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侠肝义胆代代传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铭

    近两年,有关“大刀王五”的传奇小说相继问世,再加上影片《谭嗣同》和《大刀王五》的上映,人们被王五的高超武艺及英雄气概所吸引、鼓舞,于是掀起一阵不大不小的“王五热”。然而,对于历史上王五其人及其后人的情况,却鲜为人知。为此,笔者不久前走访了王五的孙媳李家志老人。
    骄阳六月的一天下午,我来到前门外东珠市口西口里的一条小胡同,路南有一处只剩下半间门道的小院,这就是当年显赫一时,威镇京师的大刀王五所开设的“源顺镖局”旧址。深深的小院,原来有房三十三间半,分为外柜房、内柜房和练功棚等,王五后人现在居住的就是当年的内柜房。室内迎门陈设着王五当年所用的红木八仙桌和太师椅,一切布置得典雅而简朴。
    说来也巧,这天正是李家志老人的六十大寿,全家欢聚一堂,宾朋满座,使我有机会与众人相识。通过交谈,得知李家志曾和奶奶婆王章氏即王五之妻在一起生活过十年之多,有关王五家世的情况,都是当年奶奶婆向她叙说的。
    王五原名王子斌,字正谊,乳名安子,江湖人称大刀王五。祖籍河北沧州,回民。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于沧州,被害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时年五十六岁,今年是他被害八十五年忌辰。
    王五出身微寒,自幼家境清苦,十二岁到烧饼铺学徒。从小拜沧州“成兴镖局”名镖师双刀李凤岗为师学艺。“而立”之年进京办源顺镖局,随之又拜“昆嵛派”的“山西董”为师改学单刀。由于王五所使的单刀又大又重,因此,江湖上称之大刀王五。
    王五一生广结好友,尤其与“戊戌变法”的风云人物谭嗣同,堪称“生死之交”。谭嗣同幼年曾拜王五学艺健身,故有师徒之情。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王五冒死相救,由于当局防范甚严,未能如愿。谭嗣同在狱中所写的题壁《狱中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嵛”,抒发了对王五的怀念和期望。据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所释:“所谓两昆嵛者,其一指海南(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谭被害后,王五冒风险为谭收尸,并运回湖南浏阳家乡安葬。此事一时成为京师之美谈。
    王五一生侠肝义胆,现存的恭维匾《义重解骖》和功德匾《德容感化》,就是王五为人的真实写照。王五成名后,无论是“走镖”还是与同行往来,从不以威、武相见,而是以诚相待、以义相交。《义重解骖》这块恭维匾,就是同行们对王五为人的赞誉。至于《德容感化》匾的来历,那就更有意义了。光绪年间,有一年七月十五日,南横街东口的小东岳庙时逢庙会,热闹非凡。逛庙会人中,几个有钱有势的纨绔子弟,干出一些侮辱回民的举动,引起在场回民的极大愤怒,定要拚个你死我活,眼看事情越闹越大。王五得知后,奔波于牛街、南横街一带,劝说双方,平息了几乎酿成回汉械斗的事态。事后,肇事者的家长王某敬送了这块功德匾。
    一九○○年,“庚子事变”时,义和团大师兄张德成等,久慕王五大名,曾亲登源顺镖局拜会王五,请其出山,共举灭洋大旗。义和团失败后,由于当地“混混儿”的告密,清政府逮捕子王五,后转送到八国联军的德国人手里,被枪杀于前门外东河沿。
关于王五之死,社会上流传许多说法,王五后人告诉我,那些说法纯系误传,不可信。“那么,那把大刀呢?”我问,李家志婉惜地说:“王五的大刀以及谭嗣同被捕前赠给王五的宝剑,在五八年,当做废铜烂铁处理掉了,真可惜。这把大刀,以前一直由奶奶婆王章氏保存,每到祖父王五忌辰之日都要拿出来,向子孙们讲述王五当年的事迹,教育后人”。
    紧接着,李家志老人向我讲述了这位奶奶婆的身世。王章氏十五、六岁便嫁王家,是大刀王五的好内助。她虽为续室,但颇贤慧、聪颖。嫁到王家后,深受王家武风影响,一直跟王五练习武艺,尤以“六合剑”见长。特定的镖局生活,把王章氏锻炼得精明强干,泼辣大方,对伙计及镖师们从不以主仆分论。每每镖师出镖,她都亲自喊镖,一直送出胡同的东口。镖师回京,她又到胡同西口接镖。因为当年源顺镖局有条规矩,不管走那路镖,一律“东出西归”,故此送镖而东,接镖而西。
    王五遇难后,镖局随之关闭。王五之子王少斌尚在年少,全家重担就落在她一人身上。原来的积蓄逐渐花尽,家境困落,万般无奈,只好用镖局之房开店度日。虽历尽艰辛、饱受风霜、苦熬岁月,但对于生活上的困难,精神上的打击,老人却能泰然处之,身历三朝风雨而英姿不减当年。直到年逾古稀,每天仍要活动身手,在1960年去世前,一切生活尚能自理,享年九十八岁。
    庚子事变,京师之大商号及银号,均被八国联军劫洗一空,再加上兵荒马乱、强徒抢掠,市场一派萧条,根本无“镖”可保。当时北京所有镖局、镖行纷纷改为客店、货栈。“源顺镖局”由于王五之事,被官方封闭,其处境更是可想而知,最后只得开一处骡马店。王五之子王少斌,便弃父业操起贩马之业。   
    王少斌,自幼随父学艺,练就一身好武功。王五遇难时,少斌尚在年少不足以挑家业。民元以后,回民贩马业大盛,少斌在母亲王章氏佐助之下,把镖局改为骡马店,并亲自去口外贩运骡马。那时,由于交通不畅,凡贩马者,都需起早路,催几名“赶趟儿”的,随走随放,一直赶到北京。贩马业中,凡贩马之人要有一套驯服烈马的本领,尤其是“头马”更是如此。驯头马是件非常难的事,但少斌年轻力壮,加之一身好武功,在同行中可谓是把好手。
    几十年的贩马生涯,使得王少斌在当年贩马业中,小有名气。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王少斌苦熬岁月、积劳成疾,不幸中年谢世,只留一子——王德海。
    当我们的话题,转到王德海时,李家志老人抱起四岁的小孙子王江渺,兴致勃勃地告诉我。“王家五代都是单脉相传,所以孩子们的乳名多起‘贵生’、‘根根’之类,以示珍爱”。从交谈中,使我了解到王德海一生也是坎坷不平。少年的王德海,被家计所累到天津学徒,未满二十岁就到天津码头当搬运工。日本侵华时,被日军抓劳工到东北开矿,一干就是七、八年,家中一直得不到音信,以为他早不在人世了。谁知一九五O年,他突然回到北京,这时家中只剩祖母王章氏一人,父亲王少斌及母亲王王氏在解放前就过世了。
    原来,王德海在当劳卫时,接受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教育,成为一名斗争的骨干,日本投降前夕加入共产党。日本投降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年转业回京,经政府安置到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做后勤工作,并于同年与李家志结婚。王五的重孙王新告诉我:“现在王家可好了,我们做小辈盼都工作了,房屋在落实政策时,已收回一部分来了,文物部门还准备对镖局旧址进行妥善保护。遗憾的就是祖辈的武功没有传下来,但祖辈的侠肝义胆,我们一定要代代相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23:42 , Processed in 1.11210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