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安门外普济堂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曹岫森

  日前报载甘石桥北,早年有普济堂一句。咱就说说这普济堂。
  北京自明朝嘉靖年间接修外城,开广安门起,京师便有了一个扼守西南的重要孔道。各省朝觐、拜谒、赴考、上任以及做工买卖客货行旅等经由此过,于是渐渐人烟稠密,热闹繁嚣起来,维系了明朝乃至后来清朝的帝都形象。
  然而遗憾的是,这门临孔道、地接神区途中,并非都是万国梯航、兆民乐利之旅,熙来攘往中还有饥寒交迫、贫病潦倒等无家可归者,却被官方忽视了。直到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一个叫王廷献的义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凑钱在广安门外二里大路边创办了一所慈善机构——普济堂,专门收养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穷人。没吃的给吃,没穿的给穿,患病的给治,死了的管埋。每有过路求乞者,必施舍粥食救急。七八年善行义举名震京师。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顺天府尹钱晋锡深为感动,便将此事上奏朝廷。康熙皇上崇儒尊孔,撤藩平叛,文治武功皆有建树,眼下正是清朝盛世,听说有人捐资创办普济堂,深为民间有此义举而激动不已,倍感嘉悦。他认为这种好义轻施、恤灾拯患行为是大清良民美德、盛世风范的绝妙体现,正与他这个盛世帝王忧民救民之心相符,因而应该大加提倡,让全国各地效仿,于是龙颜大悦,提笔写了“膏泽回春”四字,以作匾额,赐给普济堂,还作《圣祖御制普济堂碑记》勒石建亭,以记其事。
  见父王如此重视,儿子胤禛也不怠慢,每年向普济堂赐银一千两。他登基那年(1723年)就颁谕旨嘉奖普济堂。自那以后,每年赐银一千两列为定例,还随时另有若干额外颁赐。
  雍正的儿子乾隆比爷爷、父亲更加重视,继位当年(1736年)干脆下诏顺天府接管普济堂。一个民间人士义捐的普济堂摇身变为官办,财力、规模、名气自然大了许多,于是成了救助京城穷人的粥厂。乾隆年年遵例颁赐,还不时另有银米支援,确曾赢得百姓赞誉,体现了大清帝王“皇恩浩荡”,救助穷人“膏泽回春”的盛世情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14:28 , Processed in 1.11122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