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安市场旧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正

    东安市场的位置在东皇城外,地处大名鼎鼎的王府大街,那里的井水是甜的,所以老北京人又称其为王府井。它原来是八旗练兵场,离皇城东门——东安门一箭之遥。练兵场被辟为平民市场,是1903年的事儿。到了我去逛的时候,经历了两次大火的洗劫和重建,它早已不是当年练兵场的旧貌,幸好新建筑还保持着老北京建筑的原汁原味儿,氛围依旧。
  从沙滩往南,经骑河楼就到了东安门,沿东安门大街往东,过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再过馄饨侯,当你闻不到馄饨侯支在高台阶上的大锅飘出的骨头汤香味儿时,东安市场即在眼前了。它的北门正对着天源酱园,门口的西边是东来顺饭庄,东边是吉祥剧院。市场里,有个用白不白灰不灰的整匹布围起来的露天场子。我有一回去看热闹,找到场子进门的地方,说是门,其实就是有三尺来宽的空当,临“门”处放个油脂麻花的桌子,上面有台小机器,把门的是个睡意蒙眬的汉子,他眼皮都不抬,在上面一摸,机器便哗哗响起来,眼瞧着从里面转出张票来:“拿好喽,进去吧。”敢情票是张记钟点的纸。“出来的时候,看点儿交钱,一刻钟三分钱。”那时候三分钱一根小豆冰棍!至于当天听的相声是谁演的,说的什么内容,早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有个耍钢叉的耍得漂亮,满台白光闪闪。还记得那天进场之前,在东安市场里的炸糕摊儿上买的奶油炸糕好吃,后来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奶油炸糕了。
  旧书炒货果局子
  东安市场名为市场,我看其实不如说是大天棚里有横竖几条街的集市!街里面是一间挨一间的店铺,一间比一间的铺面古朴、干净、漂亮。橱窗永远擦得锃亮,由于市场上方有天棚,光线暗些,所以各个店铺白天也气灯电灯通明,别说买东西,就是从店铺前走过,都觉得别有洞天。
  比如,进西边的门,路的右手有鹤年堂药铺,黑漆门柱,描金匾额,透着的堂皇,从鹤年堂门前过,会闻到浓浓的中草药香。我去鹤年堂买过仁丹,每粒仁丹都呈暗暗的朱砂色泽,每包才五分钱。相邻的是一家忘了名字的钟表铺,橱窗里各式各样的金色、银色、铜色的座钟摆满了,它们的摆都无声地摆动着,跟进了故宫钟表馆似的。你要是有耐心,一家一家地逛,早晨进东安市场,晚上逛不完。肯定的!
  另外,从这个门进市场,吸引我的是书肆,东安市场的书肆和现在的菜市场似的,几排两尺来高的木质台子,宽两尺五,长两三米,四周有半尺高的木头围子,靠边的书是码放齐整的,里面则是随便堆放,可以供顾客尽意挑选。书市的工作人员绝不到你身边监督,现场几乎看不见售货员,倒是你有任何难题时,一招呼,他们就来到你身边,微笑着给你非常满意的答复。有一次,我要配齐中华书局的《中华活页文选》,因为学校发的让我丢了,上古文课急着用,丢的那一册连八面槽北边的中华书局门市部都断档了。我怯生生地问了位老售货员,他豪爽地伸出三个指头,果然,三天之后,他居然为我找到了这册《文选》。只收了我五分钱。可惜我忘了问人家尊姓大名,一直遗憾至今。这一大片的木头书台子组成的图书区还有个特色:看书不花钱,有些人在这里查资料能泡一上午。我就看见过一位,看饿了,从书包里拿出个烧饼,啃上几口,擦擦手,又全神贯注地翻书。
  我逛东安市场,还因为嘴馋,老去买炒货庄的炒花生、糖炒栗子。人家的炒花生,那才叫做炒出来后拿眼一看跟生花生似的,里面也绝无火色,还是白色的,可是又绝对熟了,又脆又香!火候掌握得到家了。至于糖炒栗子,首先是选料,淘汰掉黑心的,可是人家炒货铺师傅如何隔着皮儿瞧见瓤儿的?这种高超的鉴别手艺,绝对的失传了,其次才谈得上炒的功夫,加糖料的秘诀。炒好后放进自制的纸口袋里,顾客随手剥一个扔嘴里,面面的,又香又甜。炒瓜子,个个都是满籽儿,绝无空的。讲究炒完了再
  用簸箕簸一回,簸去空的瓜子。东安市场的炒货,绝对吃着放心。我每回都要把五磅装的铁盒子塞得满满的,然后坐上三轮车回家。
  东安市场的果局子(水果铺)也是一绝:春节前夕,家里急需几斤漂亮的苹果祭祀,就到了市场里找果局子。果局子店铺门前一尘不染,果香四溢,大橱窗里还有自制的炒红果放在大玻璃瓶子里,特别扎眼。进了铺子,人家听明白了,马上拿出来10个苹果,这些苹果几乎一模一样,我都看呆了。称完了,用蒲包小心地包好,在蒲包上面搁张印着店铺广告的方形浅色粉纸,再用纸绳打成六角形上面做个提手。我见蒲包挺好看,伸手就要接,人家伙计却交给大人:“您提的时候得小心点,千万别碰喽剐喽。”路上,叔叔告诉我:“苹果好,价儿也高。”人家可是从苹果筐里挨个挑出来的,所以价儿高,这10个苹果
  确实是一筐普通苹果的价钱呢。东安市场的果局子会做买卖,他赚你大笔钱的同时,又满足了你的急需。所以你还得诚心诚意地夸人家:“真有能耐!”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为此专门找果局子的人聊了回天儿。结果更使我叹服:盛夏,他们在苹果大批采摘时,由果局子雇把式挨个从树上“摸”下来,这个“摸”可讲究大了去啦,完全靠把式的手感,讲究连水果皮上的细绒毛即果霜都不能“摸”掉。没有伤疤没有蹭伤的好果子,由把式“摸”进一人高的瓮里,他们的行话叫“川”,这种瓮是特制的,口特别小,可以盛三百斤苹果。把式把水果在瓮里一层一层码好,然后封好瓮口,将瓮放进冰库,这种冰库其实就是地下室里面码放着天然冰块。到了霜降,把瓮从冷库里面取出,放进普通库房,再由把式精心调节温度,直到立春。这样,苹果到了春节,依然新鲜如故。现代科技,只不过是把老祖宗的技巧在规模上扩大而已。我以为。
  字号人情好东西
  1973年三伏天,我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当工人,几个工友搭着帮去东安市场里的湘蜀餐厅喝酒。天气热,再加上又是啤的又是白的再加上红的,本来花插着喝就犯忌,加上喝得太急,当中的一位喝晕了,出溜到桌子底下。老服务员见状,和蔼地走过来,看见一摊泥似的顾客,他直抓后脑勺:“打开酒窖,把他抬进去。那里面凉快!”我们千恩万谢之后,把喝晕了的哥们儿搭进了地下酒窖。那里面真凉快,大约一小时吧,他的酒劲儿过去,意识又清醒了,惊讶地问:“这是什么地方?”“没你,这辈子也没福气进东安市场的地下酒窖消夏啊!”大伙哄堂大笑。
  当时我在工厂的时候,车间的工段长曾是东安市场老字号饭馆的伙计。上夜班到后半夜都困了,几个人抽着烟,听他老人家讲解放前的事情:“有个吃爆羊肉的,吃完了,叫唤:‘跑堂的,过来!’‘您吩咐吧。’叭!挨个大嘴巴。‘有话好好说,您怎么打人呢?’‘打你还是轻的。瞅瞅——’‘呦!’盘子里怎么有个苍蝇啊。‘对不起,您算白吃,我们不算账了。’那人拿牙签儿剔着牙,腆着肚子下楼去了。”“您那饭馆太大意,还遇上好说话的了。要换成我,非让你们赔钱不可!”“这叫黑吃!苍蝇是他从口袋里拿出来的。”还有呢,几个穷朋友,去东来顺吃涮羊肉。当时的东来顺讲究是先吃,吃完了伙计按桌子上的盛羊肉的盘子算账。几个朋友边吃,边把吃完的盛羊肉的盘子放到邻桌上。吃了个够,一算账,敢情才吃了五盘。出了东来顺,他们大笑,一共涮了二十一盘!“不但涮了羊肉,连大名鼎鼎的东来顺也被我们涮了。”老字号门风古朴,绝不防着顾客,也绝不站在你身后,不知深浅地盯着。这就是当年老字号的淳朴和厚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又去过东来顺楼上的饭馆,叫做新疆餐厅,餐厅的看家菜里有一块钱一串的羊肉串,这里的烤羊肉串肉块大,上面蘸满了芝麻,烤得肉味道绝佳,不说肉串的味道,单说那穿羊肉的叉子,根根都是纯银的!吃饭的人,吃完了羊肉,全自觉地把银叉子放在餐桌上,服务员也不忙着收。这也是当年东安市场一景。
  我现在琢磨,东安市场的各色食品好吃,并不是当年我年纪小,见识不够,而是当年老字号产品多出在自己选好的产地,又亲自派人选料,按自己的配方生产,限量应市,虽然价钱相对昂贵,可是口碑极好。人家拼的是质量。比如,我在东安市场里的茶庄(具体的名字忘记了)买过30块钱一斤的茉莉银毫,当时只买了二两,花了6块钱。那时候的6块钱,快赶上一个月的补助了。老话说,没有花钱的不是,茉莉银毫的香味儿,至今不忘。“自己熏的,换个地方你花多少钱买不到!”给我包茶叶的老爷子的话我至今记着呢。
  当年东安市场的“火”,关键在它的特色: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看家绝活儿,即使“土”得掉渣儿,也能留住回头客吸引新主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8 , Processed in 1.08009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