校园组织之一,它囊括了大量中华民族当代的知识分子精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才宝库,海峡两岸都十分重视它的重要作用。在祖国统一的政治问题上,我们期待着赵公口再次名载史册。

  ■医药老字号同仁堂的科技创新源头

  赵公口桥往南走几步,“同仁堂”三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们,原来赵公口的地脉不仅曾经留住过晋商的身影,在今天,也是京城第一药行同仁堂新兴发展力量的科技创新源头。

  说起同仁堂,恐怕京城无人不知,它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历经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朝及民国的兴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那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成为中国医药传扬中外最好的文化注释。

  现在同仁堂在大栅栏的门店,已经成为中外游客认识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直观的窗口,而支撑它的基地,就是地处赵公口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公司”,占地面积很大,是一处集研发、制药、门诊于一身的同仁堂大型营业基地,“同修仁义,济世救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看来在赵公财神的庇佑下,同仁堂将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今日的赵公口,成为一片新热土

  今日的赵公口,因为最阳光最时尚的网球,又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片新热土。听街边的老人说,开发商几年前就圈下了光彩体育馆对面的那块地,要不了多久,贾家花园3号的旧址上,也将成为豪华大宅建邦华府。果然,那个挂着“贾家花园3号”牌子的大门内,重型装载车往来穿梭。

  冬日照耀下的赵公口,显得安详而温馨,岁月的流逝,仿佛早已洗尽当初晋商的繁盛气象。但那种进取不懈、创造财富的精神与智慧,则深深地扎根进了这片土地。现在的北京,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创业人们,或许,赵公口,这个曾经令晋商辉煌的名字,又将成为令未来更多人拥有新事业的地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2:39 , Processed in 1.08411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