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胡同用建筑物命名,是北京的符号,展现特色、京味、文化和魅力。 北京3051多年的历史,建都的历史就有853年,建筑寺庙500多座。1960年统计明朝时寺庙250多处,明清时关帝庙100多处,以寺庙命名胡同80多条,即使寺庙不存,但是胡同名称依然沿用。阜成门内宫门口一条至五条等,以朝天宫命名,《日下旧闻考》:“朝天宫于皇城西北,元之天帅府也。”它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天启六年(1622年)十三座殿全被大火烧毁,却留下宫门口名称。1271年建舍利塔。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白塔名“大圣寿安寺”院,不久被烧。天顺元年(1475年)重修改名妙应寺及白塔,流传鲁班锯白塔的故事,还以白塔寺命名:白塔寺东、西夹道为街巷名称。那些地方,也是普通人生活、聚居的地方。当年鲁迅曾住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1956年修建鲁迅博物馆。 法源寺是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建的,成为名刹之一。经历1361年,现在是中国佛教文物图书馆、佛学院、佛教徒活动场地。它周围有法源寺前、后街、法源里等街巷。 白云观则是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名天长观,金代称太极宫,元时更名长春宫,明正统年间改白云观,是北方道教的中心。现在是中国道教协会场所,当地有白云观街、白云观南、北、西里、白云观路等。白云观庙会,多年来一直是香火、人气旺盛、热闹的地方。 雍和宫是最大的喇嘛教(黄教)寺,占地66400平方米,成为喇嘛教活动中心之一。附近的雍和宫大街,全长1500多米。另外,东城玉阁胡同(原玉皇阁),因有玉皇庙得名;千福胡同,原有千佛寺得名;净土胡同,因净土寺得名;华丰胡同,因法通寺得名;西城碧峰胡同,因碧峰寺得名;清秀巷,因清虚观得名;永泰胡同,因永泰寺得名;大丰胡同(原观音庵胡同),因观音庵得名;地昌胡同(原地藏庵胡同),因地藏庵得名;翠峰胡同(原翠峰庵胡同),因翠峰庵得名;东冠英胡同(原东观音寺胡同),因观音寺得名;教育胡同(原翊教寺胡同),因翊教寺得名;宝产胡同,因宝禅寺得名;正觉胡同,因正觉寺得名;兴华胡同,因兴华寺得名;弘善胡同,因弘善寺得名。还有福祥胡同,因福祥寺得名;鲜明胡同,因显灵宫得名;灵境胡同,因灵济宫得名;能仁胡同,因能仁寺得名;承恩胡同,因承恩寺得名;石灯胡同,因石灯庵得名。 崇文区的清华街,由清华寺得名;安化南北里,由安化寺得名。宣武区抬头巷,因抬头庵得名;铁鸟胡同,因铁老鹳庙得名;延寺街,由延寿寺得名;长椿街由长椿寺得名;善果胡同,由善果寺得名。 另外西城双寺胡同,东城前后圆恩寺胡同,朝阳黄寺大街、东城大佛寺街、辛寺胡同,崇文法华寺街、夕照寺街,宣武报国寺前街、保安寺街、小辛街、天宁寺东里、三庙街等,以寺庙命名胡同,一直流传至今。 隆福寺、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白云观、蟠桃宫、城隍庙、护国寺等,节日、庙会时热闹、繁华。清得硕亭竹板词《草珠一串》:“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杨静亭《都门杂咏》:“东西两庙最繁华,不数琳琅翡翠家。惟爱人工卖春色,生香不断四时花。” 还有不少以皇家建筑命名的街巷。西什库大街,以明朝皇宫内府十库而得名,西什库、惜薪胡同、会计司胡同、南池子北库司胡同、缎库胡同、磁器库南巷,朝内南小街禄米仓胡同、南新仓、北新仓、海运仓、南门仓、富新仓、旧太仓、太平仓、兴平仓等,都是明清时储存粮食的地方,而且都冠上胡同名称沿袭至今。虽然那些仓库无踪无影,但是胡同名称流传下来了。 街巷名与建筑物,留下了一部百科全书,留下老北京的特色、风味、魅力、精华,供人阅读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