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鬼子工厂 脱胎换骨成“北汽”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海荣


“井冈山”牌摩托车90%的零件,都是“土法上马”硬拼出来的

百辆“井冈山”中仅有20余辆通过天安门广场,有不少还“趴”在长安街的东西两侧动弹不得

北京牌轿车仿自当年最先进的美国高级轿车

尽管没有能够开发出BJ213,但是北京吉普还是利用引进的切诺基技术,逐步改造BJ212推出了新车型切诺基

三位老师傅回忆着过去的工厂岁月,情不自禁拿起当年红极一时的BJ212

土法上马朱德“又上井冈山” 吸烟吐雾摸清无级变速器
造型优美“皇冠”偷师“东方红” 西峰山区“练出”BJ212
鬼子工厂 脱胎换骨成“北汽”

北京汽车制造厂
出生:1958年
特产:212
产品:井冈山摩托车、井冈山轿车、北京牌轿车、东方红牌轿车等
特邀工厂老人:李师傅,1958年入厂;王师傅,1963年入厂;葛师傅、赵师傅,1974年入厂

       一提北京吉普,人们立刻想到的是212,那种敦实憨厚的军绿色吉普车,曾引领着开化萌芽期的中国车市。它是一种级别的象征,也是许多人眼中的渴望。而在212吉普车之前,北京汽车制造厂也曾着力打造过轿车,“井冈山”牌参加过国庆检阅,“东方红”牌性能有可能领先国际轿车,却中途停产。

工厂溯源
自产配件
北京汽车向制造业转化
      新中国成立前,北平同全国其他大城市一样,街上跑的全是外国产的汽车,像个“万国汽车展览会”。当时北平只有少数的汽车修配厂。新中国成立后,四0九汽车修配厂和北平第二修械所逐步发展成北京汽车工业的两家骨干企业。
      四0九汽车修配厂是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前身,它原是日本侵华时的一支流动汽车修理部队——甲第一八三一中村部队。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接管了四0九汽车修配厂,将厂名定为北平汽车修配厂。1950年底,该厂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领导,改名为第六汽车制配厂。
      由于美国对新中国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第六汽车制配厂刚刚就失去了进口汽车配件来源,影响军用汽车的修理。此后全厂职工开始反封锁,自力更生制造汽车配件,生产出了活塞销、铜套、活塞、气缸套等汽车配件,北京汽车工业由汽车修理业向汽车配件制造业转化。
      1953年9月该厂与华北农业机械总厂第一分厂合并,更名为北京汽车配件厂。1954年3月,北京汽车附件厂在朝阳区呼家楼破土动工,9月北京汽车配件厂和北京汽车附件厂合并,定名为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1958年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产品沿革
“土法上马”
拼出井冈山牌摩托车
     1950年下半年,为支援抗美援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全军运输工作会议上,正式命令第六汽车制配厂试制军用机踏车(即摩托车)。
产品:井冈山牌机踏车
产量:5辆
出生:1951年

诞生记
讲述人:李师傅,1958年入厂
     解放前,中国没有摩托车工业。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简称汽配六厂)聘请了部分技术人员,从京、津、沪等地购买欧美名车,如“大炮”、“欧菜”、“胜利”、“哈利”及日本“大小六王”等,作长途道路对比试验和车辆技术性能分析。试制人员根据当时国内公路情况和部队要求,最后确定以德国迅达普K500摩托车为样车仿制。
     样车选型确定后,技术人员用了近三个月时间,于1950年12月底完成样车测绘工作。遇到精密加工件,他们硬是靠手工和算盘一点点反复计算出具体数据。
      图纸虽然有了,但许多原材料根本没有供货渠道,如薄钢板、无缝钢管都需自己制造。一切生产都得从零开始,而且要以标准的“小而全”生产方式。“井冈山”牌摩托车90%的零件,都是靠工人和技术人员“土法上马”硬拼出来的。
      汽缸与活塞的配合间隙要求严格,对材料性能要求较高,他们就收集类似的废旧汽缸、活塞,熔炼成形,逐一进行道路试验,单件配制。
     1951年7月8日,汽配六厂完成了第一批5辆军用重型摩托车的试制工作。8月3日,在庆功大会上,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元帅代表中央军委宣读了摩托车的命名词——“在庆祝试制军用重型机器脚踏车的会上,我宣布:为了庆祝我军建军纪念日,为了永远记忆井冈山的英勇斗争,我特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汽车制配厂生产的军用重型机器脚踏车命名为‘井冈山’,这标志着我军日益无比的壮大。”
     从此,新中国第一辆“井冈山”牌摩托车诞生了,开创了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历史。

“井冈山”轿车无法担自重 行路难
  1958年2月,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决定仿照联邦德国大众伏克斯瓦根牌轿车仿制井冈山牌小轿车的样车。但将样车的两门改成四门,破坏了原大众轿车承载车身的优点,车重增加,行驶变形,以致后来百辆“井冈山”中仅有20余辆通过天安门广场,有不少还“趴”在长安街的东西两侧动弹不得。
      不过井冈山牌小轿车的诞生,结束了北京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产品:井冈山牌小轿车
产量:154辆
生日:1958年6月20日
诞生记
讲述人:李师傅,1958年入厂
       1958年,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高潮。厂党委提出了试制“井冈山”牌小轿车的方案(小轿车沿袭摩托车车名)。
     从5月10日开始,全厂投入试制工作。党委召开全厂誓师大会,明确提出要保证“八一”,争取“七一”试制成功“井冈山”牌小轿车。6月1日,党委又召开大会表示决心:“奋战15昼夜,保证6月20日出车”,并在“十一”前生产出百辆“井冈山”,向国庆献礼。
     仅用40天,第一辆国产“井冈山”牌小轿车在北京诞生。6月20日,全厂职工组成报喜队,驾驶着“井冈山”牌小轿车去北京市委、市总工会等门前报喜。市委第一书记彭真兴奋地接待了报喜队,并乘车绕台基厂一周。当日下午,厂长李锐同报喜队把“井冈山”牌小轿车驶进中南海向党中央报喜。朱德亲自乘坐小轿车绕中南海一周,并风趣地说:“我又上了井冈山。”朱德为小轿车题写了“井冈山”车牌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题写了厂名。
     9月28日,北京汽车制造厂提前两天完成了百辆“井冈山”牌小轿车的制造任务,并参加国庆检阅。
     后来,当年的北京市委书记刘仁提出意见:“这车是适合老百姓坐的,但现在的老百姓哪买得起车子?做公务车这个车子又太小了,上下车都不方便。这样吧,我把我的车子留下来给你们当样车,你们以后就照这辆车生产吧。”就这样,生产了154辆的“井冈山”停产了。

“北京”遇“红旗”惨遭淘汰
  井冈山小轿车“百辆大战”还未偃旗息鼓,厂里又接到了新任务,要造高级检阅车,供中央领导在十年大庆典礼上,通过金水桥和天安门广场检阅三军部队。1958年7月北京汽车制造厂以美国别克轿车作为样车,开始了高级轿车试制。
产品:北京牌高级轿车
产量:6辆,其中2辆是敞篷检阅车
结果:技术不过关,停止试制
诞生记
讲述人:李师傅,1958年入厂
      时逢“卫星”年代,既然要造高级轿车就得“一鸣惊人”。厂里从北京外交使馆和公安部门获得一辆当年生产的美国林肯高级轿车和一辆检阅车。这是当年国际公认的轿车中的大哥大,V形八缸发动机三百多马力,无级变速,一踩油门车就走了。
     当晚长安街上人少车稀,有爱车癖的贺龙在北京市领导陪同下,驾车在天安门广场跑了几个来回。过完瘾,贺龙下车拍打着车头说:“就造这样的车。”并题名“北京牌”。
      仿制样车虽说可以通过拆解现成的美国车拿到无级自动变速器,可只有弄清楚它密如蜘蛛网般的液控小孔和小道,才能测绘出制造用图纸。负责此项工作的人爱抽烟,他把一口口烟喷在控制板上,循着白烟的缕缕出口,终于弄清了整个自动控制体系。他也由此得了个“老枪”的绰号。
      第一辆样车装成后,北汽厂长开着车去给北京市长“报喜”。市但长门前的一条坡度很小的坡道难住了样车。司机轰大油门,车纹丝不动。车上的人只得下去推,才使轿车得以见到市长。后来一查,原来是自动无级变速器打滑,轿车用的变速器油国内没有,代用的油在温度升高时变得很稀,想不打滑都不可能。
     “十一”国庆大检阅预演阶段,检阅司机说,北京牌车子虽然不错,但脚底下“软”。罗瑞卿拍板决定使用红旗轿车,没有生产几辆的“北京牌”也停产了。

“东方红”引来日本人仿造“皇冠”
      井冈山和北京牌轿车相继淘汰出局后,北京汽车制造厂何去何从成了问题。最后,中央汽车工业局规划北汽继续走正规试制和生产轿车的路子。
      1960年苏联派出五人小组到中国海南岛试验苏联伏尔加轿车。苏联专家顺道参观北京汽车制造厂,把伏尔加轿车的全套产品图纸留了下来。不久后,北京汽车制造厂就按照伏尔加轿车的图纸开始了东方红牌轿车的试制。
产品:东方红牌轿车
产量:106辆

诞生记
讲述人:王师傅,1963年入厂
      1960年,北汽全盘接手苏联“伏尔加”资料并开始研究新“东方红牌”轿车。
     上世纪50年代,学俄文跟如今学英文一样热,技术人员对翻译俄语图纸和技术文件驾轻就熟,很快就有了中文的全部图纸资料,按自己的技术编号归档收藏。1960年左右,中苏关系交恶,苏联撤走专家和资料,工厂也没受影响。
    车型和车身选定时,设计人员将各种车型制作成1:5的泥、木模型和1:1的真实模型,将各种创意轿车外形的油画、水彩画和浪漫画,变成可供立体视觉的选择,供各阶层的人士欣赏和投票决定,终于选定了“东方红”的车型。
     上世纪60年代初,东方红轿车用大型冲压机床和模具成批生产。首批十数辆优先供给军队离休将军乘坐。后来,日本友人来参观东方红轿车,对轿车的造型大为欣赏。不久,在北京第一次举办的日本展览会上,就出现了和“东方红”造型“异曲同工”的“皇冠牌”轿车。
     “文革”开始后,在北汽蹲点的谢富治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不主张生产轿车,坐坐越野车就可以了,越野车又能坐人、又能拉东西、又能通讯,何必要轿车。”很快传来命令,东方红轿车立刻停产,只准许生产当时已经投产的212军用吉普车。

BJ212替代轿车成县团级干部配车
      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北汽开始研究军用越野车。1961年,210越野车在“东方红”的基础上诞生。而后北汽又开发了更大一些的211越野车。在综合了210、211越野车特点以后,1965年著名的212越野车正式投产。当时的年生产能力是5000辆,其中4400辆212,600辆“东方红”。
产品:BJ212
生日:1965年初

诞生记
讲述人:王师傅,1963年入厂
      1960年,解放军军用指挥车无法继续使用苏联的嘎斯69,北汽担负了研制轻型越野车的任务。1961年6月,BJ210轻型越野车样车试制成功。
      为了上下车方便,设计人员又拿出了211型样本,是在210基础上,拉长前后轴之间的距离和车身长度,从两个门增加到四个门,加设了“后座”。样车在初步试验后被否定。后来推出了212型吉普车,它结合“东方红”轿车设计和总布置分析计算的经验,确定了212车的基础尺寸和框架,保持了211的四门和长度,增加了左右轮间的轮距,提高了座位的宽敞和舒适度,加强了行驶安全性能。
      为了和部队一起试用和考验212车,首批数十辆车集中在北京远郊区的一个解放军师部,发到各连,进行战术性考核。在北京西峰山的山区试验时,212车每次高档低速连续二三小时,然后爬到山顶。山顶有几户人家,因为缺水终生不洗脸人人面孔黝黑结痂。每次试验人员都从山底灌满水桶,送给老乡们,这使老乡立在石头砌成的小屋前,等着他们念叨着的“菩萨车”成了习惯。
     1966年,BJ212轻型越野车通过国家鉴定,并获得奖励。当年8月,毛主席乘坐敞篷BJ212经过天安门广场绕城行驶,BJ212扬名天下。
      国内把BJ212当做轿车的替代品使用,甚至被定位县团级干部配车。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轿车更适合当时的国情。它价格低廉、坚固耐用,特别适合边疆、山区、农村等道路条件差的地区使用。

样车被指“混血” 联合开发搁浅
     1984年1月1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开办当时汽车行业最大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简称BJC)。1985年9月,以CKD装配方式投产了第一辆BJ/XJ213(切诺基)新型吉普车,当年年产量达到262辆。
产品:切诺基
生日:1985年9月

诞生记
讲述人:葛师傅、赵师傅,1974年入厂
     1984年1月15日,北汽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公司正式组建。北汽拿出了主要的厂房和设备,派出了职工队伍骨干,让出了赖以生存的主导产品BJ212轻型越野车,也腾出了自己奋斗20年的主要阵地南厂区。
      北汽同美方合资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以美国汽车公司CJ系列产品为基础,采用联合设计的方法,开发和生产第二代轻型越野车BJ213。但合资后外方始终不提联合开发。中方技术人员设计了一辆模型车,希望促成美方在此基础上进行联合设计。
     美方对样车感到吃惊,派专家来北京论证,最终认为该车是CJ底盘加BJ212车身的变形混血儿。他们对样车提出了200个问题,中方不能很好回答,联合开发就此搁浅。
     尽管没有能够开发出BJ213,但是北京吉普还是利用引进的切诺基技术,逐步改造BJ212,不断推出年度越野车,从而延长了它的生命周期。

老记忆
职工曾靠做小五金
修车维持生活
李师傅,1958年入厂
     上世纪60年代生产不均匀,有的月没事干,有的月连轴转,加班每晚给两毛钱。
     三年自然灾害时,也就是东方红下马时,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汽车厂没事干,工厂要开支要生存,打出了“一切为了职工生活”的口号。钣金工开始做小五金、烟筒。总装车间的人开始对外修车,那时修的最好的车是奔驰。

活塞爆炸
吓得大家撒腿就跑
     造北京牌高级轿车时,要无级变速箱,厂里组成了攻关小组,建了实验室,连轴转都没攻下来。接着攻发动机测功实验,实验活塞时拉到4500转,看活塞的承受能力,排气管很快就全红了。现场的每个人都戴着耳机,只听“咚”的一声爆炸了,吓得大家撒腿就跑。那时候,车的部件都得靠实验一点点测。搞实验时年轻学徒去推车,经常被车甩出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8 00:58 , Processed in 1.12750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