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书画之作伪

2002-12-1 12:00| 发布者: 赵汝珍

    书画之作伪,由来甚久,为之精者,每有混珠之可能,今世所存古玩,十九皆鱼目也。鉴别者,若不深悉其作伪之内蕴,而徒事作品之判别,鲜有不受其欺骗者。顾其作伪之道,因物因时而异,方法甚多,殊难枚举,谨将最普通者择述如下:
  一、摹仿之作伪
    北京以前多有不占门市之古玩商号,仅在僻静处所租屋作铺,陈列多数古玩,有铺掌,并雇用许多伙友及学徒,其业务多出外省,或在本京各处收买古玩然后转卖,与普通古玩铺完全相同,如此可以免纳一切税捐,并可以减少名誉及一切责任。作伪者即利用此种组织,雇用多数学徒,其收学徒必在十岁上下,初入店时,并不令其学习普通古玩铺之知讽只令其每人任意书写绘画,如此约半年之久,由铺掌斟别,何人长于写字,何人长于绘画,凡有一长者,即留之,否则遣散之。其长于写字者,嗣后即令其专写字,长于绘画者,即令其专事绘画。如此者又半年之久,铺掌将其各人作品详细审查,何人之字类何人之体,何人之画似何人之笔,明确之后,即择其所类似之古名书画使之摹仿。如甲学徒之字近似董其昌,则由铺掌觅若干董其昌书写之真迹,令其学习,乙学徒之画类似唐伯虎,铺掌亦必觅得若干唐伯虎之真迹令其学习。其他十人、二十人,均如是分定。分定之后,则责令各该学徒终日终年照所指定之书或画摹临,任何其他非自己所临之书画,以及其他事务,亦不令观,_亦不令作,防其乱目与扰神也。如是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等,如此多人,虽不能尽数学成,终有一二司以乱真者。然后,由铺掌觅得董其昌、唐伯虎平常所用之纸,及所用之墨,再将董、唐两氏生平最要之事故,使之熟知。再就其事故自行设词立意照董、唐之笔法作为书画,或照董、唐之真迹,照原式为之。总之,以使人就作品表面上一见即断为董、唐之笔为原则。作成之后,再用薰旧法,使之纸本及笔迹变旧,印色亦须变旧,再照旧式式样用料裱装之。然后,再薰旧,并使破烂,必使之与董唐真迹完全相同,毫无破绽,是作伪之步骤即成功矣。但成功之后,绝不在本京出售,必查董、唐各氏均生于何处,生平在何处服务最久,在何处留有历史上事故,调查详细之后,再将所制伪品派人送至有关联之各地,串通当地之书铺小摊,或旧货铺,托为代售。其出售也,并不将所有全行摆出,每次只悬挂一幅而该书铺等之主人,故为疑状,或言谈之中表示此种作品本处甚多,时常发现,本地人士并不以为宝,并不以为值钱之物;或者显示对此种物品系属外行,并不知为值钱之物。此时,遇有外乡来此游历之士子,或来此收买古玩之客人,或熟于掌故之大学问家,或慕虚名之大人物,或自作聪明之大收藏家,来到此地,必联想此董其昌之故里也,或此乃唐伯虎之服务处也,在心理中已有得见彼等真迹之希望。及至果真一见此伟大遗作,已认为千真万确,不容存真伪之考虑,故无论索价若干,定必设法购得。既得之后,尚以为平生奇遇,大占便宜,惟恐被友朋发觉,藉词讹索,必秘不告人,虽近朋密友,亦不令其借观,必敬谨收藏,以备传之子孙。是受骗者,永远不能明白,所谓至死亦不能省悟者也。
    二、补题或改题旧书画
    宋元之绘画,多不落款,且多不盖誊即有落款者,亦多在纸背,或石罅树间,且字极小。商人收买之后,则为之添款,以增其价值。以此事亦甚烦难非富于书画知识者不能举办。如今有墨竹一张,纸类明初,并无款识题跋,如题宋人之款,则纸料易为人识破,如题清人之款,则价值必低,因此以题明人之款为合适。然必须知明代以何人画竹为最著名,方可冒充,万不能任何明代著名画家即可题之也。如查知明代朱之藩为画竹名家且为状元出身,则此幅以题朱之藩之款为最相宜。然又必须知朱之藩为何字体,别号为何,题款时作何式样,有无异状图章,系何字样,有无闲章,均须一一了然于衷,且又必知现在之书家,何人字体与朱氏为近,再设法求其题款。且题款之时,纸绢既旧,上浮绒毛,不易人墨,而墨色不同,尤恐为人识破,故必须将绒毛压平,且必须用朱氏以前通用之墨。又恐装裱墨迹阴湿,又必须用矾水将题字之处圈涂,然后再用薰旧法,将题款及图章变旧。其作之精妙者,虽内行亦无法鉴定之,此系无款之添款法。唐宋元明时代,书画之不题款者甚多,盖古人之虚荣心不若今人之切,故现今旧书画之后添款者亦为数甚多也。至若有款而名头不著,且作品甚精,改作能有代价者,亦可将原款去掉,而照上法添款。如今有宋代马光尘所作山水一幅,一切俱精,惟马光尘之名气不高,世人多不知悉,即属真迹,最高价值亦不过千元上下之谱。此时即可研讨马氏系宗何人,此幅是否与所宗相似。继知马氏系学马远者,此幅如充马远之作品,确可得多数人之相信。再说落款之地何在,唐宋元明许多名家,落款甚小而字简,且有在极边缘者,斟酌其情形,可裁去则裁去之,可挖除则挖除之,然后照上法补题款字。其裁剪挖除,均不露出伪制痕迹。盖年代久远,残缺填补,为旧书画之普通情形,绝不能执此以定为挖款之证据,故添款、改款为作伪之最普通者。
  三、改充旧书画
    明代围屏极为盛行,中叶以后,以迄清代,更为普遍,其格心多为名人之书画。自民国以来,北京王公巨室相继破产,明代围屏时有出现,在商人出售之时,只重其质料及作工,格心之有无并无关系。故商人每将明代原有之格心取下,而另换以他种格心,取下之后,斟酌其近似宋代何人书画,再照上述各法为之补款或改款,然后饰以旧锦,充宋人之真迹以问世。惟此种格心之书画,原来多不落款,或系当时之风气为然,但其中确有精品,-定有出之明代大名家之手笔者。惟未落孰无法证明,只好如此作伪,亦殊可惜也。再前清宫殿、热河行宫、奉天行宫、颐和园、圆明园,其他皇帝行宫及各王府等,所有格心、门心,亦多数用精妙之书画,此种物品均不成件,不上档册,遗失不易发觉,且易损毁,时有更新改装之举。值此机会,每易为宦阉及夫役盗出,转售商人。由商人照围屏格心同样办法以问世。故肆上之小幅旧名书画,多数为此物改充者,虽精于鉴古者,每为所欺。盖品质多精,与真迹无太殊异之故耳。
    四、用旧纸仿作旧书画
    鉴别旧书画,第一要验看纸料,是否与作者年代相合,纸料如确系作者以前所用之物,则作品方始有考较真伪之可能。否则,纸料系新纸,或系作者以后之物,则作品无论若何精妙,其为伪制毫无问题,此固事理之最易了解,尽人所知者。因此之故,凡作伪者首要必寻觅旧纸,随所得纸之年代而酌为仿作之张本。惟是,从来作伪者即俱此心理,而旧纸之来源久绝,且历代著名作家均嗜旧纸,明代各大家,其作品之精者,多系宋纸。即现代有名作家,亦酷爱旧纸,此风由来已久。故现存之宋元明以及清初之佳纸,早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于此不得已中,乃裁割旧书画之余叶,以资代替。如伪造隋唐五代之作品者,则割用唐宋元明人写经之空白叶以仿造之。盖今人以为现在出世之旧写经,完全系唐人之遗物,商人遂将写经之空白叶裁下,仿隋唐五代之书画,且仿制多精,非内行不能辨别。盖写经之纸,今谓之藏经纸,或误称藏金纸,取价甚贵,人争宝之,一尺方者,需百元之谱,非有专长者不敢动手,故用藏经纸仿造之书画多精品也。此外,则用手卷之前后空白叶,册页之空白叶。盖手卷-册页之兴也甚久。其前后附纸及空白叶,本为题跋之用,为增加作品之声价,其附纸多用精妙之纸。故今日商人经售手卷、册页时,必将空白之附纸取下,既无伤原件,又能特别利用,计至得也。惟今日此种附纸价值甚大,即清初之纸,一尺宽四尺长者,尚须百元之谱,宋元更视此加倍矣。故以此作伪者,等闲之辈不敢为,非当世头等角色,即专以仿伪为职业者,始敢下手。此其所以伪可以乱真也。
  五、割裂题跋
    从来书画讲求题跋,在古玩行术语,题跋谓之“帮手”。帮手可以增高作品之价值,即题跋愈多者,价值愈高。因之年代与题跋之多少成正比。年代愈久者,其题跋亦愈多。惟是题跋,因保有者之贵贱而变易其效用。比如某人得一晋时名帖,某人为道员身份,则其所能求得之题跋,不过当时之道员同等人物而已。设此物进呈至王公大人之手,则其所题跋者当为当代之最著名人物。是前在道员手时所有之题跋,非特不能增加此物之价,且或减低其价值。有此题跋,反为无用,故装裱时,必将此类之题跋裁去,常见有横条成幅非帖非札,即此物也。商人每照原品,或照原意另作伪画,再将题跋黏附,是画虽伪题跋,确属真迹,此技每易得售。因此,商人多有故意裁割旧书画之题跋以为之者。此类作伪,传之多年。故今日之旧书画作品,与作者不同年代者有之,题跋先于作品者有之,作品与题跋虽均为真迹,但原非一事,而系凑和者有之。鉴定者必精于全般知识,若执一点以断全件,未有不受骗者。
  六、补描旧书画
    书画兴自晋代,距今一千六百有余年,保存真迹之料只有绢与纸。绢之耐久性不及百年,纸虽耐久,不逾千年,唐宋作品完整者无一焉。元明虽年代未远,亦因受空气之自然销蚀,残缺破乱者为数最多。常有仕宦巨族,先人遗留著名书画,子孙不肖者固随意放置,虫啮鼠伤,终必破败。即佳子弟,设不明保藏之法,终年置之高阁,以为传家之宝,不敢任意动挪,及至开视,已不辨模样矣。若此者,屡见不鲜。此类名著若出售,商人无人问津,若再揭裱,则索价必高。因此年放一年,终入打小鼓换取灯之手,然后再以廉价转入古玩商之手。第一步,择与原件年代相同之旧纸,将原件装裱。然后再由长于原件之书画家照样添补,或酌照原意添补,如果缺损之处不重要,而添补者又系高手,则此物之为真为伪,非只难辨别,亦且难断定也。
    七、利用旧传闻著录
    作伪者惟恐易于察觉,故必有所本,以坚人之信仰,故画鹰者必书宋徽宗,画马者必为赵子昂此固尽人所知者。但在初仿之时,则不易辨明也。今之作伪者,心迹尤工,作品更妙。比如民国八年,张广建督甘肃时,敦煌石室发现无数唐人写经,因之北京城里骤然增多唐人写经真迹,其数量多于甘肃所出者不知若干倍。且每件之上,必有张广建之题跋,或张广建之珍藏图章,最下者亦必有张广建之题笺。问其来源,不曰张督军之所遗,即日是其部属之所赐。考此类发现,多为当时权要所获,流落外问,若为数甚少,商人因此无法考证,其作伪更易。故能觅得明代以前类似藏经之纸,随意伪造。因伪作之异,而致生保有者年代不同之辨。均是伪品,得有似宋者,便谓敦煌所发现者为宋代物;得有类明者,便谓为明时物。其实均受作伪之所骗也。此系根据最普遍之传闻而作伪也。尚有根据极偏僻之著录者,如《辽史》载,陈升奉诏写南征得胜图。又《香祖笔记》载,康熙皇帝政事之服,颇好书射,赐王士祯,大字一幅,共廿七字,惟正是视,玄黄匪惑,非礼不观,仪型是则,慎尔所觌,无愆斯德,临米芾玺三,曰“渊鉴斋”,长寸余,阔八分,白文。曰“康熙宸翰”,方一寸三分,白文。曰“敕畿清晏”,方一寸四,朱文。又同书载,王士祯得倪云林乔柯竹石小幅,澹逸绝尘,题字尤古劲,为“隐士江阴许士雍,钿山湖里泊烟篷。秋来鲈绘莼羹美,亦欲东乘万里风”。后署甲辰八月,倪瓒。若斯书记录,可作书画张本者,左右逢源,随处皆是,作伪者即根据斯项记载,照为书画,虽不能得一般之嗜爱,然苟熟于此项掌故者,必设法谋得,价值虽高于一般作品,亦所不计。且购得之后,必照书相对,以为与记载相符,定系真迹毫无可疑也。此外,则根据想像所及以为之。如王羲之爱鹅,则仿王之作必与鹅有关之事故。乾隆得香妃,则作乾隆与香妃之合像,题当时著名画家如郎世宁之款,使后人一见即联想当日之事迹吻合,则有入主之见,必不以为伪矣。
    八、照旧书画仿造或描抄
    历代著名书画,社会均有传述,书册亦全有记载,嗜爱者虽未目睹,但想像中亦均略有影迹。造伪者欲凭空捏制以掩人耳目,实不能,必须于真迹上设法以求之。是以,魏晋名帖见于今日者,几完全为宋人照原帖双钩而来者。双钩之术,为刻拓所必需。唐宋拓刻盛行,社会之精于此术者甚多。双钩之后,几与原迹完全相同,故为之者甚多。惟大字廓填易露痕迹,故作伪者多使其制品变旧而且乱,显示经过数次之揭裱,则不易发现其伪迹矣。至于绘画,虽不能双钩,亦可仿造或造描。比如某王府存有王蒙山水一张,如此名贵画片,社会收藏冢或仕宦之家,因以前之交往关系,必均有耳闻。设某王府因~时之需要,必须出售,则必求人为之绍介。其人取去之后,先照像若干张,然后照原件描绘,一丝不差,再用作伪法薰旧,使与原件相同。第一次送与购主所看,系用真迹,因价值甚贵,必须带回,不能存留,以后则不能复看。第二次仅将照像送去一份。如此,一面磋商价值,一面伪作,适价值商量妥协之时,亦即伪品作成之日。成交之后,必耸以危词,或谓主人不知少主人偷卖,必须守秘或谓关国宝,易起纠纷,不可声张。购主前已看熟,到手之后,略视与原件无差,万不存有伪造之思,且与照像相同,又熟其来源传授,只有敬谨收藏而已。著名书画时有重出,即此故也。
    九、揭裱旧书画
    自明以来,书画多用宣纸,查宣纸之制造,迥异他纸,一次作厚,多不匀平。因此,必先作极薄一层,随所用及价值而加层,普通所用者,亦系四五层叠裱为一张,厚者十数层不等,欲薄者劈一张为两张三四张。因此之故,凡古书画之用宣纸者,一经商人之手,必将原件设法竭力劈为可能之层数。但因劈裂,每层原迹必致减色。作伪者必用宣纸再为托上数层,其墨迹轻淡处,再行照样添补,有露新墨痕迹处,用薰旧法使之污旧。如斯,则真伪至难分辨。吾人古旧书画送匠人苏裱时,其最上层之佳者,每易为匠人揭去,而尚不知也。
    新画染旧之色不一,但以鼠灰及麦黄两色为最多。染鼠灰色者,系用糊屋旧纸加以碱水,与画共煮之,煮毕晒干,其色即与鼠灰无异矣。麦黄色,系用红糖水调藤黄色所染,法尤简单,然后添香灰一层。
    以上多系商人,或商人串通文人之作伪,所谓真伪者,实是真伪。惟古代著名大家之当时,即有人仿制;且既成名家,应酬必繁,均有人代笔。且有代笔者之作品,高于所代者,只以其人声名地位不显,不受社会欢迎,借人名气,两者所利。且一人之作品,初年与老年尚多不同。凡代笔之作品,即或不能高于某名家老年之作品,定可优于其初年之作品,是名家初年之作品,实际不如代笔之作品,则真迹反不如伪作也。即如明四大家之一唐伯虎,初师于周东村。及伯虎藉甚,反请东村捉笔,能谓伯虎师东村时之作品胜于东村者耶?凡此伪作,均与真者同出一时,一切作品,定必相同,虽精于鉴赏者亦无法分辨也。除商人伪制外,尚有文人之伪作。如读书之士,每于功名失败后,无事可事,无业可图,为消遣计,及维持生活需费计,时有摹仿古人名书画,转托商人出售。如销路甚易,或得权贵之垂青,多有舍弃功名,从事于书画。检阅数千年来之书画史乘,因此成名者不胜枚举。再者,仕宦致仕之后,其行径为当局所注视,为礼法所拘束,家居无聊,只有以书画作排遣。既不能访名师觅良友,只有摹仿古名书画,以资增进兴趣。但志在功名,不欲以此遗笑社会,故款题均照所仿不变。且每于国体变更时,士大夫为全名节计,多隐居不仕,专以摹仿古名书画为事。明末清初之时,此事尤盛,在书画史上,此时为作者多产时期,且公然集会结社,肆力摹造。今日肆厂上流行一种所谓老苏州片子者,即系明末遗民不欲事清,而出此一途也。又凡历来之著名书画大家,当其未成名,均必努力摹仿古名书茴以问世。盖人之成见最深,在未成名时,无论其作品如何精妙,亦不为人所重视,此所以郑燮有二十年前旧板桥之叹。必先摹仿古旧书画如此,则可以减去人之成见,如所仿者能得多数人士之垂青,是其作品如何,即可证明有价值即可续行研求。否则,改变方向,故从来著名大家均必作伪。且于成名之后,必设法收回,以去白璧之瑕。但无论如何收回,总有多少流落在外。以上所作伪品,虽亦非真迹,但均系出自读书人之手,其气派作风总异商贾,虽同系伪作,不可与商贾所为者等量齐观也。
    以上所述作伪各法,其成就颇费心机,其造诣亦有可观,若不拘拘于真伪问题亦足资清玩与鉴赏。但为之者亦费坚久之功夫,相当之资本,及极大之努力,设不能如愿售出,定有甚大之损失。且必具丰富之知识,广泛之社交,种种要务,亦
颇不易,非尽人所能为之者也。今则不然,任人皆可作伪,任旧书画均可伪制。随意书画,随意落款,不伦不类,背理违时,甚至如《官场现形记》上所述,汉朝石匠所刻王羲之手书之《前赤壁赋》,以及明板《康熙字典》之类之书画,满处皆是,此类作品尚不得谓为伪作,只可谓胡作。故无讨论辨述之必要,兹不赘述。
    今人多购时贤书画,而不喜古人墨迹,盖以商人作伪,令人谈虎色变,裹足不前。遂致古代赫赫大家之真迹,其价值远不逮现在学画三五载之后生青年,良可慨也。至其作伪之妙,用心之苦,言之令人咋舌。吴修论画绝句注云:乾隆间,苏州某氏购高房山春云晓霭图一轴,倩人临成二幅,又请人摹其款印,用清水渗透,实贴于漆几上'俟其干,再浸再贴,日二三十次,凡三月而止,复以白芨颠水蒙于画上,滋其光润。余亲睹之,墨痕已入肌里,笔意宛似先装。一幅用原画绫,边上有烟客江村图记复取江村题笺嵌装于内。毕简飞适卧病,一见欢赏,以八百金购之。及病起谛视,虽知之无及矣。又装第二幅,携至江西,为陈中丞所得用价五百金。今其真本仍在吴门,无过问者。今更变本加历,伪术愈精。甚至将作妥之伪画置之罐内,投以书蛀,任其啮噬。旬日后出之,则蠹孔满纸矣,然后装裱成轴,维妙维肖,即神仙亦不敢指为伪作也。商人作伪,唯利是图,-其事虽非,其情可怜而其伪术之妙亦可谓想人非非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43 , Processed in 1.10479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