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邮驿”不在 “飞钱”汇兑 官私邮业均兴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民国时期的老邮局

建国初期的第一批女自行车投递员

毛泽东参观安徽省工业展览馆邮电馆

青岛解放后不久,青岛市军管会成立了邮电部,接管了邮电工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邮政号坎儿

汉代邮驿走出国界  “急递铺”三牌定行程 大清邮政靠钱赎回  “步递哨”连成通信网
“邮驿”不在 “飞钱”汇兑 官私邮业均兴旺

     中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时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关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有“来鼓”二字。经考证,“来鼓”即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

时间:
1897年2月20日
事件:
大清邮政在北京开办
关键词:
邮政发展

■武茂昌
古代邮政
汉代邮驿走出国界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统一名称叫“驿”。规定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驿。邮驿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而通达印度、缅甸、波斯等国。到了唐代,邮驿大大发展,全国共有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邮驿1600多处,行程也有具体规定,并定有考绩和视察制度。驿使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驿卷”或“信牌”等身份证件。
     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将由民夫充任的驿卒改由士兵担任,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五百里,银牌四百里,铜牌三百里。实行每到一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到了元代,由于军事范围和疆域扩大,仅在国内就有驿站1496处,并将邮驿改称为驿站。
      明代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还开辟了海上邮驿。清初有官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管。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邮政逐步兴起,驿站的作用日渐消失。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

近代邮政
大清邮政靠钱赎回
      1840年后,首先是英国在中国领土上任意开办邮局,接踵而来的是法、美、德、俄、日等国在中国领土开办他们自己的邮局,而清政府把这些掠夺中国邮权的外国邮局称为“客邮”。这些所谓的“客邮”遍布沿海到内地,直至边远地区的新疆、内蒙古等地。
     1861年,各国使馆觉得自派专差传送文件的办法不便,要求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代收代寄邮件。清政府承担不久,由于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总理衙门怕担责任,便想推给海关办理。而当时海关的总务司(相当于今天海关总署署长)英国人赫德,对中国的邮权早已垂涎三尺,此举正中下怀,便于当年(1866年)移交海关兼办邮政,并于次年将所办邮局命名为殖民地色彩的“海关拨驷达”。(拨驷达是英文邮政“POST”的译音)。
      公元1896年,虽将海关拨驷达改称为大清邮政官局,但邮政大权仍然操纵在英、法等外国人手中。1905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相当于交通部,主管铁路邮电,直至1911年海关才将邮政移交给邮传部。移交时,海关当局还向清政府索取了所谓办理邮政垫款的白银184万余两,由清政府逐年计息归还。同时,依旧容许外围人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实际上邮权并未全部收回,各种机构并存,管理相当混乱。
     1921年在美国召开的九国太平洋会议和限制军备会议上,才通过撤销了“在华客邮案”,但日本在东北和英国在西藏的“客邮”,都赖着不撤。

革命时期邮政
战争中“步递哨”连成通信网
  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一种叫“步递哨”的通信组织。其通信方法是指定部分群众,负责一村传一村、一站传一站地把各村连成一个通信网。后来为了满足反围剿斗争的需要,又将这种群众性的“步递哨”发展成“传山哨”。    “传山哨”也是群众性通信组织,以农村赤卫队为基础,指定若干哨员,每个哨员有一定哨点,平时在山头放哨,发现敌情,用信号将敌人人数、武器种类、行动方向等传给邻村。
      1928年5月湘赣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在江西永新县成立了中华赤色邮政湘赣省总局,并于次年发行了邮票。图案是空心五角星,中有镰刀和锤子。1932年3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赤色邮政对红军指战员及其家属互寄的信件免费,党政军各单位的通信实行贴票制度,对中华邮政发来的邮件,代收代投。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陕北,成立陕甘宁苏维埃,各省设苏维埃邮政分局,县设邮局。
      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内,从边区到各行署、专区、县,甚至各村庄都设有通信组织。如陕甘宁边区即设有通信总站,在各重要地区设有分站,各县设有县站,各区设有联络站,各村还有沿村传递的农村通信站。其他各根据地的通信组织也大体相同。由于各根据地经常处在战争环境中,各机关团体经常移动,有时一天之内要转移三四个地方,但交通站仍能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中央以及各地区彼此间的联系。当时的口号是:“一处通,百处通;这里不通,那里通”,“县不出县,区不出区”。

新中国邮政
建四通八达服务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解放区人民邮政的基础上,接管并改造了原中华邮政。新中国邮政的创建,揭开了人民邮政历史发展的崭新一页。
   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负责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改变邮政网路支离破碎、设施简陋的落后状况,邮电部门普遍设置邮电局所,大力恢复和发展邮政网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调整和发展邮政业务,适应社会需要;制定并坚持“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积极改善服务。
     经过广大邮政职工的发愤图强、艰苦创业,邮政通信在全国范围内很快恢复起来,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到“一五”后期,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为全社会服务的四通八达的邮政服务网,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国家和社会对邮政通信的需要。

民间通信
“驿驴”经商 “飞钱”汇兑
     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传递官府文书。一般老百姓传递信息,只有托人捎带,然而辗转传递,缓不济急,且易延误遗失。中国古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鸿雁捎书”一类的故事。今天人们依旧把鸿雁作为邮政通信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像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天子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
     民间通信组织的形成,大约始于唐朝。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商贸易的需要。首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有了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当时还有一种叫“飞钱”的办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长安贩卖货物所得的钱,存入各地方政府驻长安的办事机构,然后再凭收据到各地方官府如数取回,这就是今天汇兑业务的萌芽。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息的民信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7 13:48 , Processed in 1.16925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