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斌把当代庙会区分为三类。一类以地坛庙会为代表,它们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传统庙会,但是有文物古迹作为庙会的依托;一类是以龙潭庙会为代表,它们既没有历史传统,也没有文物古迹依托;还有一类就是以白云观为代表,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曾举办过庙会。在几十年沧桑岁月之后,昔日举办庙会的地方已经修起了二环路、三环路,建起了居民楼。但也有个别的地方保存下来,为传统庙会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1987年,白云观举办了第一届民俗迎春会,成为北京恢复的第一个传统庙会;1987年,京东的丫髻山庙会得以恢复,1990年,妙峰山也恢复了举办庙会的传统;1999年春节,经过修缮的东岳庙重新开放,同时恢复了东岳庙庙会。在所有被恢复的传统庙会中,2001年恢复的厂甸庙会最牵动人心。 “厂甸庙会是北京老百姓心中的庙会,按照过去的说法,不逛厂甸就不算过春节。”宣武区文化委主任许立仁小时候最喜欢逛厂甸庙会,如今他成了厂甸庙会的主办人。“宣武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提申请,想恢复厂甸庙会。申请打了几次,都没得到市里批准。”传统的厂甸庙会举办地位于宣武区南新华街一带,北起和平门,南至虎坊桥。这里是重要的南北干线,5条公交线路都经过此地。出于对交通、安全等问题的考虑,厂甸庙会迟迟不能恢复。 直到2001年春节,与京城百姓阔别37年之久的厂甸庙会,才在原址上重新恢复。 “我们将庙会进行的时间限制在上午8时至下午6时,把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市里终于批准了我们的申请。”许立仁说。 跟别的庙会强调“创新”不同,厂甸庙会打一开始就提出了“原汁原味”的口号。为了这个“原汁原味”,许立仁他们动了不少脑筋。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里,两三尺长的大糖葫芦是厂甸庙会上独特的一景。“我们找到了专做糖葫芦的手艺人,他们说这门手艺还有,但是原料却不好找了。”许立仁说,做大糖葫芦的材料很不一般,山里红需要挑个儿大的;串糖葫芦用的不是竹棍,而是编筐专用的荆条,像小拇指头一般粗细。第三届厂甸庙会时,工作人员专门跑到京郊山区里,买回一批荆条,串出原汁原味的大糖葫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