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宁寺塔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滨河路,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当时叫做光林寺,隋仁寿时称宏业寺,唐开元时改称天王寺。到了辽代,在寺后添建了一座舍利塔,即现存塔,元末寺院毁于兵火,荡然无存,只余高塔茕孑无依。明初,成祖朱棣在潜邸命所司重修庙宇,宣德中改称天宁寺,正统十年(1445年)改名广善戒坛,过后又恢复天宁寺的名称。以后,正德十年(1515年)、嘉靖三年(1524年)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十七年(1782年)都曾修缮。清朱彝尊《寓天宁寺塔》有“万古光林寺,相传拓跋宫”之句。天宁寺可以说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庙宇这一。
    天宁寺从前的规模是相当大的,但今天只剩下中路院落,且已荒废不堪。寺坐北朝南,山门为灰筒瓦硬山顶,石券门窗,门额正书“敕建天宁寺”,山门后面为弥陀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工硬山顶,明间为六抹菱花格隔扇门,旋子彩画,殿前有月台,西侧分列螭首方府石碑各一座,为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记。殿后有东西配殿各三间,灰筒瓦箍头脊硬山顶,应是原后殿(释迦殿)的配殿。再往后就是有名的天宁寺塔,耸立于殿后中轴线上。
    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塔建于一个方形砖砌的大平台上,平台以上是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府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龛,龛内雕狮头,龛与龛之间的雕缠枝莲,转角处雕金刚力士像;上层基座稍小,每面也以短柱隔为五座壶门形龛,龛内浮雕坐像,各龛之间及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基座之上为平座部分,平座斗拱为砖周仿木重拱偷心造,补间铺作三朵,平座勾栏上雕缠枝莲,宝相花等纹饰。平座之上用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八面间隔着隐作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神像,塔身隅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降龙。所有雕饰,造型极为生动优美,只是年久失修,残损的比较厉害。塔身之上有隐作出的栏额和普柏枋,拆角部位交叉出头处斫截平齐,一如辽式木构建筑的作法。塔身以上即十三层塔檐,檐一均施仿木结构的砖制双抄斗拱,初层补间铺作一朵,转角及补间铺作均出45度斜拱,柱头栌头之旁并有附角斗。其上各层均无斜拱,补间铺作均为二朵。各层塔檐自下而上逐层递减,轮廊线形成丰满柔和的收分,使得整座塔的造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稳重挺拔。各层塔檐的角梁均用木制,檐瓦和脊兽、套兽均为琉璃制作。塔顶为砖制两层八角仰莲座上承宝珠作为塔刹。1976年7月28日地震将塔刹震落。
    天宁寺塔北面,原来还有大觉殿、广善戒坛等建筑;寺西北原有院落,名宗师府,传说“姚广孝退自庆寿(即双塔寺,50年代展宽西长安街时拆除)曾居焉”(见《长安客厅话》)之处即是此院。清初文人如王士祯、朱彝尊等人,都曾在寺内居住过。据《京城古迹考》载:“今查(天宁)寺在广安门外,惟留古殿一间,殿中子立无量寿佛一尊,法身约高2丈。殿后即塔,塔高二十七八仗。据僧传册所记,上有铃2928枚,合计重10492斤,风雨荡摩,年深纽绝,渐次零落,亦颇残缺矣。”说明乾隆初即已逐渐凌替,虽经1756、1782年两度重修,也未能挽回其衰败的命运。记载中的明代碑刻、铜钟、铁鼎以及塔上的大小铃铎、铁灯等多已失散,去向不明,钟鼓楼、幡杆夹杆石、释迦殿、大觉殿、广善戒坛以及宗师府院等建筑物,也早已湮同无闻了,只有寺中高塔,巍然挺立,阅尽了人世沧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20:01 , Processed in 1.13244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