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城区中部。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以明代兵马司在此而得名。 《明史·职官志》称:兵马司“指挥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类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内外,各划境而分领之”。明清年间,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城皆设有兵马司,外城也设有兵马司。在今日之北京地名中,称之为“兵马司胡同”者有三处,在外城者有南兵马司,位于宣武门外菜市口。在北城者,有北兵马司,位于安定门内交道口。在西城者即昔日之西城兵马司,位于丰盛胡同与大院胡同之间。其辖区范围大体是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城垣之内的南半部,东起西安门,西阜成门南北顺城街,南起宣武门东西顺城街,北至今平安大街。今平安大街以北的地区性,从前归北城兵马司管辖。 兵马司的设置始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为正五品衙门,各设指挥官一人,吏目一人,兵若干人,马若干匹。清朝顺治元年(1644)沿袭明制设官与明代同。明代的兵马司隶属于兵部。清代的兵马司隶属于都察院。据说,兵马司初设时,街区凡有水火盗贼及人家细故之或须闻之官者,皆可一呼即应,救火、巡夜,清廉为政,不取分文。但是到后来日久弊生,始而捕盗,继而讳盗,终且取资于盗,同盗合污,不得人心。光绪十六年(1890)就有大臣向皇帝禀奏,“京城地面捕务不力,请饬整顿”。光绪二十七年(1901)撤销五城兵马司,成立工巡局。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撤销工巡局,成立巡警部。北京设置警察总厅和内外城警察厅。此为北京警察设置之始。至宣统末年,北京设置派出所,当时,内城有二百零四个派出所,外城有一百三十六个派出所。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13:11 , Processed in 1.10686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