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保护非物质文化还是非文化物质

2002-12-1 12:00| 发布者: 王润

  

老北京网代表 张巍 发言     / 王龙供图

       今天上午,首博召开《传承人与学术界的对话: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律学术研讨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人士就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申报制不如普查备案制
  老北京网创始人张巍指出,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申报制,看似成果卓著,但这种申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文化的发展与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按照一定数量申报,但民间的这种文化与能够成功申报下来的文化数量相比是几何倍的,可能在到了能申报的时候,这种文化已经消失了,没有达到保护文化的初衷。故此建议文化遗产申报制应该改为普查备案制,建立科学的数据资料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发现马上要消亡的文化抢救性的保护。
  对于传承人,张巍表示,从事同一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人有很多,现在的政策是指定传承人政策,导致其他从事同一行业的人无法发展。在这种特殊行业中,每家都有独门秘方或技艺的,不可能公布,也不可能做到行业统一标准。这就造成了正宗性认定的问题。政府认定的民间不承认、同行不承认,民间或同行公认的又不在政府目录上。按照这种做法发展下去相互指责、内部分裂不可避免,对文化遗产的发展埋下了病根。
  “非物文遗”还是“非文物遗”
  张巍还尖锐的提到:“现在有些人,尤其是圈内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叫成非文化物质遗产,听起来很可乐,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文化在搞申报时为了适应申报程序或申报后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以传承人自居,不务正业,甚至还将文化做了些变形,使文化的含金量降低,导致社会上这种叫法流行开来。”
  张巍提醒到:近年来“非物文遗”保护的社会关注度大大高于物质文遗保护的关注。但非物文化的生命周期与物质文化生命周期是画等号的。“在老北京时期,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的手艺和吆喝的市井声音,现在只能在一些表演中才能看到,失去了这种文化的历史意义。商贩不再靠贩卖商品挣钱而是靠贩卖声音挣钱,对这种土著文化背景及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伤害,使这种商业文化偏离了创始的初衷。而恢复这种文化又存在种种难度,目前政府有关部门以影响市容或卫生、安全角度禁止这种商贩按照老北京传统商业习俗沿街叫卖,造成了文化因为政策因素无法延续。而目前表演性的市井文化也将从受众普遍熟悉逐渐到因为文化远离而失去其受众基础,最终命运导致文化消失。所以说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更大力度地保护其滋生的环境,只有土壤保护住了,文 化的根基保护住了,文化自然会枝繁叶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4:49 , Processed in 1.09085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