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城两翼斜街多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彬 徐秀珊



                 

 

    北京旧城的街巷,自元代奠定基础,到了明代算是基本定局了。由清代至今,虽然时有拆改修建,可也没动了大模样。朱一新在《京师坊巷志稿》中所说“京师坊巷,大抵袭元明之旧”,此话至今仍不为错。
    元明两代所建坊巷,由于规划严格,因而划线整齐,  “有如棋盘”。只要你打开北京地图,无论是《乾隆京师全图》,还是最新的北京交通图,都会看到由几条横平竖直的大街构成了整个城市的骨架,绝大部分的小街和胡同亦随之或经或纬,组成了方方正正的棋盘格.老北京人走路从来都是直来直去,再也不会转向。
    北京也有斜街,虽然不多,却相对集中。出正阳门往南,大街两侧,净是斜街。路东的斜街由西北斜向东南,路西的斜街由东北斜向西南,打开地图一看,象是鱼骨。这路东路西的两组斜街,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形成的呢?
    先说路东。
    路东的斜街是叫永定河水“冲”出来的。
    永定河的历史可比北京城早得多。古代永定河在北京小平原上滚来滚去,留下了几十条故道。离北京城最近的有三条,一条在城北(走海淀汇潮白河),一条在城南(古漯水),还有一条就是斜穿现在北京城的这条故道。由于这条故道穿过了城里的几个海子,所以后来有人管它叫“三海大河”。
    这条“三海大河”从石景山、衙门口往东,走田村、紫竹院,打德胜门西边进城,经后三海前三海,再往南过石碑胡同、高碑胡同,从人大会堂西南奔正阳门,过马路顺孝顺胡同(今晓顺胡同)、长巷头条一带南下,经芦草园、北桥湾,接三里河、后池,向东过红桥、跳伞塔,绕龙潭湖,自贾家花园出城。
    这条河道与北京城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北魏时期,镇北将军刘靖就利用这条旧河道修起了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车箱渠,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对北京地区的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女真人在北京地区建立中都城之后,为解决漕运问题,开凿了金水河与闸河,利用“三海大河”引永定河水连接大运河。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金人无法解决稳定、充沛的水源问题,这项工程也就未能发挥多大的效益。直至元代,由我国杰出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引昌平自浮泉水,经瓮山泊、高梁河注入大都,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三海大河’’上的积水潭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
    前门大街东侧属崇文区,是北京旧城中建城最晚的一个区域。城市生活离不开给排水设施,除了人工开凿的明沟暗沟以及城壕外,古河道地势低洼,自然地形成了天然的给排水通道。未有城市之先,为了给水、排水以至航运的方便,在这条河道两侧首先形成了居民点。沿河的居民点达到一定密度以后,随之产生的街巷与河道或平行或垂直,随着河道“一溜歪斜”起来。这与天津等沿水城市的街巷成因是一致的。如今水道虽已不存,却留下了大量可资考证的地名,象三里河、芦草园、薛家湾、南北桥湾、后池、红桥以及附近的河泊厂、西湖营、榄杆市、金鱼池和龙须沟等等,使人得以想象早年间这一带水遘纵横的景象。
    再说路西。
    路西的斜街,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人走出来的。从燕都蓟城直到金中都,城址一直没离开宣武和丰台这一块地方。直到在旧城的东北方向筑起了那座举世嘱目的大都城,饱受战火摧残的旧中都,城市活动一直存在。蒙古人最初只是改中都为燕京,并没有建大都城的打算,大部分衙署都设在燕京城内.1276年大都城建成后,旧城也没有放弃。当时称新城为北城,旧城为南城。
    新旧两城,近在咫尺,往来频繁,自不必说。自1260年忽必烈驻跸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以后,南北之间人马往还不断。大都建城后,两城都有城墙城濠,通过城门来往,最近的路该怎么走?一条路是出南城北垣东端的崇智门,进大都南垣西端的顺承门。久而久之,在南城的废墟间形成了一条由西南向东北侧斜的捷径,这便是后来的下斜街与上斜街。另一条路是出南城东墙的三座城门,进大都南垣正中的丽正门(今天安门前)。从地图上看,前门大街路西的街巷不象路东那样,经纬线都随着水道摆动,路西的南北街巷一般比较平直,而东西街巷的排列却很有意思,它们从不同的方位分别向几个点集中。象北边的茶食胡同、海柏胡同、前青厂等胡同向着北柳巷和琉璃厂西门集中;南边从老墙根、定居胡同起,稍东的棉花二条到棉花七条都向着魏染胡同集中。而南北柳巷、魏染胡同一线正是金中都东垣故址。出城后,这几条路就象百川归海似的,由西南向东北,一径奔向丽正门,形成了一派斜街的“大川”一一铁捌斜街(原李铁拐斜街)、观音寺、樱桃斜街、杨梅竹斜街、棕树斜街(原王广福斜街)等,其余象炭儿胡同,笤帚胡同、取灯胡同,也都按这个方向接到廊房头二三条,一齐汇向都门。在这条斜街的“大川”之外的街巷,却规规矩矩的不受影响。
    前门大街以西属宣武区。这块地方,自元代以来,从废墟、荒野逐步演为城市,先有大路,后有街坊,到了明代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北京外城的时候,此地的街巷布局早已然形成了。这在嘉靖三十九年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反映的非常清楚。
(文章来源:燕都杂志    作者:韩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4:13 , Processed in 1.10330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