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钟楼和鼓楼遥遥相望100米,静静端坐在北京城的传统中轴线上。为了让它们坐得更安稳,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护所业务部的朱英丽和她的同事曾贻萱就变得格外忙碌。 “我在文保所工作了23年,甚至比文保所的历史还久,对钟鼓楼的感情越来越深。”朱英丽说,是钟鼓楼的建筑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系的民俗底蕴深深吸引了她。 钟鼓楼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北京的钟鼓楼可以说是人们常见的最为典型也最著名的钟鼓楼。二者在北京传统中轴线北端前后纵置,气势雄伟,迄今已有734年历史,在没有钟表计时的年代对于人们的生息劳作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几百年来,北京钟鼓楼更是积淀了丰厚的老北京民俗文化内涵,传承着历史文化信息,1996年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全国范围来看,钟鼓楼又是类型各异,功能不一,而且并不一定成对出现,也不只限于在繁华城市里建造,县、镇甚至偏远山区都有,比如贵州侗族地区就有鼓楼的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保护范围的钟鼓楼有81处,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国家级的17处,省市级31处,县级33处。 钟鼓楼往往是一个城市的主要地理标志。“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鼓楼,几乎都是当地寨子的中心,往往是先确定了鼓楼的位置,再以它为中心来规划、建造整个寨子。”朱英丽说,“钟鼓楼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和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钟鼓楼很少有专门的保护机构 钟鼓楼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有关人士介绍,北京钟鼓楼在文物保护上做得比较不错,建筑本身也没有什么人为破坏,只有一些自然风化作用或木建筑受到自然破坏。但困扰钟鼓楼保护的问题依然不少。比如在钟鼓楼古建筑修缮方面,修缮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许多传统的工艺或失传或水平下降厉害,“修缮者的责任心也不如以前”。而北京钟鼓楼周围环境和古建筑也不协调,周边都是嘈杂街市。“我们也没有经济条件去重新规划或者改造。”朱英丽说,“好在在多方面的关心协调下,目前周围的环境在不断改善中。” 经济条件几乎可以说是钟鼓楼保护的一个主要瓶颈。像北京钟鼓楼,在大的建筑修缮方面,政府都给予资金保证,基本到位。但日常的保护、人员开销,除上级部门每月给予一些经费外,还需要钟鼓楼文保所自己想办法解决。 “北京钟鼓楼的情况相对已算不错的。像福建莆田市的鼓楼,干脆全部出租给书摊。”一位熟悉全国钟鼓楼情况的专家说,“目前大部分地方的属国家级重点文保对象的钟鼓楼都没有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许多归当地县级文物保护所或博物馆代管。只有少数如北京、西安、山西临汾设有专门的钟鼓楼文保所。” “我们的发展方向比较明确,就是尽力挖掘钟鼓楼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文明相结合,使其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比如更鼓、铜刻漏和碑漏三个器物的较完美的组合,目前已经见到了不错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朱英丽介绍说。 通过对各地的钟鼓楼的了解和研究,朱英丽认为,目前全国各地的钟鼓楼正进入一个复建的历史时期,比如天津、山海关等地。“许多地方不仅仅把钟鼓楼看成旅游资源,也把它当作城市的一个功能性、公共性建筑,成为城市中一个鲜活的文化载体。” 有关专家认为,钟鼓楼作为自成系统的特色建筑、地域文化的承载实体以及民俗仪式的举行场所等,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放在历史文化保护的高点来看,有很多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发掘,保护则是发掘的前提。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00 , Processed in 1.0893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