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来有“九坛八庙”之说,“九坛”即指明、清皇家进行各种祭祀的地方,它们是: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这九个祭坛之中,社稷坛的年代最为久远。“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旧时国家的代名词,所以社稷二神向来受到历代君王的格外照顾,每年都能收到不少的香火钱。明永乐八年(1410年),北京城尚在建设当中,设计者们自然不会忘记祭祀这头等重要的大事,于是就在午门的西南侧建起了社稷坛。以后,每年春秋两季皇帝都要来此祭祀,以求神灵保佑自己的江山永固。此外,皇城设计者们还建起了大祀殿,用来祭祀天地日月。到了嘉靖皇帝时,他觉得在皇宫内院搞这些名堂没有外人做见证,显示不出王者的威风,于是就在登基后的第九年,改合祭为分祭,下旨在大祀殿原址上修建圜丘坛(天坛),在安定门外建起方泽坛(地坛),在朝阳门外建起朝日坛,在阜成门外建起了夕月坛。皇帝又把大祀殿改名为“大享殿”,用于祭祀天帝,祈求每年都能有好的粮食收成,这样农民才不会造反,自己也可以过得逍遥自在,这就是“祈谷坛”,也就是后来的祈年殿。估计嘉靖皇帝对祭祀这样的“皇家游戏”比较感兴趣,于是又先后修建了先农坛和太岁坛.用以祭祀神农氏和值岁之神。最后一座祭坛——先蚕坛建于清乾隆七年,位于西苑的东北角,是专门为皇后量身定做的,每年春天,皇后都要亲自来这里祭祀并行躬桑礼,以身作则教育全国妇女要恪守妇道、大力发展纺织事业。
祭坛建好之后,皇帝们可就难得清闲了,一年四季忙着到各个坛子上去磕头。大年初一到祈谷坛祈谷,春分日到朝日坛祭日,夏至日到地坛祭地,秋分日到夕月坛祭月,冬至日到天坛祭天,正月上旬和腊月末祭祀太岁,每年二月到先农坛祭神农,春秋两拜社稷神。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祭祀十几次,而且年年如此,皇帝还真够辛苦的。不过,这些形形色色的祭坛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家属准备的,普通人就是想代劳也没这个资格,所以,祭坛自然就成了皇权的象征,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显示皇家神圣的权威,皇帝们自然是乐此不疲,再累也高兴。
这九座祭坛之中,形式最为精美、意义最为重大的莫过于天坛了。
月坛钟楼
月坛是明清皇帝祭祀夜明之神——月亮的坛庙,位于阜成门外。初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多次修缮。坛为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坛面为白臻璃,以象征月亮。月坛钟楼为月坛内的建筑,今尚能见到。
天坛位于正阳门外,永定门内大街路东,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祭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坛造型上圆下方,占地面积4000余亩,是故宫面积的3倍,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回音壁、祈年殿、皇乾殿和斋宫等。祭天的典礼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了,为了巩固皇权,历代皇帝们不惜自欺欺人,认定自己是天的儿子,受命于天,所以每年必须定期向天上的老子汇报自己在地上的管理情况,做一下年终总结,并且祈求老爸照顾照顾自己,让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便自己和皇子皇孙们可以继续“连任”。因此,在众多纷繁的祭祀礼仪当中,祭天的礼仪是最为隆重的,丝毫马虎不得。古代以阳代表天,在方位上,南方为阳,所以历代天坛必须设在南郊,明成祖迁都北京修筑天坛时,选定的位置也在南郊,直到嘉靖皇帝修筑外城时,才将天坛包围在外城以内。
天坛最初的名字叫做“天地坛”,用于合祭天地,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嘉靖九年(1 530年)的1 10年间,天地坛一直是明朝皇室的主要祭祀场所。不过,嘉靖皇帝似乎成心要和他的祖宗过不去,不但破坏了天坛在南的格局,还坚持认为在天地坛合祀不符合圜丘 祭天、方丘祭地的古制,想要天地分祀,另建祭天的坛子。这个想法在朝廷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群臣分裂为保守与激进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祖宗
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坛北部,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殿堂。每年正月。皇帝都要亲自至殿祈寿,以求国泰民安。现在我们看到的祈年殿是乾隆年间重新修建的。
家法他们可是很有研究的。三次研讨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嘉靖皇帝一看这种民主的办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好采取高压手段,独断专行,下诏在天地坛大祀殿以南另建圜丘坛。此外,还在圜丘坛东建筑了一座专供祈雨的“崇雩坛”,将大祀殿改为祈谷坛。1543年,天地坛正式更名为“天坛”,成为专门祭天、祈谷和求雨的地方。
圜丘坛是天坛的主体部分,“圜”通“圆”,“丘”就是土台的意思。所说的祭天就是要向天空拜祭,如果在台上加盖房顶,那就是对上天的大不敬了,所以圜丘台是一座露台。皇帝们想要祈求太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得吃点苦头,每年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准时准点来到这里,跪拜祈福。到了乾隆皇帝执政之时,天下比较富庶,他又很喜欢铺张,于是便对圜丘坛进行扩建,将坛的底径由原来的十二丈扩大到二十一丈,坛面改用与天色相近的艾青叶石,栏杆换上了汉白玉,使天坛更能显示出皇家的气势和高贵。
祈年殿藻井
祈年殿大殿是全木结构,仅凭木榫交结、斗拱支架而成,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下图为祈年殿天花板正中的装饰建筑,华彩如藻,形状似井,固名藻井。祈年殿藻井,上圆下方,分为三层。周施斗拱,中悬明珠。
圜丘坛的设计和布局,充满了迷幻的色彩,是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产物。坛身由三层白石堆砌而成,三是奇数,代表天。坛中央有一块圆形的中心石,也叫太极石,站在太极石上说话,声音马上会被四面的墙壁反射回来,仿佛众人齐鸣。每次皇帝登在这里向天帝宣读祭文时,台下洗耳恭听的众人便会感受到天子声音的悠远洪亮,仿佛天帝下凡一般。一个简单的声波反射的原理被应用到圜丘坛上,就给皇家祭祀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也成了帝王们借以显示自己崇高尊严的一种方式。此外,圜丘坛的设计者们还将5、7、9等数字融入到了这座坛子里。例如,圜丘坛上环绕的三层栏板数都是“九”的倍数,第一层栏板36块,第二层栏板72块,第三层栏板108块,合计216块。如此费尽心机地把这些栏板数目和“九”拉上关系,无外乎是要告诉大家皇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不过,无论皇帝们怎么炫耀警告,最终还是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没有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再怎样祈福都无济于事。在皇权衰落的时代,天坛命运坎坷。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了天坛;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天坛斋宫成了外国人攻打北京城的总司令部:两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军阀混战时,张勋曾在祈年殿设立司令部,天坛成为他与段祺瑞决一雌雄的战场,遭到严重破坏。建国以后,天坛变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社稷坛五色土
社稷坛是明清帝王拜祭土地神及五谷神的地方。目中所示为社稷坛坛体,坛上铺筑五色土壤,依据五行五色之说,代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以及全国五方疆土,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坛中央立有方形“社主石”,又名江山石,表示皇帝统治的“江山永固”。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32 , Processed in 1.10859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