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跟消失的胡同赛跑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特





  虫子:北京人。胡同里出来的80后一代,拍记队的组织者之一,因为参加学校话剧《茶馆》的演出,对老北京的文化产生兴趣,一头扎进胡同里。

  老北京拍记队: 2005年6月成立至今,是以老北京文化为依托的“老北京网”网友在一次聚会中讨论出的产物。一群热爱胡同的人,利用业余时间专门用相机记录贯穿于老北京版图中的经络———胡同。每周末是拍记队的活动日,拍摄地点不固定,即将面临拆迁的胡同是拍记队第一时间关注的。
  周末的午后照例是拍记队活动日,虫子抬手看了眼手表,一边招呼陆续赶来的新老朋友,清了一下嗓子,开始宣布今天的拍摄行程。

  午后的胡同里没有什么车,灌满整条胡同的阳光,被院子里高大的树木切成不规则的几何拼图。赶上这么个好天气,大家精神头很足,虫子刚拿出自己的相机,那边快门声就已经响起。

  “从胡同里面走出来的人对胡同都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结,在北京人的概念中没有了胡同就是没有了北京的文化背景。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反映的就是街巷文化。我们不能看着它们就这么消失。”虫子声音不大却很笃定地说,“图片是留存记忆最好的方式,我们的图片没法从摄影角度去审读,记录才是我们的目的。”

  “每个院落我们都要敲门进入,每条胡同里的原住老人都要走访到。边拍边记是我们的特色。很多书上没有的掌故和历史就是这样一步一问挖出来的。”时至今日,北京上千条胡同,虫子已经基本走了一圈。拍记队的成员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收获了几十万张宝贵的图片,其中包括已经拆掉的前门一带的胡同。现在虫子和他拍记队的朋友们,从收集到的老地图里提炼出更详细的路线图,开始了更细致的记录。而他们的故事也在继续中。

  张大民住这吗?

  几天前,虫子重温《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四张大雪的男友赵炳文初次登门的时候,有一个门牌儿的镜头,上面分明写着蓑衣胡同13号,几经寻找,虫子终于找了张大民家的那个院子。

  蓑衣胡同13号院儿,是一个标准的三进四合院儿,大门是座典型的蛮子大门,两个抱鼓形门墩儿,均被埋没在杂物之下。它的里面,跟电视剧中表现的可是大不一样。在一进院子到垂花门之间,有人字形的金属棚子盖顶,棚子的边缘,有木制的檐板装饰。花门呈两卷式,垂头已经不见了,按照院子整个的装饰设计来推测,应该是方形的垂头。垂花门的跨草盘子,图案也很有意思,是蕃草纹盘桓在扯不断纹上。进院儿的连廊还有一部分被完好保存。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三进院子,连接厢房与正房的拐角连廊的顶上,都有栏杆式的小女儿墙,作为装饰。这个在各个城区的四合院儿建筑中,并不多见,抑或是保存的不多了。但这里保存得相当完好,院内种植了很多植物,加上拍摄时候,穿了绿色的衣服,几乎很难被发现。一直没有找到那间著名的长树的小房儿,其实剧内的场景,也许根本不在这里。不过13号院儿,还是能给去过的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蓑衣胡同在锣鼓巷一带,胡同东口在锣鼓巷,西边呈“L”型向南折,南边口在福祥胡同上。13号就在蓑衣胡同的中部,东城区第三批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名单中,它以老宅院儿的身份,被定为文物普查登记单位。

  讲述人:虫子

  拍记队的成员除了喜欢拍照外,还对北京老的街巷地图特别感兴趣。因为里面记录着老北京最原始的胡同以及胡同背后的故事。越老的版本价值越大,而且也越不好淘换。

  打开始接触老北京,开始拍胡同的时候,我就知道“乾隆图”了。这张图将乾隆十五年的北京城内的街巷、院落格局,清晰地标出。收集学习北京的文史资料,地图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网上找这幅图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是品像不好就是价钱太贵,这可不是着急能解决问题的。拍记两年,终于用自己卖照片的400多元钱,换来这套地图(燕山版)。实在是欣喜啊!从邮递员手里接过来的时候,才知道何谓兴奋。配合上斑马赠送的那张《清乾隆北京城图》,一定会如虎添翼。

  乾隆图全名《乾隆京师全图》是第一张完整的大比例尺北京城区实测地图,是研究18世纪中叶北京城市面貌的最具权威的地图资料。

  讲述人:虫子
  拍记 需要理由

  我风尘仆仆地在胡同之间穿行,举起相机对着那些破旧不堪的老墙和门楼摁下快门时,时常有人奇怪地看着我,说:这有什么好照的?我理解他们的诧异。他们在日趋狭窄、破旧、低矮的老房子里住得太久了,夏天一脚泥,冬天一路冰,更不用说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上厕所要走出几十米……他们最朴实的愿望就是拿到一笔实惠的拆迁补偿款搬到离城不太远的地方置一份宽敞明亮、有上下水、有独立厨房、卫生间的房产。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怎么可能要求他们去欣赏那些虽已模糊但还精细的彩绘、濒临腐朽却仍气势威严的宅门……

  然而,让我在胡同里流连再三的,是一些上岁数的老人充满理解地说:赶紧照吧,再不照就没了。有一次在菜市口的棉花五条,遇到一位七十岁的大妈,听说我要照老胡同、老房子,热情地向我介绍山西街的荀慧生故居,见我路不熟,干脆带着我穿过棉花六条、七条往山西街走,一边还给我介绍附近的几条胡同。跟她一起走在胡同里,仿佛老旧的屋瓦和灰墙一下子有了生命,它们像院子当中的老槐树一样融进了老住户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分享着柴米油盐的琐碎、呼吸着同样的气味,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那一刻,我找到了拍照的理由———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讲述人:迷茫的前世今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7:12 , Processed in 1.08593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