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化城塔位于北京安定门外的西黄寺院内,是一座典型金刚宝座式塔 北京的清净化城塔,在清代诸塔中推为上乘。其名称来源于佛教故事。 清净化城塔坐落在安定门外西黄寺。这一带是清代北京满、汉、蒙、藏等民族,经济与文化交汇之区。在黄寺东面,有蒙古外馆。清人震钧《天咫偶闻》记载:这里“市廛栉比,屋瓦鳞次,充街隘巷,只见明驼;列肆连箱,惟陈服匿”;喧嚣市易,殷殷阗阗。在外馆之西,为东西黄寺。东黄寺是为达赖喇嘛而建,顺治八年(1651年)敕“就普静禅林兴刹”,第二年达赖喇嘛五世来京,为其驻锡之所,清政府曾敕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尔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间岁奉贡遣使至京,均馆寺中。西黄寺与东黄寺接连,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允喀尔喀蒙古哲卜尊丹巴胡图克图、四十九旗札萨克等之请,命亲王大臣董工兴建。东黄寺与西黄寺,同垣异构,时称双黄寺,梵宇壮丽,金碧辉映,成为京城北郊名刹,也是满、汉、蒙、藏民族和睦的象征。到乾隆时,又在黄寺西偏兴建清净化城塔。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三日,乾隆帝七十岁生日,班禅六世额尔德尼,从后藏日喀则, 万里跋涉,历尽艰辛,于七月十二日到避暑山庄,为乾隆帝祝寿。乾隆帝为接待班禅六世,命在避暑山庄之北狮子口,仿照班禅在日喀则居所札什伦布寺的形制,兴修了“须弥福寿之庙”。须弥,即须弥山,藏语名札什,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是,象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班禅六世在须弥福寿之庙禅居一个多月后,来至北京!居于黄寺。但十一月初二日,班禅六世额尔德尼因病在京圆寂。第二年二月十三日,其舍利金龛送还后藏。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班禅六世生前住过的黄寺之西,敕建清净化城塔,藏经咒、衣履,以示纪念。 清净化城塔为金刚宝座式。这种金刚宝座塔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今印度比哈尔省伽雅县的布达伽雅,有一座大觉塔,塔后面有一棵菩提树,树下有一坚硬的石座,叫金刚座。相传释迦牟尼在这里坐悟成道,因此,这座大觉塔的形式被称为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的主要特点,是在金刚座上矗立五座塔——中间一座大塔,环列四座小塔。佛经说,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个部主,即主要之佛:中为大日如来佛,东为阿阔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每一尊佛都有各自不同的坐骑。金刚宝座塔在北京只有四座,这就是真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妙高塔和西黄寺清净化城塔。 清净化城塔建在高达三米多的石台基上,台基平面呈“亚’’字形。基座四隅各有塔式经幢一座,幢身下层刻有经文,四周围有护栏和望柱。金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又称须弥座,它分为三层,雕刻着卷草、莲瓣等花纹,座的八面各雕刻佛经故事画一铺。须弥座转角处雕有八尊力士像,赤身跣足,雄壮有力。须弥座承托着覆钵式塔身。塔身正面的佛龛内,有浮雕三世佛,龛旁分雕八尊菩萨立像。塔身之上为塔刹,由刹穴、刹座、刹身和刹顶组成,内用刹杆贯串。刹穴藏有经咒,刹身由相轮十三重构成,又称“十三天”;刹顶冠以鎏金宝珠。覆钵式塔身的四周,四座小塔亭亭玉立。塔的南、北,各有一座三门石牌坊;东、西,各有一座碑亭。乾隆帝御撰满、汉、蒙、藏四体文《清净化城塔记》碑,就矗立在塔东的碑亭里。整个清净化城塔的石雕璀璨晶莹。“朝阳初晃,夕照斜射,夺霞光于南海,映岚翠于西山”,宛如“海上三山,金银宫阙”。 清净化城塔的名称,来源于佛教《清华经·化城喻品》中的故事。化城,是指一时化作的城郭。这个《化城喻品》的故事,佛经上用宗教《偈言》的形式,作了通俗而形象的叙述。故事是说,一切众生成佛的地方为清净宝所。到此清净宝所,路途既遥远,又险恶。路程约有五百由旬。由旬是计算行程的单位。相传古代帝王一日行军走一由旬,一由旬有的说为四十里,也有的说为兰十里。若以四十里计,五百由旬约合二万里。众生在行进途中,畏难欲退。于是导师在三百由旬之处,化作一城。这座城郭,房舍庄严,楼阁高大,人烟稠密,园林四布,渠水清流,浴池洁净。于是众生走进了化城,心里欢喜,身得憩息。但导师又向众生说:“我见你们疲倦,中途都想退回,就施以神通力,化作这座大城;你们既已休息,不再觉得疲劳,就应继续前进,共至清净宝所。”于是将化城灭掉。 佛教的“化城”故事,流传颇为广泛。乾隆帝根据《法华经》中的这个佛教典故,将封藏有班禅六世额尔德尼经咒、衣履的塔,赐名为清净化城塔。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9 , Processed in 1.10297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