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本稀见的《北京史话》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谢其章

   
 
   这是一本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书,同时又是一本非常稀见的关于老北京史料的书。稀见,是因为当年的印数只有不足区区的一千本,而特殊的背景是这样的,1949年初,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远在上海的老报人黄萍荪敏锐地捕捉到了新旧时代分水岭所带来的出版商机,他马上创办了杂志《四十年来之北平》,向获得新生的人民介绍1949年之前的四十年旧北平各方面情形,杂志刚一面世,新中国决定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的消息就传到了上海,黄萍荪马上将杂志改名为《四十年来之北京》,以表示欢迎新时代的良好祝愿。 
 
     杂志出了三期即告停刊。停刊之后,黄萍荪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抛弃旧思想,试图团结一班旧的文史工作者来为新社会做点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史话》面世了,这次是书的形式而不是杂志形式。《北京史话》1950年12月出版,印数寥寥,半个多世纪来,似乎未见有人提过这本书。

  《北京史话》大32开本,120页,它的封面构思非同一般,是六位书画家集体创作的结晶:胡亚光画毛主席人像,周圭画毛主席衣褶,申石伽画松树,陈从周画磐石与和平鸽,唐云画芍药,沈尹默题写书名。这样的一张封面也许是最多位艺术家合作的经典书衣,在书籍装帧艺术史上亦可称为精品,惜多年来似从未露布过。

  黄萍荪这样解释这张封面——“毛主席肖像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北京。主席是中华人民的舵手。松树:盘根错节,老干虬曲,经霜雪而不屈,着风雨而不变,四季常青,高入云际;象征新中国之国运。主席足下的磐石:代表坚强固安;芍药是首都名花,代表地方性。在松树间的飞鸽,使人一望而知为一种和平的气氛。画面之所以如此表现者,即根据上项意义而成。”

  对于这张封面画合作的过程细节,不知这几位艺术家有无留下只言片语的回忆文字,如有,那一定是非常有趣味的掌故了。

  《北京史话》原计划出“上中下”三编,但只出了一本“上编”即告结束,毕竟新时代百废待兴,需要适应的地方太多了。书中只有七篇文章,皆为史迹资料性极强的长文,依次是:《从帝王之都到人民之都途中一瞥》(尧公),《五四运动经过的真象与再认识》(五知),《东交民巷与帝国主义》(江声),《北京的科学运动与科学家》(胡先马肃),《故宫最后一幕活剧之演出》(陈诒光),《北府财经史话》(朱偰)。

  “尧公”与“五知”即谢兴尧先生,今年已是近百岁的文化老人了,谢兴尧久居北京。前几年谢兴尧的《堪隐斋随笔》出书,着实惊讶了一下读书界,有人甚至惊呼“天上掉下个谢兴尧!”,哪里知道谢老半个多世纪前即已是写旧京文史掌故的老作家了,而且还是一位太平天国史学的专家。

  作为一个旧社会的报人,黄萍荪努力靠拢新时代的意图还是应该肯定的,他总是担心办刊物出书而背上“复古”之嫌,在每篇文章前面黄萍荪都要作一篇“编者识”,代替作者表明观点,在《从帝王之都到人民之都途中一瞥》的“编者识”中,黄萍荪甚至非常“超前”地引用了毛主席的诗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在《东交民巷与帝国主义》“编者识”中,黄萍荪积极评价“北京市人民政府自成立以来,有三项工作在他年国史上都应该郑重地记载的:一,收回东交民巷使馆界;二,拔八大胡同的妓女于火坑;三,疏通护城河。”

  从封面构思,到保存北京史迹文化资料,再到反映解放初期旧知识分子心态诸方面而论,《北京史话》都是值得重新评价不该埋没的一本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19 10:15 , Processed in 1.10834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