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安安过日子,就是一种平静安宁的生活,居家平安就是福,是人们最基本、最朴素的对生活的要求和祈盼。这种祈盼、向往、追求和信奉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细节中,逐渐形成,升华并根植在百姓心中的一种居住文化或称安居文化,而平安则是这种文化的精髓。居住在四合院中的平民百姓无一例外地在“安居文化”的影响下来构筑自己平静安宁的生活。平静安宁的生活是以安居乐业作为美好的愿景,以“人和”为基础,以有效的防范手段为保障的。为了营造平静安宁的生活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求,人们在四合院的堪舆定位、建筑格局、建筑装饰诸多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 所谓“堪舆”就是指“风水”的就势定位,是宅基的地理形势的选择和建筑格局的安排定制,都要按“周易”中的八卦理论来诠释,讲求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之位,虽有迷信色彩,但也表现了人们祈福平安吉祥的心愿。 首先是“地位”的选择,宅基必须高于胡同的路面,只有这样才能步步登高,高瞻远瞩,前途无量。切忌由于地势低洼,进宅下“坑”,出门登“山”,老辈儿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从科学角度讲,选择高位也利于排水,斥水免受水患之苦。 其次,是“方位”的选择。标准的四合院选择了坐北朝南的方位,是日照时间最长的方向,有如日中天、蒸蒸日上的寓意。正北在八卦中是“坎”占水位,在坎位上建宅可避免火灾,因此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又称“坎宅”。不取坐落东西,就是避开了日落西山的忌讳。坐北朝南的方位,形成了宅院的南北中轴线,是宅院的风水源头,是四合院的主干线,基准线,决定了整个院落的建筑格局。房间建成单数才能产生轴对称,正房中间的房屋正好在风水源头之上,象征主人有统领全宅的威严和地位。在中轴线两侧建有相对应的东西厢房与中轴线南端的后座(南房)形成一个布局和谐、组合严谨、四方向心的四合院建筑格局。这个格局中有自己的天和地,“周易”中用“乾”、“坤”表天地,示阴阳,人亦有阴阳之别,故四合院即有天、地、人的要素。比喻了四合院造就了天时之机、地利之势和人和之缘的内涵。四合院的四面都是院墙和屋墙,形成了一个封闭性和防范性很强的独立院落,显示了主人的独立、唯我、至尊、高贵、不受侵害的心理状态。 再次就是建筑中的“吉位”的选择。大门是四合院的门脸,是唯一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是路路顺通,纳福迎祥的通道。因此,大门要选在院落的东南角,在八卦中东南方向为“巽”占风位,可引进东南风,挡住来自西北的寒风,是和风、润风吹进的位置,是吉祥之位,称“巽门”。老辈儿有称标准的四合院为“坎宅巽门”。厨房要放在院落的东侧,厨房内供奉有灶王爷,意在一日之始,灶王爷就在主宰全家的温饱祸福,因此,又有东厨司令之说。最后是“安位”的选择,出于安全的需要,四合院的四面都是屋墙和院墙,在临街的后座南墙是不开窗户的,即便有窗户也是比人还高的小窗户。外人不经大门难以进院,有效防止了偷盗和减少了外界的干扰。垂花门将前院与内院隔开,强化了四合院的私密性也保证了家人居住的安全。男仆居于外院,而女佣则居住在后照房,这是出于男仆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增强了安全性,同时也避免许多男女之事的麻烦。四合院用围墙和大门把自家封闭在小小的天地里,满足了人们少惹是非和安全防范的需要。 建筑装饰附载于建筑实体上,多是砖雕、石雕、木雕和彩绘,而花纹图案又多以拟物、谐音、音似的比喻寓意希冀,信奉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用龙、虎、狮等威猛凶悍的动物形象作为镇宅之物,以驱邪避祸,以喜鹊作为吉祥瑞鸟是喜的象征,用仙鹤、龟、桃、灵芝、青松、翠柏、老寿星来表达长寿的祈求,用鸳鸯表达夫妻百年好合的意愿;蝙蝠与“福”,鹿与“禄”,猴与侯,柿与“事”等谐音、音似,衍生出了“福禄寿喜”、“百事如意”、“纳福迎祥”、“双喜临门”、“龟寿延年”、“鹤寿松龄”等寓意深刻的词句和美丽的图案与花纹。这些寓意的创作是人们丰富想像力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忌讳,是百姓力加排斥的东西,如在家中不种植或在主院中不种植桑、枣、杜(杜仲)、梨、槐,因其与丧、早、妒、离、怀谐音,但偏爱有祥瑞,福寿、多子、文雅、高贵寓意的石榴、夹竹桃、荷花、海棠、丁香等植物。 供奉灶王爷,源于迷信土地爷掌管一家祸福,也是一种保一方土地平安的祈求。土地爷的神龛,要供奉在后院坐北朝南的位置以能统御和降平安于全宅,一般都在春节期间上供叩拜,如果平时家中遇到一些事情时也要上供叩拜求安。每年的不同节令也都体现了对平安的祈求,如清明这一天要在门前插柳可以防火避灾,端午节时要用钟馗握剑的神符贴在大门上“驱邪镇宅”,在门上挂菖蒲、艾叶,用雄黄酒洒地,抹小孩口鼻耳防蛇、蝎等五毒,以去瘟宜夏,在春节除夕要“踩祟”将一切邪恶和不吉利都驱之门外,以求来年的平安。 我的家族和住在四合院里的众多家族,都在祈盼与愿景中得到了平安的慰藉和满足,但在实际生活中营造人和之缘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才是平静安宁生活的保障。 曾祖母居住的屋中曾挂着用篆体书写的“人和、情融、意顺、神畅、福至”的条幅。意思是人之和睦,情之融汇,意之顺通,神之畅快才有福之到来。这成为治家格言的几句话,一直在警示着家人。家人的和睦相处和与外界的和谐往来,也给家族的兴旺、事业的发展和平平安安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的长辈们对家中的防火、防盗、防病等方面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尤其是防火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祖母很善于管家,制定了许多规矩,儿媳妇值日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母亲和大妈在家要轮流值日,大妈负责单月,母亲是双月值日,每年轮换一次。要求每天晚间到厨房查看封火后是否将炉灰中的热煤核、煤渣捡拾干净并放在炉灰盆中,是否在灶坑中泼了水,在灶口附近严禁堆放劈柴。巡视各屋的火炉子是否封好,与烟筒相通的炉门是否打开,炉灰是否清理干净,炉边不准挂烤衣物,要查看佛堂的永明灯四周是否放有杂物,尤其在除夕踩祟后,母亲会哄着几个孩子拿着竹竿在踩碎的芝麻秸中找没燃响的爆竹,实际上是在消除火种的隐患。据母亲讲家中从未发生过火情。 在防火的设施上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大门影壁前两侧,放有两个近一米高的装满水的绿色太平桶和脸盆,垂花门两侧也各放有一个太平桶,木架上各插放有两只铜管制作的水唧筒(又称水枪),厨房门北侧有一放满了沙土的大洗衣盆,一只木柄小铁锨插在沙土中,这些都是用来灭火的。平时用太平桶中的水泼街,洒院子,夏天用水枪往天棚上洒水消暑。当然,这四只水枪也是我们孩子打水仗的有力“武器”。 防盗的重点是大门。大门上有门插关,大门闩、顶门杠、门链儿、门槛链儿、大板凳和门铃铛。门插关有两道一是在大门的框架上,关门后将木插关由右门推向左扇门的框架中,并用一铁销子将插关定位以防止门外,通过门缝用刀将插关拨开,另一道由直径约2厘米的铁棒做的插关儿,关门时将铁棒推至另扇门上的圆铁套中,棒端的把手可扣在锁鼻儿中,并可上个大锁十分牢固。 大门闩是直径约10厘米与大门框等长的圆木,放在门框两侧的闩环上。顶门杠是长约1.7米粗约10厘米的圆木,备有两根,门杠上端顶在大门的框架上,下端卧于门道地面上的马蹄形砖窝中,门闩和门杠都漆成红色。门上有长约25厘米的锁链儿一端固定在门边,另一端扣在另扇门的锁鼻儿中,防止开门时生人闯入大门。 门槛是可移动的,为防止盗贼将门槛提起由门下边钻进宅内,用固定在门槛上的两根长约15厘米的锁链扣在大门下沿的锁鼻儿中,必要时还可上锁,两根锁链也成为搬动门槛的提手。放在门道两侧的红色长板凳,是用整棵实木做成,现在估计每个板凳会有近一百公斤的重量,是用来顶门的,所以又叫顶门凳。在门道中有一对每只都有三四十公斤重量的石锁,是拴马用的,平时用来顶门,用来顶压住门杠的下端,或放在板凳上增加顶门的重量。门铃铛悬挂在大门的门楣上,只要开关门,门就会碰撞铃铛发出声音,告知家人,有人出入。后来安装了拉铃,在门框上有一孔,孔外边有一拉环用铁丝与终端的一个软弹簧和铃铛相连,拉动拉环带动铃铛告知有人叩门,后又安装了电铃,并规定家人要按动短暂的四下,以区别是家人或外人。每个房间的窗户都有护窗板,晚间睡觉前都要将护窗板安在窗户上,用铁穿钉插在窗板下端的孔中在屋中固定。除大门的防范外,要在院墙的墙头上插上许多尖锐的玻璃碴子,装上带刺的铁蒺藜,或堆放酸草枝子以防窃贼的越墙偷盗,我记得有一天夜深人静时院中突然响起敲击脸盆、敲锣和喊叫捉贼的声音,把孩子们都吓哭了,第二天看到院中有窃贼为了报复而由屋顶揭下摔在院中的许多碎瓦片,虽然报了警,我祖母还是担心这样下去必酿大祸,后在一算命先生的指点下改防贼为"请"贼。即在每年的春节前将数块大洋和一包衣服放在北房的屋脊上,让窃贼来取,几天后东西被取走,次日早晨发现大门上有用黄土疙瘩写的福字,这可能是窃贼表示感谢的留言。这以后家中就很少闹贼了。但有些事情也是难以防范的,想当年,三祖母家曾遭到一次女仆与外贼勾结持假枪的抢劫案,虽然损失不大,但长年瘫痪的三祖母因惊吓而大病了一场。我家东邻是一较富裕的韩姓住户,家中只有女眷,为了安全安装了与我家互动的电铃,在遇到贼人时进行联络、求助和报警。 在防病方面,家中一般备有时令小药,如避瘟散、仁丹、十滴水、老虎油、小败毒,消食助消化的蜜苏丸、山楂丸,治疗感冒的银翘解毒丸。给小孩败火的治宝锭,去烧的万应定,治擦、碰伤口的红药水、紫药水,治疗烫伤、烧伤的獾油、蝎子油,还有治疗腰酸腿痛的大小膏药、沃古林眼药水、消毒用的来苏儿……因当年家族经营着永安堂药店和广济制药社,拥有许多治病秘方和自制药品,如既可外用又可内服治疗跌打损伤的"八厘散"。母亲就曾因小产失血过多休克,服用了自制的"胎前产后回生丹"迅速恢复了健康。小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在祖母指导下在院中捉蝎子,放在盛有香油的瓶中密封后埋于土中炮制蝎子油,一年后挖出即可使用。我祖母略懂中医,一般小病不出家门即可治好。 北京人经过长年的努力,营造了一个人们所向往的自由天地,阳光充足,通风畅透,环境静谧,安全舒适,享受天伦之乐的平平安安的四合院。四合院也尽显了北京人的居住智慧和安居文化的丰富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