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先农坛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先农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与天坛东西对峙,属宣武区。1979年8月21日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先农坛,又名山川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山川、神祗、太岁诸神的地方。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所创建的。当时,它和天坛都在城市的南郊,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了外城后,才圈入城内。先农坛明嘉靖年间建于山川坛内,至清遂统称其地为先农坛,其建筑也不是一次筑成,我们现在见到的规模是嘉靖初年形成的。其后,历明、清两代各朝均有所修建。
    先农坛的全部建筑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周围3公里,总面积约130倾,围墙于北洋军阀时期拆除,现仅保存内坛墙内的观耕台、庆成宫、太岁殿、神仓、先农坛等处建筑。
    先农神坛,位于先农坛内坛墙内西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坛坐北朝南,是一座砖石结构方形平台,长宽各为15米、高为1.5米,四面各出八级台阶。正殿在坛正北,歇山顶三花墙,面阔五间,旋子彩画。井亭,在神库、神厨之南东西相对各有一座,筒瓦六角盝顶。周围有红墙环绕,南墙正中有牌楼门一座,饰以单昂翘斗拱。
    太岁坛,又名太岁殿,位于先农坛东北。明永乐年间始建山川坛,曾设坛13座,分别祭祀太岁、风云雷雨、五岳、四海、五镇、四渎、天寿山、京畿山川、都城隍、夏冬季与春秋季月将等神灵。太岁神乃植年之神,明嘉靖八年(1529年)曾设坛露祭,嘉靖十一年(1532年)在坛内现址建太岁殿。院内正殿即太岁殿,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坐北朝南,面阔七间,道宽52米,道进深24米,外为和玺彩画,内为旋子彩画,额枋特别巨大,宽约0.6米,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拱,前有三出石阶,专祀太岁神。正殿前有东西庑殿,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悬山顶,各面阔十一间,通宽57.2米,通进深13.6米,前出廊,分祀春秋、夏冬各六位月将神。拜殿,又称南殿、倒座殿,在太岁殿正南,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面阔七间,中为穿堂。燎炉在正殿东南,为焚祝帛用。皇帝每年祭祀太岁,逢水、旱或出征、凯旋等亦均遣官祭祀太岁神。民国期间曾将太岁殿改为忠烈祠,祭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又称东院。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建为神仓。南墙正中有砖砌拱券门三座,黑琉璃筒瓦绿剪边,前院正中有圆亭一座即神仓,黑亭琉璃瓦绿剪边圆攒尖顶。前有方亭一座,为收谷亭,四角攒尖顶,6.9米见方。后对隔墙拱门,可通后院。收保亭东西各有东西房两排,为神仓谷,南侧东西仓,筒瓦硬山顶,面阔三间,旋子彩画;北侧东西仓,黑琉璃瓦绿剪边悬山顶,木板墙,上有天窗,面阔三间,通宽12.5米。后院正中为瓷铜器库,筒瓦悬山顶,面阔五间,旋子彩画。东西各有配殿三间,简瓦悬山顶,旋子彩画。神仓秘贮藏五谷祭品的处所/
    观耕台,位于太岁殿东南。台南向,东、南、西三出阶各为八级,台呈方形,边长16米,高1.5米。此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最初为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台面改砌方砖,台周饰黄琉璃瓦并绕以汉白玉石护栏。具服殿,在观耕台北,绿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五间,单翘单昂五踩斗拱,额枋为和玺彩画,外有砖砌石条边月台。明、清时期,农历每年三月上亥日,皇帝都要率百官来先农坛,先祭先农神,然后到具服殿脱下礼服,换上龙袍,到耕台东面的亲耕田耤田躬耕。亲耕共1.3亩,以两旁分为12畦,由三王九卿从耕。明制是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4趟;清制改为往返犁3趟,然后从西阶登观耕台,观耕终了,由东阶退下。民国期间,观耕台上曾建一八角琉璃亭,具服殿曾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称“诵豳堂”。
    神祗坛,在太岁殿正南。坐北朝南,前后有门,四周有红墙围绕。南门,又称神祗坛门,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砖砌大门三座,上有石额“神祗坛”。北门,又称雩坛门,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砖砌拱券门,上有石额“雩坛”。墙内有坛两座,东为天神坛、西为地祗坛,均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天神坛,南向,砖石结构,方形、面积为17米、高1.5米,四面有台阶,每阶九级;四周有砖砌围墙,并夹有石雕棂星门:南三座、东、北、西各一座;坛北有白石龛四座,高约3米,雕流云、海水江涯纺,这四龛分别是风、云、雷、雨四神。地祗坛,北向,砖石结构,方表,面积33平方米,高1.5米,四面有台阶,每阶六级,四周有砖砌围墙,并夹有石雕棂星门:北三座、东、南、西各有一座,坛南有五个青白石龛,共中三个刻山形,为五岳、五镇、五山神,两个刻水纹,为四海、四渎神,龛下四周凿水池,祀时放水缓缓流过;坛东两个石龛,刻山水,为京畿山川神;坛西两个石龛,亦刻山水,为天下山川神;此坛石龛亦均高3米。
    庆成宫,位于内坛东门外迤北,坐北朝南。庆成宫,在明代及清初称为斋宫,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称庆成宫。内宫南墙有五座石券门、左右各一座掖门;外宫南墙有五座石券门,门均为绿琉璃筒瓦歇山顶,砖砌仿木结构,单昂三踩琉璃斗拱,四周围以石护栏,前后三出阶,正中为御睡。宫内有正殿,绿琉璃筒瓦庑殿顶,面阔五间,通宽23.8米,通进深9.1米;单翘单昂五踩斗拱,额枋为和玺彩画,崇基石栏,前、左、右三面出阶九级;前有月台,汉白玉石护栏围护,台上有日晷、时辰牌亭各一座。后殿,又称寝殿,在正殿之北;绿琉璃筒瓦庑殿顶,面阔五间,单昂三踩斗拱,和玺彩画。配殿,在寝殿前之东西,绿琉璃筒瓦悬山卷棚顶,面阔三间,一斗三升斗拱。庆成宫是皇帝在行耕耘礼后,休息和犒营随从百官茶果的地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6:54 , Processed in 1.12317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