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逛厂甸儿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叶秋 金云臻

      琉璃厂在北京和平门外,街分东西,与南北之新华街十字交叉。本名海王村,亦日海王庄,以其地有琉璃窑,故称琉璃厂。厂甸,原指窑前的一片空地而言,后遂直呼琉璃厂为厂甸。公元一九一七年于厂甸旧址创建海王村公园。自明代起,书肆即荟萃于琉璃厂,至清季而益盛。除书肆外,古玩、字画、碑帖、文具以及珠宝玉器商店,鳞次栉比,形成一条文化街。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琉璃厂街头巷尾,到处设摊,食物,玩具,无所不有;书籍.古玩、字画等,亦皆陈列上街;游客骈阗,异常热闹。北京人于此际来游,称为“逛厂甸儿”,自清乾隆间即有此俗。在清人笔记中,如乾隆时成书的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和光绪时成书的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都提到琉璃厂,而所叙内容有异,可借以考知清初至清末这里街巷面貌的变化。潘荣陛说:
“琉璃厂在正阳门外之西。厂制东三门,西门,街长里许,中有石桥。桥西北为公廨。东北楼门上为瞻云阁,即窑厂之正门也。厂内官署、作房、神祠之外,地基宏敞,树林茂密,浓阴万态,烟水一泓。度石梁而西,有土阜高数十仞,可以登临跳远。门外隙地,博戏聚焉。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栅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填街。”
      这是康熙、乾隆间琉璃厂的情形。这里有高阁、石桥、茂林、烟水,景致幽胜,乃以窑厂为中心的游览区。春节时搭棚挂灯,点缀新年,犹如古时过上元观灯的习俗。到了清末,则琉璃厂景物全非,平日只是--条文物街,过春节,则成为一个热闹的庙会所在。因此富察敦崇写道:
“厂甸在正阳门外二里许,古曰海王村,即今工部之琉璃厂也。街长二里许,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所售之物,以古玩、字画、纸张、书帖为正宗,乃文人鉴赏之所也。惟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列市半月。儿童玩好在厂甸。红货在火神庙,珠宝晶莹,鼎彝罗列;豪富之辈,日事搜求,冀得异宝……”
     富察敦崇叙述的光绪间春节厂甸种种,已和近代所见。大致相同。可惜他说得过于简单,使人无法知道具体的情景。我从一九二七到一九三六这九年中,过春节时,几乎天天逛厂甸。虽然兴趣爱好,随着年龄而变化;由买食品、玩具,到买旧书、旧画;逛的范围,由大而小;可是厂甸的全貌。至今记忆犹新。因此想给富察敦崇作一回逛厂甸的“读书”。
除夕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在新年元旦的清晨逐渐稀疏下来,八点过后,由虎坊桥缓步向西,刚往北转,入新华街,就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听到了风车梆梆作响。风车是过年时北京儿童喜欢买的一种玩具,用秫秸杆扎成架子,四边安上小圆轮,轮上各置小鼓,迎风摇动,小槌即撒鼓出声。随着人流前进,不仅东西两面一个挨一个的货摊,陈列着的五光十色的物品,使人目不暇给;四下里各种叫卖的声音,也令人应接不遑。“山里红,就剩两挂了,谁买?”“买一捆香草,回去熏屋子吧!”山里红,为北京人对红果的俗称。近郊农民挑选个大而色润的红果,用小绳穿成一大串,挂在脖子上或套在双臂上来卖,每串称为一挂;所以北京有“卖山里红的说睡语——就剩一挂了”的歇后语。香草是用篙、艾之类晒干捆扎成束来卖。这些都只站着吆喝,招揽顾客,并无货摊。加上这边选空竹,抖得嗡嗡盈耳;那边挑“步步登”①,吹得扑扑作声;红男绿女,此往彼来,衣彩鲜明,肩摩踵接;儿童笑语,一片喧腾;交织成节日浓厚的欢乐气氛。至于举着风车和大糖葫芦的②,则大都是游玩已毕,要回家的了。
      由新华街再往北走到十字路口,东西即琉璃厂街,海王村公园,坐落在东街西口路北。一到园门口,就有人拿着用布制成的掸子,为你掸掸衣上的土,嘴里再说两旬吉祥话,你得掏出一两枚铜元给他。园内大部分是古玩书画等文物店,分列两边,各自出摊售货。园中央搭着一座高台,上设桌椅,出售茶水。可以上去品茗歇腿,俯看游人。园东小巷内路东有一座吕祖祠,旧时香火很盛,很多人来此求签③。出园再东,路北为火神庙(“民国”初年,曾称“文化商场”),乃珠宝玉器之集中地,货摊密集,晶莹夺目,而真伪相杂,索价甚昂。如能识货,于此亦可得珍品。
      琉璃厂东街路南,还有一家小铺叫作信远斋,以售冰糖棋子和糖葫芦出名。冰糖棋子以冰糖制成,形如围棋子而色似琥珀;用黄色纸盒盛之,平列一层层,晶莹可爱。冰糖葫芦以小竹签穿单个红果用冰糖蘸成,不象一般糖葫芦的穿成一串;与冰糖棋子一样酥脆适口,异于寻常。夏季卖酸梅汤,装大瓷坛以冰环之,其凉震齿;所制蜜饯干果亦佳。春节游厂甸的人,大都来这里买些冰糖棋子和糖葫芦带回去。
      至于书摊,则从南新华街的大沙土园往北,大街小巷,到处皆是。刻本.铅印、影钞的各种古旧书以及过期的报刊杂志,无所不有,可以慢慢挑选,仔细翻阅,价钱也能商量。即使你看了半天,一本都没买,那位看摊的“掌柜”,也不会有何怨言。有时顾客把书弄乱,他也只是默默地照旧整理好,放回原处,不说什么。我有一部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失去上册,无意中从厂甸书摊上找到缺下卷的残书,以很低的价钱买来,补足我那部书,甚为高兴。我还购得一套清初刻本的苏东坡诗集,上面有清咸丰年间署名信翁的跋语和诗句墨迹;也是逛厂甸的收获。
      以前每到春节,琉璃厂等处的书画商,就在和平门外原师范大学附近搭成几座大席棚,悬挂屏联条幅,陈列卷册扇页等,仿佛现在开展览会的样子。但其中凡属大名家的,都系伪迹;小名家的,也伪者大半。四郊居民过年挂画,往往从这里配一副对联,一张中堂,只取其装裱整齐,根本不问名头和好坏;倒颇能为这些书画商销点滞货。内行们称这里的东西为“大棚货”,可见其不佳。不过在我看来,逛画棚,亦为游厂甸之一乐。娱目赏心,何问真伪?如果真有眼力,则披沙拣金,也偶然会得到一些妙品。“悦心未厌无名画,积行惟收有用书”,我不记得这是谁的诗了,它颇能道出我的心情。
      从清初到现在,沧桑迭易,城市日新,旧俗亦随时代的推移而消失,今天海王村公园为中国书店的总店所在,仍旧是出售书籍、文物的场所;火神庙改为宣武区文化馆;吕祖祠大部拆去,只余大殿一层作某工厂的厂房。现在琉璃厂各商店的改建工程已经完成,涣然一新,古色古香,作为一条文化街,将对发扬文化起应有的作用。惟信远斋已远移至朝阳门外;虽在琉璃厂东街路北保留着三间门脸儿,仍旧悬挂信远斋的牌匾,实际只为一般的糖果铺,旧时风味,多已无存,实为憾事。这样追忆旧游,有如梦寐,其中涉及北京的街巷变迁,风俗改易,或亦可为他日考征文献之一助欤?
      ①步步登,是一种用薄玻璃制成的玩具,细长的管子,下面作小鼓形,含管吹之,即发出扑扑登登的声音。命名取“步步登高”之意。也写作“不不登”。
      ②大糖葫芦,以红果穿成一串,贯以荆条,长者达四五尺。有的用冰糖蘸,上洒芝麻;有的用麦芽糖蘸,不加芝麻;为逛厂甸者所喜买的有特征的食品。
      ③求签:旧时各寺庙多以大竹筒(形状如笔筒而大),内盛许多小竹签,各标号码,置于神案之上,叫作签筒。来烧香默祷的,跪拜之后,举签筒摇动,据飞落地上的竹签的号码,找出预先在黄表纸上印好文字的纸条,谓之求签。签上一般都先印七言绝句一首,后加说明,表示这是仙佛预示吉凶之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58 , Processed in 1.09717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