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秋夜,把皇宫绝活儿中幡舞成缤纷绚烂的“霓虹”?“幡”动,心动。天桥中幡的第四代传人傅文刚心里揣着答案。 中幡又名大执事,源于晋朝皇家仪仗队表演,清末从皇宫流入民间。中幡的主体是一根碗口粗的竹筒,上挂幡旗,顶托伞盖。几十公斤重的中幡要在表演者头、肩、鼻、牙等身体部位交替腾挪,险象丛生。 傅文刚指着拉起的中幡说,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天桥中幡的。 老北京的天桥位于宣武区东部正阳门外,是京味特色的民间艺术聚集地。这里有许多具有特色的杂耍项目,中幡是其中之一。45岁的傅文刚是这门绝技的第四代传人,新近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傅文刚至今珍藏着父亲傅顺禄为他做的第一杆中幡。傅顺禄精通摔跤和舞中幡,师从民国时期京城有名的摔跤王、舞幡高手“宝三爷”。 “循着天桥底下小河龙须沟的记忆,天桥中幡至少可以往前追溯100年……”傅文刚清楚地记得,父亲第一次为他讲述天桥中幡的故事时的话。 据说,天桥中幡是民国初年河北艺人王小辫从宫中一位太监那里偷学而来。十几年后,宝三爷接过王小辫的幡,成为天桥中幡的第二代传人。宝三爷不仅把各项绝技练得炉火纯青,还开创了用牙齿舞幡的绝技。 而宝三爷的绝技只对徒弟傅顺禄倾囊而出。傅顺禄那时15岁,聪明伶俐,腰腿儿也好,宝三爷不仅收了他做徒弟,还认为义子。 傅顺禄不负“师”望,不仅把舞中幡的手艺全学会了,还发明“虎口拔牙”“晴天一柱”“龙抬头”等绝技。20世纪50年代,傅顺禄常被邀请去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演出;抗美援朝期间,傅顺禄还跟随师傅去朝鲜慰问演出。 傅顺禄事业飞黄腾达的时候,最小的儿子傅文刚出生了。傅文刚从小就对中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傅顺禄做了一个三四米长的小幡,让小文刚耍着玩。这是傅顺刚的第一杆中幡,那年他刚满13岁。 等傅文刚真正学起中幡,“就不那么好玩了”,家里练武的小后院是他对童年的全部记忆。他不玩弹球,不斗蟋蟀,时间都用来练中幡。为了练功,傅文刚的脑门被父亲用蘸了冷水的藤条打出茧子。一个动作不到位,粗粗的马尾巴鞭子就毫不留情地打在了身上。 傅文刚说,那时练功,没少挨打,但也没少跟父亲“使坏”,买瓶酱油、打个醋常常成为他跑出去玩的借口。他笑称,练累了,只要想着家里的空醋瓶子,一咬牙就挺过去了。 20世纪70年代,中国民俗艺术不景气,傅文刚搁下中幡,应征入伍。此后,他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舞过中幡。 “唤醒中幡的人是我的父亲。”傅文刚说。1998年傅顺禄病危。昏迷中傅顺禄念叨最多的就是中幡,“文刚,宝三爷留下的宝贝,绝不能在你手里失传”。 此后,35岁的傅文刚重操中幡勤学苦练,并着手整理中幡的历史档案。如何把中幡传下去,成了傅文刚常思考的问题。 2002年,傅文刚成立了傅氏天桥宝三艺术团。他带团在许多大型活动上表演了近万场中幡。2007年2月,傅文刚一行还远赴悉尼参加演出。 傅文刚有8个徒弟、20个学生,他说,老祖宗的东西能不能传下去就看他们了。 目前,傅文刚积极申报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27 , Processed in 1.09566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