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春来崇效寺古刹看牡丹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铁鹏

  京南多名刹,一般首推法源寺。这是因为一是法源寺建寺年头早,建于唐贞观19年(645年);二是名气大,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出征阵亡将士所建,赐名“悯忠寺”;三是保存完整,经历代重修,现在是北京完整保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但位于法源寺南边偏西的崇效寺,虽然名气不如法源寺,建寺时间却比法源寺早了18年。据清李慈铭《桃花花圣解庵日记》载,唐贞观元年(627年),崇效寺为幽州节度使刘济于其舍宅所建,地在幽州城内。清初朱彝尊《日下旧闻》引《析津日记》载,“元至正初,以唐贞观元年所建佛寺旧址建寺,赐额崇效寺”。明天顺及嘉靖年间先后两次重修。藏经阁“东北有台,台后有塔三,环植枣树千株。以地僻游人罕有至者”。故王士祯诗称为枣花寺。乾隆年间于敏中等纂修的《日下旧闻考》:“僧塔三,今有六。枣树千株,今数株而已。”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有房屋114间,附属房屋16间。主要建筑有主殿、大殿、后殿、天王殿等。主殿两层,楼上供奉三世佛;楼下观世音菩萨、关圣、韦驮。大殿供奉无量寿佛,两旁十八罗汉。后殿供奉观世音。天王殿供奉韦驮、四大天王、弥勒佛等。
  一过暮春三月,就要进入牡丹盛开的季节了。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崇效寺牡丹是被人乐道的。明吏部主事杨继盛曾来崇效寺游览,并为寺院题“无尘别境”。王士祯、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许寿裳都曾到此领略寺院景致。虽然崇效寺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颓废了,平时很少游客,但是一到牡丹盛开季节,不少人还是到那里去赏牡丹。1935年,北宁铁路局特开观花专车,接运客人来崇效寺观赏牡丹。1949年后,朱德、徐特立、黄炎培等也曾来此观花。牡丹圃在崇效寺大殿的西北角,大约有三分地左右,人们穿过山门,斜穿过正殿前的院子,绕过西山墙,就会看到这些牡丹,除了常见的姚黄、魏紫外,还有一两株名贵的墨牡丹和绿牡丹。据说墨牡丹只有在崇效寺才能看到了,堪称天下一绝。围绕墨牡丹,还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清末大学士王文韶退居林下后,在牡丹怒放的季节想到崇效寺去观赏墨牡丹,先一天派人通知和尚,和尚趋炎附势,第二天看到另一位捐班候补道王大人率众浩浩荡荡而来,以为是王文韶光临,就隆重地接待,请他们吃了素斋,观赏之余索性把那枝墨牡丹剪了下来请王大人带回去当做瓶供。等到下午,王文韶小帽便服来到崇效寺时,已经枝残花无,再也看不到墨牡丹了。这段故事也成了有关崇效寺的一则笑话。
  崇效寺的牡丹,后来迁到中山公园去。据说1950年叶恭绰先生自港赴京,看到崇效寺牡丹大部枯萎,非常惋惜,便产生了把牡丹移到中山公园去的念头。北京市人民政府采纳了叶恭绰先生的建议,把牡丹移到了中山公园。《北京志——园林绿化志》载:音乐堂前原为国花台,尽植以牡丹芍药,其中许多移自南城崇效寺。人们要想欣赏当年崇效寺的牡丹,就只好去中山公园了。
  事隔几十年,现在崇效寺已经不复存在,那里成了白纸坊小学。现存藏经阁,又名藏经楼,乃嘉靖三十年(1551年)掌丁字库太监李朗所建,原在崇效寺中央,万历年间(1573-1619年)修建时,将其移建寺院的后部。清代中叶曾对藏经阁进行大修。藏经阁分上下两层,面阔5间,进深七檩,前出廊,硬山式屋顶,阁楼为磨砖对缝木结构建筑,已十分老旧。小学的工友告诉我,现在还经常有人拿着老地图,到这里来寻找崇效寺。当然人们再也看不见崇效寺往日的辉煌,闻不到牡丹的花香,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藏经阁立在那里,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往日的故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6 , Processed in 1.07532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