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妙应寺白塔

2002-12-1 12:00| 发布者: 燕山


    在西城区阜城门内区大街路北。它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白色覆钵式塔,人们习惯称它为白塔。
    远在1000多年前,这一带是辽南京城的北郊。辽道宗寿昌二年(1096年)时,这里曾建过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塔身内藏有释迦佛舍利戒珠20粒、香泥小塔2千、无垢净光等陀罗尼经56部。这座塔后毁于兵火,其形制已不可考,到了元代,这一带成为当时新建的元大都城内西部。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后,于至元八年(1271年)敕令在辽塔的遗址上建造这座白塔。白塔的建设工程也是当时元大都城兴建成一部分。这一工程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经过8年精心修建,白塔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竣工,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同年,忽必烈又令以塔为中心,修建一座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大寺院,名“大圣寿安寺”(因塔又名白塔寺),因塔、寺位于大都城的西部,故又有“西苑”之称。寺建成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此后,这里就成为当时皇家进行宗教活动和百官习仪的中心场所,同时也是蒙汉佛经及其他书籍的译印之处。忽必烈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去世后,皇室在白塔两侧修建了神御殿(也称影堂),月遣官员致祭,元贞元年(1295年)铁穆耳皇帝参加了大圣寿万安寺举办的“国忌日”佛事,当时参加佛事的僧众竟有7万多人,这是白塔寺香火鼎盛的时期。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特大雷火焚毁了大圣寿万安寺的所有殿堂,只有白塔寺幸免。直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的瞻基才又敕令修葺白塔。到明天顺元年(1457年)宛平县民郭福向朝廷请修寺庙。寺建成后改称妙应寺,面积仅13000平方米,只是原元代白塔寺的白塔以南的中间一个狭长地带。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白塔塔座的周围加修了铁灯龛108座,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修了白塔宝盖,并在覆钵上放上一座小铜牌,上书“重修灵通万寿宝塔天盘寿带”和“大明万历岁欠壬辰季春”字样。清代对白塔又屡有修葺。如康熙二十七(1688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都对寺、塔进行过修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白塔寺的供器、经卷也被劫掠一空。宣统元年(1909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白塔寺的供器、经卷也被劫掠一空。宣统元年(1909年)对寺庙进行了一次整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及二十六年(1937年)又对白塔寺及寺院进行了较大的修缮。清中叶后期,寺内配殿及空地均由僧人出租,这是逐步演变成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逢年过节,十分热闹。北京市民有“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妙应寺由寺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佛宝殿和塔院。山门面阔三间,东西两旁有八字影壁,中间券门上有石刻横匾额书“敕赐妙应禅林”。山门后,两侧分列着楼阁式的钟鼓楼。其后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塑四大天王像,其北是三世佛殿,天花为三个盘龙藻井。再北为七佛宝殿,面阔五间,内祀七尊佛像。两旁为十八罗汉,顶亦为三个盘龙藻井。在三世佛殿与七佛宝殿之间,有甬路相通,天王殿与七佛宝殿间的东西两旁都有配殿廊庑,最北为塔院。塔院高出地面2米,并围以红墙,院内四隅各建角亭一座,白塔位于院子的中央偏北。院墙南门上额题: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门内是一座名为“具六神通”的殿堂,内供三世佛,殿外北墙有坐南朝北的佛灯龛三间,内砌台阶状,以供燃灯,其北即为白塔。
    白塔是寺中最高大的建筑物、通高51米,由塔座、塔身、相轮、华盖和塔刹组成。塔座面积810平方米,高9米,共分3层。下层为护墙,平面成方形。中层和上层均为折角须弥座,平面呈“亞”字形,四角均向内递收二折,上层须弥座上周匝放有铁灯龛。其上为覆莲座,莲座外有5道环带形的“金刚圈”,用以承托塔身。塔身是一巨型覆钵体,直径18.4米,外形浑雄,环绕7条铁箍,使塔身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塔身之上又是一层拆角式的须弥座,用以连接塔身和相轮。相轮层层拔起下大上小,呈圆锥状,共13层,故又名“十三天”,给人以高耸之感。相轮顶端承托着华盖(又名天盘),直径9.7米,厚木为底,上包铜质瓦及铜板,四周悬挂着36片铜质透雕像、梵文字的“华鬘”流苏和36个风铃。华盖之上就是塔的最上部分——塔刹。塔刹是一座高5米、重4吨位的鎏金铜质小塔,也有覆钵体和相轮,在高大洁白的塔体上金光闪烁,醒目壮观。
    白塔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是中尼两国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白塔是西藏式喇嘛教佛塔。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波。它是由元初到中国入仕的著名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建造的,阿尼哥的故乡在尼泊尔的帕坦。据《元史》记载,阿尼哥“擅长画塑及铸金像”。他于元中统元年(1260年)应元帝国师八思巴之聘,带领80名工匠来到中国。元世祖忽必烈授予他工匠总管的官职。他入仕元朝40年,参加了当时京城的很多庙宇的建造工程。这座白塔融合了中尼两国的建筑风格,是由中尼两国工艺家和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艺术结晶。
    解放后,国家为保护这处重要的历史文物采取了很多措施。196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文物部门在塔上安装了避雷针。1965年进行了一次修缮。“文化大革命”中,白塔寺也遭到了破坏。山门和钟鼓楼被拆除,在其址上盖起了副食商场。1976年唐山地震,白塔天盘下的十三天顶部被震坏。1978年对白塔及4座殿堂进行了全面整修,在铜塔顶内部发现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修缮时存留的一批珍贵佛教文物。其中724函的龙藏新版《大藏经》,可装载一卡车;另外还有乾隆帝手书经咒、高20公分的铜三世佛像、黄檀木观音像及数十粒舍利子、精雕的赤金舍利长寿佛、五佛冠、补花袈裟和哈达等。这些文物现都在殿中展出。1980年成立了保护机构,正式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编者: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市文物管理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38 , Processed in 1.09567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