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城区中北部。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明称驴肉胡同。清袭之未变。民国后谐音为礼路胡同。1965年更今称。 西四北大街与阜成门内大街相交之处原有四座牌楼,称西四牌楼,简称西四。西四路口西侧自南向北至前车胡同,共有八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此胡同是靠近西四路口的第一条胡同,故称。 其北为西四北二条,帮称西帅府胡同。明武宗南征自称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在此设帅府。再北为西四北三条。明称箔子胡同。“箔”清讹为“雹”。民国后,“雹”又谐音改为“报”。用苇子或秫秸编成的帘子称“箔”。涂上金属粉末或裱上金属薄片的纸亦称“箔”。往往用做纸钱。此胡同内或有与此待业相关的作坊。三号院为明建圣祚隆长寺。尚存山门及部分殿房。再迤北为西四北四条。明称熟皮胡同。“熟”在此读shoǔ,后讹为“臭”。民国后“熟皮”雅化为“受壁”。再北为西四北五条。明称石老娘娘胡同。产婆旧称老娘。或有石姓产婆曾住于此。再迤北为六条。明时燕山前卫衙署设于胡同之内,称燕山卫胡同。清简化为卫儿胡同。“卫”亦写作“魏”。为与其他称“魏”的胡同相区分,此胡同曾称“南魏”。六条之北为七条。明泰宁侯胡同。清道光皇帝宁旻继位(1821),为避宁旻讳。北京外城西侧的广宁门改为广安门。泰宁侯胡同的“宁”亦易为“安”,称泰安侯胡同。再北为西四北八条。原称武安侯胡同。明时武安侯郑亨府第在此。“武”清讹为“五”,“安”清改作“王”,称五王侯胡同。民国后又作武王侯胡同。 以上诸条,均于1965年改今称。而西四北八条北侧的前车胡同,因修平安大道,于1999年拆除。由是,西四北八条成为平安大道南侧的第一条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