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通州区西北部。新华大街中段北侧。北抵大关庙胡同,南起堂子胡同。以庙称。
通州区农村旧有自然村落五百二十一座,通州城旧有街巷一百七十四条。旧时城乡其建有关帝庙一百五十四座,庙内均供奉三国蜀将关羽。宋金对峙、社稷危在旦夕之时,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抬出关羽,追封其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2)加封其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敕封其为义勇武安王,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特封其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于是道教始建庙奉祀之,用以鼓励军民学习关羽,义勇保国忠君。在明万历间,东北满族日兴,大有亡明之势,明神宗于四十二年(1614)称,晋封关羽神号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帝圣君”,用以保佑这民抗清安国。至清代,关羽神号屡加,顺治九年(1652)改封关羽神号为“忠义神武大帝”,乾隆三十三年(1768)加封“灵佑”,嘉庆十八年(1813)又加封“仁勇”,道光八年(1828)再加封“威显”,咸丰二年(1852)复加封“护国”,三年继加封“保民”,六年续加封“精诚”,七年接加封“绥靖”,同治九年(1870)更加封“翊赞”,光绪五年(1879)犹加封“宣德”,合之为“宣德诩赞绥靖精诚保民护国威显仁勇灵佑忠义神武大帝”,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由此,明清以来建关帝庙祭祀关羽神像风俗遍及全国。其中绝大多数庙宇内关帝神像旁边所立其所乘马均多红色,以就《三国演义》中所写“赤兔马”之说。
但是在明永乐间,传说明成祖朱棣亲征蒙古时,见在大军冲杀之前,在沙尘迷蒙之中,有一神将率先冲锋,其所持大刀、所着战袍“貌色髯影”,乃是关羽特征,“独所跨马白”。与时同时,城中传闻有一匹白马,每日晨出,立于庭中,不食不动,气顺汗流,当成祖凯旋之日即不复见,有人说白马即关公助战时所乘。成祖闻之大喜,遂降旨崇祀。此后根据此说,个别关帝庙内塑有白马,故称白马关帝庙,以表其他关帝庙不同。明代永乐间,驻通明军神武卫官兵讨成祖之喜,在卫署西面建白马关帝庙一座,坐北朝南,二进院落,香火颇盛。此后渐在庙西形成一条小巷,便以庙各称之。
(文章来源:北京地名典 主编:王彬 徐秀珊)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4:01 , Processed in 1.08507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