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三希堂法帖》和阅古楼

2002-12-1 12:00| 发布者: 雨轩

   在中国的书法名帖当中,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墨迹。清代乾隆皇帝执政之初,由于处在所谓“太平盛世”,更兼弘历本人酷爱书法绘画,喜古代书画的收藏,因此,当时皇宫内廷名画名帖的珍藏盛况空前,蔚为大观。乾隆十二年(1747年),弘历收得了王家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的两幅名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视为稀世珍宝,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取名“三希堂”。
    乾隆为了永远保存这些书法精华,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主持,将内府所藏法书墨迹集刻汇帖,并请了当时的镌刻能手摹刻于石上,定名为((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历代刻制的汇帖中,连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大观帖》在内,大多是从别帖翻刻的。由于编选鉴别不够审慎,因此,有不准确之处,而且多是刻予木板之上。《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则不然,是由原帖直接用墨迹钩摹,并刻于质地油腻、硬度大的“铜青石”上,再加以镌刻者工艺精湛,因此,刻出的成品体势严谨,神韵俱备,保持了各家原作的风格,大大超过了历史上其它汇帖翻刻的水平,成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后来乾隆又命在西苑(即北海)琼岛岸边建了一座造型别致的阅古楼,将四百九十五方刻石嵌装在楼壁之上,以利永久保存。
    阅古呈楼半圆形,左右环抱,上下两层,中为不大的天井。乾隆为建此楼曾题诗一首,诗曰:“宝籍三希卒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楼正四面开屏幛,神聚千秋作主宾”。
    阅古楼所藏《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共收集了我国魏晋以来直到明末历代书法家一百三十五人的三百四十件作品,刻于四百九十五块石上。其中除晋代三位大书法家的杰作之外,还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作品、北宋著名书法家苏轼的手迹。可谓洋洋大观,成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古代法书典籍。
    《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问世后,历朝曾有不同的拓本,除乾隆时期的初拓本外,后又有嘉庆、道光、成丰、光绪时期的各种拓本。到了民国以后,那些军阀政客、御用文人也附庸风雅,勾结帖商加以传拓,一时拓本繁杂,良莠不齐,刻石也受到不少损伤。过去拓本中以乾隆初拓本为最好。拓工精细,字口严整,墨黑如漆,光亮可鉴。
  去年北京根据乾隆初拓本,影印了这部法帖,引起了我国书法界、艺术界以及外国朋友们的广泛注意。这也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影印出版的大型《法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34 , Processed in 1.09485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