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玉器

2002-12-1 12:00| 发布者: 赵汝珍

玉器源流

    以玉制器始于何时,其详不得而知。据《史记》所载,黄帝有厘订玉制之举,由此推断,当时用玉必已极为普通。若仅有一二人,仅系一二事,又何必定制从,可知玉之使用其由来必已甚久,不自黄帝始也。只以当时人文初辟,制度未备,用具不全,故所作玉器均不精良,是以后世无传焉。其铡口均不平直,工极粗,式亦劣,尺寸甚大,花纹甚简,盖纯用手工,并无砣磨。今日出土之玉器,其有作工粗劣,质地糟朽者,皆黄帝以前物也。至唐虞之时,用玉尤为繁多,治玉亦渐精良,改用砣磨而不纯用手工矣。降及三代,玉之用途尤广,举凡国家之以祀、以飨、以朝、以聘,无一而不用玉。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身不佩玉者。国家重典,社会礼文,未有不以玉成之者。其中以周代为尤甚,三代以铜器为国宝,而周之视玉且重于铜。周制,祭祀兼用玉器,燕享只用铜器,是可知其孰为轻重也。至重玉之论,见于记载者,尤不胜录,《记》曰:“君子比德于玉,以玉德似仁义礼智忠信故也”。《巢氏胎教》云:“欲子美德,则佩以玉”。《诗》云:“乃生男子,载弄之璋”。《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盖欲其温润缜密之类如式,周旋进退之类合节,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焉”。总之,周时用玉之广,视玉之尊,选玉之严,治玉之精,诚属空前绝后。今人每有以千万元购买三代遗器之一段一片者,确有由然也。及至秦灭六国,毁弃先王,三代礼制荡然无存,玉制及玉器均摈而不用,除玉玺外,朝庭即无必用之玉器。国家以此领导,社会随之向背,故三代完美之玉制,精巧之玉器,秦代非为未能光大,抑且摧残破坏至毫无留遗。玉器在秦,可谓为衰微时期。汉室代兴,一反秦政,祖述先王,力求复古,三代所有之玉器又复呈现于世,所制玉器纯据古制,故汉玉尚不失三代原意,式样既均有所本,作工亦均甚精良。惟有字纹者,因笔画细如毫发,在当时固为清朗,传之于今,受土湿及空气之侵蚀,多呈模粗不清之状耳。魏晋隋唐,天下扰攘,先朝文物摧毁无遗,虽有智者亦不过保存古器,并无新意创生,故四代玉器均无可研究之价值。宋代有国,承大乱之余,极力崇文抑武,以与天下休息,虽国势衰微,然文艺兴隆,古代典章文物多有恢复,故玉器又得复兴。且徽宗个人性又嗜玉,所谓上有好之,下必有甚,因之好玉之风遍行全国。其作工之精巧,直可上追周汉,惟所有花纹均较古器稍粗,不能如三代玉器之细如毫发。盖三代玉器非徒式样古雅,即作工亦甚精奇,其花纹之极细者有如毫发,今人见之未有不惊为鬼斧神工。据《珍玩续考》所述,谓此种毫发细之花纹并非用砣磨所作,乃系用蛤蟆肪涂于玉上,再以昆吾刀刻之。然今人亦有照法试之者,亦未能有成,不知古人何以致此,殊为不可理解。及至明代,玉器虽未有特殊之进步,然尚能保持以前之重视,且引起社会一般人士重玉之风。当时治玉为业者甚多,故文玩玉器颇有可观。及至清初,连年兵戈,无暇文事,故顺康雍三朝仅能光复故物,故玉制器皿亦无多大新产。及乾隆朝,天下太平,国富民安,竭力开发文艺,以粉饰升平。所有过去数千年之光明文物,靡不设法恢复,玉器之兴自属必然。且乾隆个性嗜玉,有甚于徽宗,为求精良,甚至不惜一切糜费。每有一物之工费超过原价不知若干倍者,故乾隆朝御制之物,其精巧美丽皆可与汉宋媲美。总之,中国玉器以周、汉、宋、清四朝之物最为精妙,虽花纹式样各有不同,乃由风气使然,若论其精巧,固皆不相上下也。
    以今日可得见之古代玉器,其作工之精巧,方圆之中规,直与今日之机器制品完全无殊,可知古代玉工其知识之深邃,技术之巧妙,并不弱于任何时代,任何国人也。若此成功。苟在西洋各国,已不知有多少著名玉家传世,更不知有若何奇绩产生也。所最为惋惜者,中国古代封建思想太甚,国家及社会只重读书士子,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人许成功,只有读书人可传世,至若工人与优妓娼隶等,同居贱民之列,为士夫所不齿,为社会所不重,无论其发明有若何之工艺品,究以其非读书之辈,取其物而名不传也,以致数千年中,不知有若干治玉名家丰名伟绩竟湮没而不彰也。吾人今日赏玩古代遗绩,能不为古代无名工艺家扼腕太息耶?虽宋之徽宗、清之高宗以治玉名,然均系帝王,只事提倡,真正治玉者仍未能传也。其间惟一之幸运者,只明代之陆子刚,其选玉之精,治玉之妙,诚属尽善尽美,不愧为中国治玉之代表,谨将子,刚治玉特异之点略述如下。
  陆子刚,明时吴中人也。选玉作器迥异恒流,在都中与士大夫抗礼,非寻常玉工所可比拟。凡所作器,必先选玉,无论有微瑕者既置不用,即稍带玉性者亦弃而不治,所用之料或白或青,必纯洁无疵,通体皆混然一色。其所作之画片布置,皆近情理,即他人不经意处,亦经营惨淡以为之。比如刻一新月,则必上弦而偏右,刻一晓月,则必下弦而偏左,其详人所略有如此者,故凡系出自子刚手之画片,虽吹毛求之亦无一疵可指也。其所制器,皆均平如一,无所或深或浅之处,而所刻之字均系阳文,从来玉上刻文阴文者多,阳文者少,以阳文难刻也。子刚则取其难,足见长于术也。且笔意圆转,与写于纸上者丝毫不爽。盖子刚书画作工,皆出己手。子刚不惟善于治玉,亦且以书画名家也。

古玉器名释略

    古代视玉之重,几无物可与争衡,用玉之广,亦无物可以比拟,举凡国家重要典信,无不以玉为之;重要典礼,无不以玉成之。社会人文庶民活动,在在以玉为中心,故国家玺印、祭祀、飨宴、朝会、征聘、盟誓、歃血、乐器、律器、男女发饰、服饰、男人冠饰、带饰、女人耳饰、腕饰、文房用器、酒器、食器、饮器、佩饰、笏版等事,无一而不用玉,甚至房屋几案、车马、伞盖亦无一不用玉为饰,用玉之广,罄纸难书,谨将最重要器物列述如下。
    圭
    玉之剡上方下者,国有大事,执以为瑞信之物,故亦谓之瑞玉,形制大小因爵位及所用之事而异,有大圭、镇圭、躬圭、桓圭、碗圭、琰圭之别。
    大圭
    长二尺,杼上终葵前,-天子服之谓,搢于衣带之间,以为笏也。亦谓之王廷礼,天子搢珽是也。终葵,谓之锥,言于杼上又广其首方如锥头也。
    镇圭
    长尺有二寸,天子守之,以四镇之山为缘饰,取安定四方之义,故谓之镇圭。以组约其中央谓之,必执之以备失坠也。亦作瑱圭,又谓之玠。
    信圭
    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顶尖锐,左右肩皆两角,琢象人身之直,其文细,取直身不回之义。
    躬圭
    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顶圆,左右两肩亦圆,琢象人躬之屈,其形小而俯,其文粗而略,取鞠躬不亢之义。
    桓圭
    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双值,谓之桓,取桓楹以架屋之义,犹言栋梁柱石也。
   琬圭
    圭之宛转,其首为圜形者,长九寸,而缫以象德。言诸侯有德,王命赐之,使者执宛圭以致命也。
    琰圭
    圭之锐上者,长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言诸侯有为不义,使者征之,执以为瑞信也。
    此外尚有谷圭,以谷为饰,卿大夫出使聘问所执之圭也。又有青圭,礼东方之用,青象东也。
    璋
    半圭曰璋,祭山川所用物也。有大璋、中璋、边璋等。大小厚薄不同,因所用之事而异,亦以为瑞信者。大璋通身有文,祭大山川用之。中璋文占全身十分之七,祭中山川时用之。边璋即小璋也,牛文半表,祭小山川用之。此外,又有为发兵用者,下有一牙,谓之牙璋,首似刀,而两旁无刃,不知者往往以玉刀呼之。又有赤璋,礼南方之用,赤象南,似万物荣盛也。
    璧
    玉之平圆形而有孔者。《尔雅》谓,肉倍好谓之璧。肉,边也。好,孔也。璧有大璧、谷璧、蒲璧之别。大璧径长一尺二寸,天子礼天之器也。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惟礼天须用苍色,盖璧形圆象天,苍象天之色也。民国以前,各代尊祖配天均用之。谷璧,女所执也。饰有谷形,取养人之义也。蒲璧,男所执也。瑑饰为蒲形,蒲可为席,取安人之义也。三者统谓之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之也。三种之外,又有一种系璧,其身至小,盖佩于绅带之物也。
    瑁
    天子所执玉,以合诸侯之圭也,因冒于其上,故曰瑁,通作冒,又名冒圭,方四寸。古者,天子颁瑞于诸侯,而使世守以为宝,来朝天子,执冒以见,用冒诸侯之圭,必辑合以齐瑞信,故天子冒玉则邪刻其下,诸侯瑞圭则邪刻其首,上下相合,犹今之合符书。传云天子执冒以朝,诸侯见则覆之,取君恩覆臣乃敢进之意,又取德覆天下之义也。公侯伯阔狭相等,瑁惟冒圭不冒璧,统于尊也。
    瑷
    召人所用物也。其制类璧,惟孔特大耳。《尔雅》云,好倍于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琮
    外八角而中圜形,八方似地。黄,地之色,故黄琮礼地。大琮长一尺二寸,射四寸,射,琮肩也。厚一寸,谓之内镇宗,后守之,犹王之有镇圭也。其外又有钮牙者,有无银牙者不等。按黄琮之制小于大琮,其形似乎车釭,故不知之者往往以钮头目之。
    珑
    《说文》云,珑,祷旱之玉也。其文皆作蟠龙状,其形如璧,有缺口者,有无缺口者。
    璲
    即今所谓昭文带也。中有长方孔,为贯带系组用也。
    佩
    佩必双玉,有云文、龙文、藻文、蛇文、麟文之别,杂佩之制迥乎不同。
    杂佩玉
    杂佩者,左右佩玉也。每一佩玉七块,上横者曰珩玉,其形如角,菱其首,一眼,用以系带,其两角各一眼,中间一眼,共三眼,系三组,,贯以蠙珠。中组之半贯踽王禺玉,其形圆,上下俱三眼,共六眼,联络上下之组。末悬冲牙,形如半璧,圆处中有一眼为组所联,平处向下,两头尖处向两边。两旁组半各悬琚,琚形方,上下各一眼,上眼联上半组,下眼联下半组。组末系璜,璜形如半璧,两璜相向如全璧焉。又两旁组之内,间又有两组,上半交贯于瑀上,而中组两旁之眼,瑀下面中组,两旁之眼各一组,分系于璜珩,则冲牙击璜而有声,俗称珩珰。佩环者,皆佩玉之名也。
  琥
  虎形玉器也。以白琥礼西方,虎猛象秋,白象西也。
  璜
    半璧曰璜,以玄璜礼北方,玄象北,万类闭藏,地上无物,惟天半见也。
    瑑琮
   长八寸、诸侯以享夫人,即用以献于所朝聘君之夫人也。
    瑱
    充耳也。其形如牌,二寸,计广七八分,以紞悬当耳。天子以玉填,诸侯以石瑱,用采织之。
    爵
    酒器也。上两柱,取饮不尽之义。戒其过也。
    斝
    亦玉爵也。夏曰残,殷曰斝,周曰爵、斝有两耳,禾稼博古图曰,琖从戋,故三足,象戋,斝戒喧,故二口,作喧。
    瑚琏
    殷宗庙玉器,盛黍稷之用也。
    瓒
    圭瓒也。一曰裸器,赞进也,以进于神也。以圭为柄,圭以玉为之,天子圭柄长尺有一,其赐诸侯盖九寸以下,指其体谓之玉瓒。据成器谓之圭瓒,以玄玉饰之,则曰玄瓒。璋瓒,半圭为柄,璋瓒。玉瓒其勺皆金,首象龙,流从口出。
    玦
   形如环,四纷缺一,杂佩玉之属也。又中有圆孔而不正荐亦谓之玦。又射者,著于右手大指钩弦者,亦谓之玦、即今之所谓班指也。
    琫珌
    佩刀之上饰曰璋,下饰曰珌,《诗》曰:鞞琫有珌。但作何形式,不可考矣。
    天子所执之笏曰珽。
    璂
    弁上之结饰也。古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则用弁,状如两手相合抃时。其缝合之处谓之会,会有结,饰以五采玉缀之,谓之璂,亦作綦。天子之冠十二会,则十二璂,以次递降,为贵贱之等。
    鎏
    冕之垂饰也。
    此外则有玉玺、玉印及玉斗、玉舟、玉船、玉东西、玉巵均酒器。玉函、玉芨、玉检、玉躞、玉札,均书函之饰。玉荷,灯檠也。玉勒,马衔也。玉笛、玉管、玉箫、玉磬,均乐器。玉轸,琴轸也。玉琯,律琯也。玉敦,盟誓歃血之器。玉壶、玉筋、玉碗盘,饮食之器。玉导、玉拨、玉虫、玉簪、玉搔头,均首饰也。玉墀,玉阶也玉漏,计时器也。玉衡,窥天仪器也。玉麈,麈以玉作柄也。玉珰,以玉饰椽头即风马也,又耳珰也。玉齍,祭品也。玉藻,冕之上下垂之饰。玉杖,民年七十授以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也。玉匣,葬具也。玉契,古者召太子用玉契,慎重之意也。玉案,玉盘也。玉鬯,鬯酒之圭,长尺二寸,有瓒,所以灌地降神之器也。玉路,玉辂也。玉题椽上饰以玉为之。

旧玉之伪造

    旧玉器传至于今日者,有传世与出土之别。传世者,即由制成之后,直传至现在,并未入土者。此类最少,汉唐以上之物尤不易见。至出土之物,比较尚多。盖玉器之易于入土,且入土易于保存也。玉器入土之原因有二,一因国家之变乱,一因殉葬之风行。中国立国四千余年,中经变乱不可数计,在每一次变乱之经过,必有许多玉器遗失地下。至殉葬之玉器尤为繁多。中国殉葬之风肇始最久,遵奉最严,施行最遍,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凡能力之所及,虽生者日后之生活费可以不计,而死者不可不掘罗所有以殉葬,凡生前使用、服用及爱玩之物,均须殉葬,而以玉器尤为必要。夫如是始得称之为孝,始能博得社会之好评。试以玉器之产量及殉葬之数量相比较,古代玉器是必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殉葬而入地下矣。所幸者,玉器非他物,比入土之后非特不能损丧其优美,抑增加其温润。因此之故,吾人生在千载之下,尚能见及若斯多之古代伟器也。其他文明产物,不知因人土而毁灭多少,噫!物亦有幸,有不幸也。
    旧玉伪造之法甚多,但均仿制出土之物,传世玉器不易伪作,且不易获利,故仿造者甚少,有之亦不过下列数种耳。
    北方人有用药料于罐子内烧造假玉者,其色雪白,俗谓之雪白罐子玉,与真玉极相似,惟此法颇费手续,所耗不赀,今人亦不为矣。
    石之似玉者甚多,以假玉既不易伪造,乃多有似玉类玉之石冒充者,如珷、如玦、如璡、如璒、如号、如瓀、如璎、如瑕等皆是也。造伪者于有以此作为各种器物,冒充玉器,对于玉质鉴别不精者,极易为所欺骗。
    石之次于玉而类似劣等之玉者亦甚多,如瑊、如现、如珸、如琘、如坚、如躞、如璕等皆是也。造伪者以此种石质作为器物,人多以为玉之低劣者,不知实非玉也。
    江苏句容之茆山石,色白而有光辉,有水石冷白色,或有水路,或有饭糁色,好者与真玉极相似,坚不可以刀刮,以之制器,颇易欺世。
    山东莱州产有玉石,俗名莱州石。有白色、碧色两种,白者尤胜于碧,佳者甚光润,颇似玉。亦有白带、糙黄、碧带、淡黯冷色,多有以之制物,充玉器也。
    江苏六合县之灵岩山产石子,俗名宝石,佳者极似玉,其坚润处尤胜于玉,常有以此碾念珠、钮豆、手戒、钏镯、炉壶等事。
    除上述之作伪外,尚有改作者。盖古玉完整之名器不易得,品质之佳美者不易得,但破碎之残片尚可得,品质低劣者尚可得,作伪者每将残器改作或补整之。如旧璧一块,业已破碎不完,若如此出售,固无人留置,即有人留置,亦不能索出重价,但可察其破缺情形而量予改作。如缺破一半,则将余之一半制为璜;如缺四分之一,则改为玦;如里口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瑗;如外边缺破,则磨去一层而为环,诸如此类,变化不穷。其补整之法亦甚精妙,随所缺处而量予补整。如佛像一尊,缺任何一部均不能行,如斯则另以相同之玉而制成其所缺部份,用白矾焊之,制之精者亦毫不露痕迹;如意一件破碎数段,则截取头中尾三部而以他物嵌之,如此仍为有价值之器物,虽系作伪,究有可取也。或利用不佳之旧玉制为器皿,或改作器物。如宋时之玉,品质小佳者,每以之作为大器,如山子石、笔架等事。今人则多有将其锯成多块,随其大小形状而制为古器者。且大器则成色必不等,有精有粗,多有截取其精英之部份而仿造占器。是以上所述者,器均新而玉实古,谓之新器固宜,若目古器亦不能十分否认,市上玉器俱此情形者十有二三焉。
    至出土玉器造伪之法极为简易,故伪器亦最多。通常市上所售者,伪器总占半数之上,凡器物完整,黄土斑斑,温润似脂,斑痕俱全,皆伪制也。因出土之玉,必有土咬黄、土锈、斑沁等在土中理藏之痕迹,因此作伪者亦以能造出此等现象为目的,其作法有下列各种。
    一、造黄土锈法。将玉器满涂以胶水,然后埋入黄土泥中,其埋藏之时间愈久则所生之黄土锈亦愈似。
    二、造血沁法。用猪血和黄土成泥,盛于大缸中,然后将玉器埋于其内,内久则玉上即有土咬黄、土锈、血沁等痕迹。
    三、造璊斑法。璊音门,玉之红色斑者。术语谓之璊斑,又谓血沁,一名尸沁,俗曰血沁。造伪之法甚多,一法系先将玉按照旧物式样、大小、厚薄、花纹仿造成功之后,置之火中烧之成赤,再将活猫犬或方死之猎犬腹部割一深口,趁玉器正热时,急急纳入其腹中,然后将犬或猫埋之地中,经过一年之后,再行掘出,则所成之璊斑即与真者无异。一法系将玉器雠造成功之后,然后置之火中烧之,俟其热时取出,抹以血竭或其他红色颜料,凉时再烧,再抹,一俟颜色沁入玉中,所成斑即与真者无异:一法系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数两,与玉同放入罐内,罐中满注以水,然后靠放火旁煮之,经过数日之后,颜色已沁入玉内时,即行取出,惟取出时玉之表面显露浮光,易为人识破,故必须用错草将玉之表面错去一层,然后再涂川白蜡一层,把玩数日,则与旧玉之带血沁者完全相同。又一法,系将血竭一两、蜜陀僧一两,卤砂数分,俱为细末,同置罐内,满注脂油,靠于火旁,另将玉器入杏干水内煮之,煮过数小时后,将玉捞出,放入于油罐内,放在微火之旁煮之,数旬之后,颜色已沁入玉内,即可取出者,将浮光抹去,上一层川白蜡,即为成功矣。
    四、造黑斑法。造黑斑之法有二,一系将玉用水煮热,架于铁篦之上,用火烧之,随烧随抹蜡油,不拘时刻,以黑斑已成为度。一法系将玉料按古式作成,然后用旧棉花泡湿,将玉包好,以柴火烧之,火力不宜过猛,旧棉干时再用水浇之,浇水之时必须注意,不可使其冷热不匀,至有破裂之虞,待黑色入骨,不浮其上,亦不发白,而斑即成矣。按造黑色斑不可使全体一色,以占有三分之一者为美,且颜色有深浅不同者为妙。
    五、使旧似新,混新为旧之法。玉有貌似新丽实系旧者,因作伪玉者无法使新玉变似旧玉,故将旧玉烫之以蜡,使与新者无别,以便混新为旧。究竟新者自新,旧者自旧,有识者不难一望而知也。
    又按道咸以前,玩旧玉者不以土锈斑痕为贵,故遇有出土之美玉,莫不设法盘之。盘之之法,系以布袋囊之,杂以麦屑,终日揉搓,经年累月,必将玉之原质盘出而后已。旧玉似新,未必不因是故也。
    玉有实系老玉,面有土锈斑痕,而花纹中独无者,乃古玉而后作花者也。
    六、油提法。油提始于前清乾隆时,以前未之有也。其法以火热油,令至半沸,然后以绳系物,以少许浸人油中煎之,历数日,候其有色再煎他处,煎时或多或少,煎处或大或小不等,所以然者,为使色有深浅故也。然为时过久,需费颇多,非两月以上不能成功。盖乾隆之时旧玉甚贵,造伪虽难,尚有代价。今则不然,好之者少,真能认识真伪者尤少,出重价以收求之者更少,故用油提造伪每致得不偿失,故均舍此而不用,率以火薰之表面,挂有黑斑层即足以欺世而有余,足徵好古之知识,今不如昔,每况愈下矣。夫油提之法已系作伪,今则油提之法亦不能作,每有其他之法使之冒称油提,是为伪中之伪,中国重古有由然也。

旧玉之鉴别

    玉为石之一种,多成斜方柱状之结晶而产出,柱面多纵纹,呈玻璃光泽,体透明,色无或白,有时作黄色,绿色或青色,及其他之混合变色。其质温润缜密,光泽佳者似脂肪,本有软玉硬玉之别,硬度均低于水晶,尤低于宝石。中国所谓之玉,即软玉也。至硬玉,中国俗名翡翠,或名翠器。翠器在中国为装饰品,类非本编所及,故不述。
    玉器既有传世、出土之分,则鉴别亦宜以分此二者为人手。传世之玉呈原有之状态,出土者则有土咬、土锈、斑沁等痕迹,一见可分,不必赘解也。
    造假玉者,只有前述之罐子玉,虽与玉极相似,仔细察之,均有气眼,且比真玉则微有蝇脚,久远不润,且脆甚。
    石之充玉者,骤视之颇相似,但均不温润,且亮光多强,多不透明,硬度多低于玉,与真玉磨擦,玉无变化而石即起条纹,虽长期盘擦亦不显进步,观玩日久者,一见即分别可也。玉器之改造者,均不合尺度。盖古玉器大小、厚薄、花纹、式样均有定制,如磨截原有之一部份,虽由形状上不能知其真伪,但一察其大小、厚薄、花纹、样式必有与原器不符者,凡器物完全而尺度不符者,均改造之器也。
    玉器之补整者,声音黯哑。盖玉音清脆,其残器之补整者,痕迹无论若何泯灭,但一敲,其声音必沉闷黯哑,故闻音,即可断定其为补整与否也。
    出土旧玉器,应以有土咬、土锈各种斑痕为原则,无之则定为伪,然有之亦不定为真。盖士咬、土锈各种斑痕均可以人力为也。有谓有土皎痕者即为真器,然人力不可埋之地不受土咬欤?有谓真器土锈有一种馨香土味,伪者绝无斯据,岂知作伪者将玉器埋藏北京城内地下固无好昧,然埋藏在乡问纯洁黄土内,亦能无馨香土味耶?且各种斑痕均可人为,人为者抑且胜于真器也。即如玉之有血沁者,系尸身之血沁入殉葬玉器之内,然机会不易巧合,如尸身下之玉,遇年富力强血液充足之尸,沁血尚易,反之年老枯朽,若玉在尸上,沁血亦不可能,绝不如用人将玉烧热插入活猫犬之腹其所受血沁为易成也。故用此数点以断定真伪,绝不可靠。然则将何所根据也,日仔细研讨以下各点即可也。
    一、是否合于尺度.作伪者必根据旧器为之,故品名不致有羞惟多不知尺度,每利用材料,就其大小而为之。试观肆厂上一种玉器,千奇百怪,大小厚薄无不具备,夫古人制器原有定制,岂能任意为之,照式以求,其不合于尺度者,必均为伪制可断言也。
    二、色泽鲜明过度。出土之旧玉,在市上出售者,有完全似由土中新挖出者,其土锈甚多,土咬斑痕坎凹不平,此系表不确系新出土,尚未盘抹者。有已经盘抹光亮,色泽过于鲜明者,此二者均为伪制毫无疑问。夫出土多为汉玉,汉代距今二千余年,在此二千年中时时均有出土,绝不能多数为最近出土者。且出土之后不知已经若干年,已经若干手矣,受自然之变动,其浮著之土必早已剥落无遗,既非直接得之于挖坟盗墓者之手,何至尚有浮土也。是其浮土,必为故意黏著,此可断言者。试想真正出土之旧玉,识者一见即明,何必著土,著土不惧有伤于原器之美乎?故市上出售带土之玉器,完全为伪制,切不可购买也。再市上时有质地光润、颜色极为鲜明,血沁者血红,黑斑者墨亮,似已经盘抹多年者。细察此种情形,亦不近理。此种玉件,亦多称为出士汉玉。试想汉代距今二千有余年,殉葬之玉埋在土内,在尸身腐烂之时,玉与之合则可受血沁,在受血沁最充足,恰于此时而挖出,固可能有今日温润光亮鲜红之情形。但出土系偶然的,非定时的,恰于适当时挖出,诚属万难.设于已经沁润适当后,仍继续存在土中,其光润红亮之色是必为土所浸没。即如以现在血沁温润之汉玉,再埋之土中,待千年后再挖出,其能尚有今日之温润乎?试思市上出售之汉玉,何以温润光亮者,竟有如斯之多,何以竟能均于其适当时取出,其为伪造者可断言也。且考之好玉者,在咸同之前,均不重斑沁,虽极好之斑沁,亦均磨去,故咸同以前斑沁玉件极为少数,何以近年如斯之多,岂均系近年出土者,且汉代城墟或墓址存在于今日者已极为有限,亦未闻有大批汉墓被挖,今日竟有如斯之多之出土汉玉,其为伪造又何待烦言也。
    鉴定之道,即遇有极温润之汉玉,表面上如有脂油者,绝为伪造。血沁殷殷。迎日照之,宛如血凝之块,绝为伪造。黑斑墨亮,全体如一者,绝为伪造。均不可购买也。必也,大小合于尺度,花纹细致,作工精巧,质地干糙,斑沁多少不等,有无不定,如此情形俱备,尚有为真器之可能也。玉器之优劣,应以质地、颜色、作工、花纹、尺度、式样及器物用途等为前题,不能单以真伪论也。盖真者,未必皆佳也。若真而佳,斯为上选;伪而佳者,亦有可取;劣者无论真伪,均不足道矣。
    质地以温润缜密。光泽如脂肪,摸之灵泉应手而出,半透明而显敦厚溷朴者为上。若粗糙干涩;无光泽、毫不透明,又有瑕玷 动,石欠温润者,斯为下矣。
    玉器以白色为上,黄色、碧色亦贵。白色加酥者最贵。若如饭汤,谓之冷色,或有雪花及油色者,皆次之。
    青玉有黑漆古,有渠古,有甄古,价俱低。甘青土,其色淡青而带黄色。有非青非绿如菜叶者,谓之菜玉,玉之最低者也。
    黄玉如新剥熟栗色者为贵_,谓之甘黄玉。焦黄者次矣。
    碧玉其色深青如蓝靛者为贵,或有细墨星者,色淡者,皆次之。
    黑玉其色黑如漆,名墨玉,价不甚贵,产量甚少,只西蜀有之。
    赤玉石璚,其色红加鸡冠者最贵,盖产量最少,人间罕有,最难得之奇宝也。
    绿玉深绿,如染成官绿色,-或如松青绿者为佳色,淡如兰花绿者次之,惟其中有饭糁者最佳。
    土古色,玉之表皮俨然有黏著黄土一层,然任何洗刷均不能去,即甩利刀刮下,检视亦非黄土,乃玉之成分,此即黄土色之玉也。
    五色玉,玉之单纯一色者甚少,无论何色,若系一色纯洁匀净者均可贵,普通者多为数色,其色之最多者有五色玉,出西域于阗国,甚美丽可喜,惟价最贵。
   沙子玉,比之白玉粉红润泽,多为小块,少有大者,出产最少,极为难得。

玉器之评价

    古玩中,古铜、旧玉无定价,前章已言之矣。古铜之无定价业已说明,旧玉非铜比,何以亦无定价?盖昔日之玩旧玉者,极为普遍,凡京中之中上等社会人物,无不腰缠累累,玎玎当当者,居则以玉为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表示富厚之徵,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集会谈话必以玉为主要论题,居家无玉宛如非士夫之宅第,服饰无玉直同非完整之衣履,身上无玉似不便与友朋相会,无玉之知识直不能插入友朋集会之谈话,玉之重要如此,故社会人士无不竭力以求之者,究竟何以致此,只以相习成风,此行彼效,并无相当之理由也。因求之者众,遂致价值日高,遇有珍品,此争彼夺,售之者藉此居奇,千元之物为多人所求,即万元亦有收留者,此即所谓无定价也。今则此风久息,玉之价值亦不若以前之高贵,但佳者亦不易得也。其价值,以见于著录者为最贵,数千元,数万元者亦时有所闻也。年代愈远,经过愈显者,价值亦愈贵。次则以盆、尊、佛像大器等为贵,飞禽走兽次之,水族之物又次之。此则仅就形体言之,其他有关系者甚多,随处均有关于价值之变动,绝无法以详列其各殊之价格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4:49 , Processed in 1.08385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