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开始专门为儿童出版报纸还只是本世纪以来的事。但由于旧中国文化落后,为儿童出版的报纸寥若晨星。从有关资料看,从1903年的《童子世界》到建国前的40年间,有儿童报纸75家,但大都印数寥寥,维持日短。 我国最早的儿童报是蔡元培、章太炎1903年在上海创办的《童子世界》,系连史纸石印,后改为铅印。该报宗旨是向儿童传授知识,宣传革命。主要撰稿人有钱端香、吴忆琴和陈君衍。每期内容有历史、万国地志、博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常以专制形式宣传民主革命和抨击当时社会制度,如钱端香的《论自由》、吴忆琴的《童子之地位》等。编者还从儿童阅读能力考虑,采用半白语体,多围绕爱国的宣传宗旨,像《唉,中国人真可怜》、《记义勇队事》等文章。 1923年,中华书局编译所在北京开办了《儿童报》,每周一期。它初步具备了报纸的规模和特征,主要刊登适合儿童阅读的文艺作品,1924年冬,北京儿童报社创办了《儿童周报》,仅出60期,刊登了一些儿童文艺作品。我国最早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和创作的郑振铎、周作人等积极为其撰稿,使报纸增色不少。 浙江历来是文化发达的地区。据1930年统计,在全国20种儿童报纸中,浙江就占了4种,其中《台州童报》(日报)、镇海《儿童周报》,每期各发行300份,杭州《儿童报》每期发行500份,但它们囿于地区影响都很小,不久便停刊,也就烟飞云散了。 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儿童时报》。它是旧中国历时最久,颇有成效的一份儿童报纸。《儿童时报》于1930年6月1日由田锡安在绍兴创办,为三日刊,次年9月1日迁往杭州,并改名为《中国儿童时报》,仍为四开版面。它的办报宗旨在于培养儿童看报习惯,充实儿童生活常识,增进儿童阅读能力,鼓励儿童创作兴趣,该报每期辟有《儿童新闻》、《政治社会》、《儿童乐园》等专栏。此外,该报还经常开辟儿童征文和“孩子们写作”等专栏,使报纸保持儿童的特色。抗战期间,《中国儿童时报》很重视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使孩子们懂得国家兴亡和民族的安危感,它先后开辟了《九·一八专号》、《中秋专号》并发表儿童自导自演的剧本《沈阳血》、《到喜峰口去》、《九·一八以后》、《劳动节》等。随着《中国儿童时报》影响面日渐扩大,读者遍及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并在日本设立“中国儿童时报东京分社”,成为一份有影响的儿童报纸。抗战胜利后,该报在文艺科学部分做了较多的改革,并开辟了“冰儿信箱”、“小草信箱”等。虽然国民党文化专制日趋严厉,它仍通过大量披露国民党丑恶嘴脸的文艺作品,给儿童以启发和教育。1949年5月,杭州解放,几经沧桑的《中国儿童时报》也完成了应有的历史使命而停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