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文物商店珍藏着一幅徐悲鸿先生早年所画的“雄狮图”,在画幅的上端题有一段文字: 一九三三年六月,骏人大使在法京观 中国画展,因建议在苏联首都举行,一九 三四年五月得以实现,七月又陈列于列宁 堡,皆得极大成功,中国艺术家获此美 誉,不能忘驻俄大使馆之厚赐,爰举同人 作品五件,拙作焉俾留馆中,永以为念。 是年七月二十六日 悲鸿谨志 从廖静文先生所著《徐悲鸿一生》一书中我们得知,这幅画所记述的事情正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这使每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无不痛心疾首,为了取得世界人民的同情和了解,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到国外举办一次中国近代绘画展览,这是悲鸿先生一直冥思苦想的事。 一九三三年,法国国立外国美术馆来函邀请徐悲鸿赴法举办中国画展,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巴黎市中心公各尔广场的国立外国美术馆正式开幕。徐悲鸿先生多年的愿望实现了。首次国外画展获得极大成功,当时观众达三万余人,赞扬评论文章二百余篇,英国,西班牙,甚至远至美洲也都有文章介绍与报导,足见中国绘画在欧洲引起的强烈震动。 巴黎画展之后,紧接着意大利、法国都来邀请悲鸿举办个人画展和中国近代绘画展。 在意大利举办画展期间,意大利全国报刊一致赞扬中国绘画艺术的精湛技艺和伟大成就,并把画展盛况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一家报纸评论说:“这是继马可·波罗之后,中意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高潮。” 在柏林展出期间,介绍徐悲鸿作品的报刊杂志达五六十种之多。 在法国、意大利展出之后,英国,苏联都不约而同的邀请徐悲鸿去展出,时间也都定在五月一日前后,而且苏联邀请急如星火。徐悲鸿先生在后来出版的《中国近代美术》一文中写道:“苏联为首先取消对我国不平等条约之国家,大革命后厉行建设久欲访问其邦而不得,此乃极好机会”。因此徐悲鸿决定先到苏联展出。一九三四年五月一日,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莫斯科红场历史博物馆开幕,七月在列宁格勒隐居博物院举行,之后基辅又发来邀请,因出国日久未能成行。 关于当时展出的状况,悲鸿先生在一九三六年撰写的《在全欧宣传中国美术之经过》一文中写道:吾此次出国举行中国画展,曾在法,比、德、意、苏展览七次,成立四处“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室”,于各大博物院及大学,总计因诸展而赞扬中国文化之文章杂志达两万万份……,在苏联莫斯科展出……彼等认为自大革命以来,这是最有兴趣,最大规模之外国展览”,盛况空间。 以上就是这幅画题跋的背景。今天当人们观赏此画时仍然可以想见当时波澜壮阔的场景。在当时那样恶劣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在世界舞台上,怒放出哪些鲜艳的花朵,是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 这次大规模的展览,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