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书画格式

2002-12-1 12:00| 发布者: 赵汝珍

    书之含义甚多,本章之所谓书者,乃指俗称之字画也。按字画之意义极为明显,即以字为画是也。惟仍有界限,并非凡字皆可作画,须手画墨迹方可,非墨迹者另有名目,不附于本章范围之内。至所谓画者,即文人之绘画,世人尽知之,无庸词费矣。至其格式,二者大略相同,其分类均有手卷、册叶、横披、中堂、屏条等,惟字画有所谓帖及对联者,而在绘画中则无之,兹分别述之。
    手卷
    手卷者,即书画横幅之长者,不能悬挂,只可舒卷,原为宋以前之书籍形式。盖自秦直至五代之末,所有手书墨迹,其收藏之法,均用卷轴。自宋以后,以其舒卷之难,检阅之不便,遂多舍而不用,故宋以后之手卷为数甚少也。
    册叶
    书画分叶装潢成册者,谓之册叶。按册叶来源于唐代之叶子,因卷轴之检阅需时,舒卷困难,乃改用叶子。又以叶子之久翻易折,折则易乱,遂装潢成册,是即今日之册叶也。按册叶与手卷略同,其所异者,只长短之不同耳。无论书画之长短,均可裱成手卷,盖有提拔可伸缩也。册叶则不然,须有开数之(一叶俗谓一开)限制,最少八开,或十二开,十六开,最多二十四开,再多则分两册行之。因此,名人墨迹装成册叶者极少,盖即不易合于册叶之限制耳。
    中堂
    中堂者,悬之堂中之义也。其式样今人周知。惟明以前,所有考古诸书均无此名词。是此名词之起于何时,无法考证,即此制之肇于何时,亦无法查明矣。但据今日可得见之宝物参证,书与画之肇始时期并为相同,自汉代文人绘画肇兴之初,即以中堂格式为最多,迄今绘画之中,仍以中堂为最伙。至以字为中堂,似起于宋,宋以前似未有行之者。如宋刻丝之司马光家训,其式样高三尺五寸,广一尺九寸三分,米芾书柏叶诗一轴,高三尺二寸四分,广一尺五寸五分;朱子书七言诗一轴,高三尺四寸,广一尺七寸。以上各事虽为刻丝,但其原物必与此同,试检其长广之度,正与今日之中堂同,且其应用上非书非帖,亦正可作画用,是亦与今日之中堂同。由此言之,中堂之制宋代已有。不过,宋代以前,人人视前人之法书墨迹以为奇宝,珍藏保护,极费经营,不忍以之悬挂受风尘之侵蚀,故以书作画悬之者甚少,此制虽有亦未大兴也。元代,文人不受国家之重视,书法亦未有特殊进展。及明之中叶,书家辈出,以书为中堂者始大繁兴,故今日所能见到之中堂字画,均为明代中叶以后之物,以前者绝不多见也。及至明末,著名之书家尤多,且纯以书写字画为高行,故中堂之书画几遍于社会。清代承明遗风,重视书写,而康乾两帝又性嗜书,法书墨迹遍于足迹。上好下甚,文人学士亦全以书写字画为资望人格之重要因素,遂至无文人不书,无书非画,以书为画,于斯为极。故字画之多,空绝千古矣。
    屏条
    屏条者,即条幅也。其数有定,最少四条,多则六条、八条、十二条,最多为十六条,再多则未之闻也。此制起用更晚,据前辈言,最早始于清初,而以乾隆以后为最盛盖由于寿屏蜕化而来也。
    除上述数种格式之外,其他如扇面、屏心、格心、镜心等,亦甚多名人之墨迹,除扇面于旯章论述外,其他均随原物之创用而肇兴,故俱系自明中叶以后而始产生也。
    以上数种格式,书与画均通用之,惟帖与对联则只书中有之。
  帖
    秦以后以帛所作之书曰帖。南唐李后主将名人墨迹刻石刷印,亦曰帖。古人之法书墨迹写于斗方上者,亦谓之帖。本章之所谓帖者,即专指第三类言也。查古人墨迹之留传于今日之最古者,即为帖。盖古人之字之应用,其最普通之用品厥为斗方,其用之广犹今日之信纸也。在宋以前,社会并无以字作画之风习,今之所谓帖者,均系古人应用之书札,在当时固未及其可传,不过后世以其可宝而收藏也。现在存世之墨迹,自以晋陆机士衡之平复帖真迹为最古。据传,此帖于清乾隆收入大内后,颁赐成哲亲王,王受而宝之,名其斋曰诒晋,以志古欢。数传至溥心畲手,十年前,溥氏以二万金让于张伯驹,以后则不知究竟矣。惟关于此帖之流传,说者纷纭,有谓其文全系篆籀,或又谓全帖龙蛇蜿蜒,了不可辨,似篆籀而实非,真像如何,殊难确定也。次则为王右军父子之帖。按玉氏父子之帖,存世最多,究竟是否原迹,系另一问题。由晋以迄于元,所有历代著名书家,均有书帖存世,盖在此时间既无中堂对联行世,著名书家之手迹只有存之于书帖,其他碑志等为数甚少,欲保存古人之墨迹,只有求之于书帖一途,此所以古代名帖之若斯其多也。及明,保存文字之方法变易,遂舍此而不用矣。
  对联
    对联,俗谓对子,又曰对,盖以其文字皆对偶也。纯系字画,绝无绘画,盖绘事无所谓对也。查以字为对,起于何时,书无可考。询及先达,亦不能确示时日。以理推之,当系楹联之变相也。盖楹联均系吉祥语词,悬之堂中,亦无不宜,必系连类推广之也。据蜀梼杌记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次为楹联之权舆。宋时,如苏文忠、真又忠及朱文公撰语尚有存者。元明以后,作者渐伙,及清则形成家家户户必要之事矣。此为楹联发展之顺序,故对联亦必与此相辅而行。但宋代距今仅逾千年,所有典章文物均能保留至今,即不然,书籍亦有记载,果宋时即有对联,何以今日无存,其必未有,概可知矣。故以现在所得之实物推断对联之兴始,自明季中叶至清而极。故现在所见之对联,间有明人真迹,但多数皆清时物也。乾隆以后,更形发达,几至无人不书,无书非联之势。故清时之对联已成空前之举,现在堂室装饰,几以对联为必不可缺之物矣。
    此外尚有扇面、屏心、格心、镜心等,亦有常施以书画者,其名称仍以其物品行之,虽均为书画格式之一,但数量均有限,在书画中占极微末之地位,故均无可述者。至创用之时期,均以原物为依据,自明代中叶之后始有之,历史既短,且少名人笔迹,故均无足称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09:47 , Processed in 1.09599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