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昌平区西北部。东北为南站,西北是三桥子,三面环山。因关而得名。
战国时,燕在此设关塞取名居庸塞。据说,秦始皇修长城时,雇佣了大量的士兵、囚徒和劳苦民众到这里当劳工,并迁居到此,故得“居庸”之名。但当时长城并未从此经过。也未在此设关口。直到汉代,才在此设关。汉代的居庸关,只是当时居庸县和军都县之间的一个关口,并不是长城上的关口。从此朝开始才在居庸关修筑长城。后北齐将长城向东延至山海关。此时,居庸关成为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居庸关在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改称纳款关,唐又称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自元以后仍称居庸关。元代此地为皇帝由大都到上都的必经之路,关内设有行宫、寺院和花园,并在关城前后设南北大门,在这里设关卡和烽火台,驻军防守,用以检查过往客商和缉巡盗贼。现存的居庸关城是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建造的。为加强京师的防卫,明将关城扩大加固,设水陆两道关门,南北关门外都筑有瓮城,使此关成为一道一夫把关,万夫难开的“天险”。居庸关南部群山起伏,重峦耸叠,山花野草,葱茏郁茂,登高远眺,宛如碧涛翠浪,景色异常幽美,故有燕京八面玲珑量——“居庸叠翠”之称,有清高宗御书石碑。居庸关城内有一建于元代的汉白玉云台。它原是一座过街塔的台座,是北京永明寺的一部分,后圮毁。仅保留了台基,即今云台。台顶四周挑出石平盘两层,台上四周有汉白玉石栏。云台下有券门,门上刻有各种图案。门洞内两壁画着四大天王的浮雕坐像。券门顶部正中正面刻着五个“曼陀罗”,两侧斜刻有十尊坐佛和大量小佛。刻工精细,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附近有城皇庙,火神庙,观音阁等多座庙宇遗址。
近年居庸关已修葺。村民将搬迁。
(文章来源:北京地名典 主编:王彬 徐秀珊)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3:06 , Processed in 1.38064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