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隋太仆卿元智暨夫人姬氏墓志

2002-12-1 12:00| 发布者: 未知

    太仆卿元智墓志与太仆卿元智夫人姬氏墓志为夫妻合志,故有“隋太仆元公双志”之史。刻于隋大业十一年(公元六一五年)八月二十四日。清嘉庆初年二志同出土于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今二石已不明所在。因其书法精绝,词理高华为世人推崇,后人重刻本颇多,流传甚广。
    隋太仆元公双志在碑志书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就碑志书法发展而论,元公双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隋朝的建立,使南北文化趋向融合,这种趋势也直接影响了书法艺术。它把南朝楷书的萧秀婉丽,与北朝碑书的朴厚雄强铸于一炉,进而演变为具有“风神疏朗,体格峻整”的一代书风。正如康有为《书镜》中所说“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成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这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朝代特点,大开初唐楷书的先声。从这承上启下的书风变化来看,元公双志与正定《龙藏寺》,西安《美人董氏志》以及丁道护所书的《启法寺》等都突出表现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可以说是“建标千古”的。它的书法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用笔
    元公双志的用笔是以北朝碑志中的方笔风格入字的。它的字,力遒、气足、法严。不管是运笔行折处的顿挫转换,还是起落时的交接过渡,每个字的点画都写应规入矩,挺拔劲健,显得格外端重峻秀。如书横画,均以截笔起势,然后转中锋运行,收笔时一顿,回锋存结。使字起笔处斩钉截铁,中节处筋力丰足,收笔处则精心蓄势,不使力散。如书直画,起笔多作逆切,然后用力掣走,而直末或作“悬针”,或为“垂露”,或左带慢弯,均作短势,不使拽长。使其笔画坚实沉稳且有趣味变化。如书撇捺画,撇捺之干杯多作尖颖斜拂,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这与直竖左带慢弯具有同样意趣。其书钩、点等笔画,都是一顿之后,回锋挑跳;隼爽尖出,跳跃自如。这跟舒张得势的撇捺,也是相映成趣的。而书至折锋处,则往往运用断笔或似断非断的笔道,起伏跌宕。笔断意连,既刚健挺削,又灵活绰约,颇有“锋摧折剑”、“快马入阵”之势。
二、结字
    元公双志的结字,有独到之处。它首先取法北碑的庄重严谨的体势,建起平正坚实的骨架,然后在重心平稳的原则 下,“随字异形”,放纵变化。正者斜之,聚者散之,纵者收之,收者纵之。形态端庄整肃而不板滞,紧密刚劲而不局促,体阔势宽,气韵生动。
    总的来看,它的字是促上舒下,聚散有致。上边笔画紧凑整肃,下边笔画松疏开阔,正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就象人的身体一平,上身长的匀称,两脚能支撑全身。如第一页“启其兴王”的“兴”字,明显是上繁下简,而下“八”字,却又是全字的支撑笔,它既要随上边的压力,又要补下之虚,欲将此二笔写好,使整个字好看,是很不容易的。但书者塑造的这个字是恰到好处的。他先把上边重叠的笔道安排均衡,并着力将右肩上翘,使其倾斜,继之把中横写长,收为平稳之势,然后将“八”字撇书的挺长,而捺笔则变点笔回锋蓄势,令人看去,似有扛鼎之力。再如第一页“道盛中原”之“中”字,笔画较简,但书者并不以加肥笔道或展大字形来填满字格,而是取横势,先将“□”字摆得堂堂正正,几乎撑足四分之一的石面,然后把中竖笔上下略略冒头,使整个字的形象饱满淳厚,有空而不觉空,颇有“实处就法,虚处藏神”之妙。再如第一页“卜洛”的“卜”字,笔画极简且作下垂势,按正常写法,极易瘦长吊板,所以隶书一般氢第二笔写作捺,而此志则先将左竖蹲位偏左,并把书道写肥,以增强字的力度,然后把第二笔变篆书写法作横笔长出。给人感觉体呈扁方,而宽博之势一如通篇,字画虽简,却如繁笔一样丰满。真可称是“一笔得势”。其它如“千、羊、年、早、宰”等字,都上是上紧下松,中横作长,以中竖笔作支柱,挥毫直下,力注笔端,戛然而止,毫不犹豫使人看了笔势,便会自然想到书者挥毫时的气魄。
    双志的结字,不独在整体上保持聚散有致,同时还根据字的笔画多少,字形长短宽窄、偏正高低等不同分布情况,给以适当的巧妙布置。如第三而“奋乎百世”的“乎”字。这个字是上撇笔与下两笔散列,中横笔与竖钩笔交叉。一般写法往往容易把竖钩笔书得挺直,使字失势。但志中的“乎”字却不然,其前四笔避密就疏,映带得宜,取得相应的稳定体势。然后把竖钩笔的竖写得略带左弯,而左出的钩则写得偏平长出。由此可以看出,左出的钩与字首撇笔的取势是互相响应的。而竖笔略带左弯,与上面两点笔及下面的左出钩,则是宛转钩环,疏而不离。竖与钩相应而虽不直,但由竖到钩的底点与上面撇笔的起点上下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于是统观全字,体势平稳,意态圆浑。再如第一页“魏昭成皇帝”的“魏”字。因“委”旁与“鬼”旁字首都是短撇,书者在这里省却了鬼撇,先把委撇信手带出,似不在意,而把鬼字主笔“乚”则写得苍劲有力。这种简笔的避就、轻重变化,非便不觉字的单薄和空缺,反而把整个魏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单独来看,“委”有委意;“鬼”有鬼趣;“魏”有魏魂,给人一种妙趣天成之感。另外书者对志文中重复较多的字,为了避免雷同寡味,也都作了不同的艺术处理。如志中的二十多个“之”字,有的横稳;有的纵险;有的舒展;有的收敛,随类赋形,各现其态。这在楷书中是难能可贵的。
    总括起来说,元公双志的出锋结体,逋峭中见浑穆,严整中见柔媚,堪称隋志中的一枝奇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19:41 , Processed in 1.08658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