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舍先生和曲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邓友梅

上文谈到老舍先生请曲艺界朋友采访正在建设中的陶然亭公园,帮他们写宣传陶然亭段子的事,由此想到老舍先生跟曲艺和曲艺界的一点往事
  
老舍先生是国际闻名的纯文学作家,差一点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差就差在他可杀不可辱,早走了一步,诺贝尔奖是只发给在世作家的。就其文学成就,称得上大雅。但老舍先生的雅不是“书斋文学”,“教授小说”,人们常谈老舍先生的中西文化修养,却较少谈到他从民间文艺汲取营养。脱俗而雅,化俗为雅。老舍恰是在这方面下过大功夫获得高成绩的大师
  
老舍对传统的民间文艺真正喜爱,他会听戏也会唱戏,他听曲艺还表演曲艺,抗战时在大后方文艺界举行联欢,他跟梁实秋先生说的对口相声极出名。老舍先生在曲艺界、戏曲界有不少朋友,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不是为体验生活才结识的“公事朋友”。他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他们有了难处他认真地帮助解决,在这种交往中老舍先生为民间、通俗文艺做出过贡献,也获得了营养
  
一九四九年他刚从美国回来,正该在雅文学上亮一下相,要个碰头好的时刻。但他写的第一批作品却是太平歌词和相声段子。当时北京刚解放,人们一股革命热情喷薄而出,只要看宣扬革命的新文艺,不再欣赏一些传统节目,对某些庸俗性的表演尤其厌烦。一时间北京相声界举步维艰,西单游艺社的相声大会卖不到三层座。侯宝林、高德明、孙玉奎这样的相声演员都忧心仲仲。听说老舍先生回来了,就派孙玉奎几个人做代表到北京饭店看望他,并请他给想点主意。老舍先生听了孙等述说后,说道:“ 解放了,人民觉悟提高了,不爱听过时的 、不健康的段子,这是好事,这就逼着咱们得跟着时代前进。这样吧,你们要有老相声底本给找几段来,咱们改改,推陈出新,也许就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大意)。”孙等回去就找了几个段子的底本来,老舍先生看了就改了几段。这就是新中国最先上演的三个新相声《维生素》、《假博士》和《铃铛谱》。
  
相声救急的事解决了,可曲艺界整个的上座率不高,节目陈旧的情况没改变,艺人生活困难。在那建国初期的兴奋状态中,人们的娱乐习惯有些改变,要看热闹,安不下心来坐着只听唱。为找出路,魏喜奎、曹宝禄等在西单商场曲艺场演出了秧歌剧移植过来的《努力生产》(大概是这个名字)。演出后一般反映不错,可是北京曲艺演陕北农村故事毕竟隔着一层,老舍先生看了认为要解决问题得发挥北京曲艺之长,得创作艺人演着得手,观众看着亲切的节目,就自己动手写了个宣传妇女解放、歌颂婚姻自主的戏,剧名用北京人人皆知的熟地名《柳树井》,背景是北京近郊农村,由魏喜奎、曹宝禄、关学增等北京人熟悉的著名演员担任主演。唱词都是地道京腔京韵,这个戏贴出来,一炮就打红了,改善了曲艺不景气的局面,也增强了曲艺演员的信心。这以后在北京文化局的一些干部帮助下,又陆续写了《箭杆河边》、《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剧目。既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又受到包括周总理在内中央领导同志的鼓励,阵营才稳定下来,从此也才正式有了曲剧这个剧种。我希望别把老舍先生是曲剧剧种主要创始人的功绩给忘了

老舍安下家后,住在奶兹府,每天上班总碰见几位盲人弹着弦子或打着“报君知”找饭辙。老舍跟他们闲谈中知道解放后,人们不再迷信,他们生活极其困难。老舍先生就跟北京文联的同志们讲:“这些盲人多半都能弹会唱,也算咱文联该关心的艺人。把他们组织起来,替他们写点新段子宣传新中国,既扩大了我们的文艺队伍,又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不是一举两得吗?”有关领导接受了老舍的建议,建立了第一个盲艺人学习班,给他们写新词 ,组织他们下厂下乡演出,受到极大欢迎,把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听他们演出后我才知道,有些曲艺段子是只适于盲人演唱别的艺人不唱的,其中有个段子叫《当皮箱》是段讽刺喜剧式的单弦,其中有个曲牌叫“鹦哥调”,是所有别的段子都没有的。若不是老舍先生这个建议,可能就彻底失传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4 11:55 , Processed in 1.09815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