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平的天桥、西单商场、东安市场的游艺场里,和那些说相声的、唱大鼓书的、变戏法的在一起,我们常见到唱地台戏的人们
和说相声的、唱大鼓书的一样,他们也是靠着嘴吃饭的。不过因为他们的组织,他们演戏的技术和 "舞台"的形式的新奇,他们是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戏剧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能够由视觉与听觉,直接打动民众的心灵而支配其生活的意念,它能够最敏快地最牢紧地把握住民众的情绪
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戏剧是最有力的艺术而最普遍地为人们从事着,不论它的形式是怎样的不同,都随时随地在变化着
在近代,随着社会组织的细密,戏剧,已经成为一种繁重的艺术。这种现象,使戏剧在某一点上,脱离了民众
这种事实,处处明显地表现着。尤其在都市里,能够到戏院去的人们,是很少的
然而,一般的贫苦的人们,也是需要戏剧的,这或者比别的人还要迫切,他们过度地疲劳,是渴望着安慰与调剂的
于是。在都市里,就有一种新的“剧场”来供给他们
北平的地台戏的精彩,在别的地方是不容易见到的,这或者因为北平是“京戏”发源地
地台戏的演出,差不多全是京戏。我们知道京戏在北平是最普通的,上自达官贵人,下及劳苦大众,没有一个人不在喜爱着这种玩意
在平地上,摆好两圈板凳;观众就坐在上面,中间的空地,就成了台面
还有一张方桌,这可以说是后台,在桌的两旁坐下了拉胡琴和弹月琴的乐师。一切的演员也站在那里
他们的乐器很简单,除去必用的胡琴外,还有一把月琴,两块硬木板代替了鼓板,至于京戏应有的其他乐具,便会拿嘴来代替了
他们的角色,也就三、四个,全是很年幼的孩子----八、九岁至十一、二岁
他们也有领班的,这个人是有舞台的经验和灵活的手脚的
一出戏要开始了,他便用嘴打着开场锣。他用一条布蒙住了演员的脸,等胡琴拉完了过门,他把那条布一揭,演员便算上了台,一声声地唱起来
也不化装,也不照规定动作,小孩子只是站在这里唱。唱的很不错,我们可以猜想,他们曾经怎样地刻苦着学来的
我曾看见这么一回事,一个小孩饰曹操演捉放宿后,在他要出场的时候,领班的拍了拍他的头发说:“用力唱,唱完给你买包子吃。”为了“吃”,那小孩就格外地卖着力气
在一出戏的终了,小孩们便捧着小盘向观众索钱。人最多的时候,他们可以得到三角或五角。平常的时候,只能得到两角来钱
在现阶段的社会里,一切"艺术"都脱离了广大的群众。因为戏剧的本身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在这方面,是更明显地表现着
地台戏,以"原始的"形式来接近广大的群众,而能得到艺术的效果,是很值得我们来探讨着
话剧运动在中国,是早就为一般人努力着,在过去,每每为了公演筹备不易,便流产了公演,想起来,是很痛心的事情。为了演出上的方便,“自由剧场”运动,“小剧场”运动,在从前,也曾有人从事提倡和创制过。我想如果能够批判地采取了地台戏演出的形式,对于话剧运动的普及是有无限的帮助的;同时,在艺术大众化的口号下,这种工作也是很迫切地期待着有人来从事
我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希望大家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