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太庙

2002-12-1 12:00| 发布者: 燕山


    太庙,在东长安街北侧。天安门城楼之东。
    这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古代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它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与紫禁城极其协调。其俯视平面为南北向的长方形,总面积为139650平方米。总体布局协调匀称,内外共有三道黄琉璃瓦顶红墙身的围墙。最外一道长475米、宽294米。其西墙上辟有西身大门两座:南边的一座称太庙街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五间,门可通天安门里;北边一座叫太庙右门,又叫神厨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三间,此门可通端门里。
    距阙左门不远的东面是太庙西北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当中一座面阔三间,两侧旁门各面阔一间。
    外围墙内是在太庙的第一层院落,满植成排的古柏。此院东南角有一所西向的房院,是为太庙牺牲所。牺牲所的西侧有六角井亭。
    第二道围墙俯视平面亦呈长方形,东西宽208米,南北长272米。太庙的主要建筑均在这道围墙内。南墙居中有一组琉璃砖门,均为黄琉璃瓦庑殿顶,殿式作法;中间正门三座,各一间,拔券式门洞;两侧旁门各一座,均为一间,过梁式门洞,越过琉璃砖门,有7座单孔汉白玉石桥,桥下原为干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引来金水河流经桥下。在梢端西桥原无桥栏,亦为其时增建。在梢端两座桥的北面 ,各有黄琉璃瓦盝顶六角井亭一座,这层院落的东南角有西向的神库(储存祭器的地方)五间。桥北面为太庙戟门,内外名列朱漆戟架4座,每架插置镀金银铁戟15只。
    戟门面阔五间,正中三间为三座实踏大门,黄琉璃筒瓦庑殿顶、三层汉白玉石台基四周都有石护栏,正中有汉白玉石雕御路,从上至下分别雕“二龙戏珠”、“狮滚锈球”、“海水江涯”。东西帝门各一座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无台基,面阔各一间。
    前殿在戟门正北,又称大殿,黄琉璃筒瓦重桅庑殿顶,殿式作法;面阔十一间,明间之上的两层檐间有木匾书“太庙”,满汉文竖写;头层檐下:除尽间外均装六抹三交菱花格扇门或窗,尽间面阔很窄,装四抹三交菱花窗一扇。前殿梁柱均包镶沉香木,其余木构件为金丝楠木制成;地面墁铺金砖。殿基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共三层,俗称“三台”。殿前宽敞的月台,三层台基均有汉白玉护栏,正中御路为三层,分别雕“云龙纹”、“狮滚锈球”和“海兽纹”。前殿是太庙“袷祭”的祭场,其内分昭穆设历代帝、后的神座,每代帝、后神位前摆一张笾豆案,案上摆放祭器和礼器,祀时,案前传闻以佾舞。
    前殿的东西殿庑各15间,形制相同: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殿式作法。
    东配庑前有一大燎炉一座,为焚化前殿及东庑的祝、帛之用。
    西配庑南侧有一小燎炉一座,为焚化西庑的祝、帛之用。
    中殿在前殿的后面,又称寝宫。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殿式作法,面阔九间,明间、次明间各装四抹三菱花窗四扇。台基为汉白玉石须弥座,殿前有月台,上绕以石护栏。中殿内原供奉历代帝、后神龛,每龛外列放一代帝、后神椅,龛内供奉一代帝、后神主牌位。祀飨时,先一日由官员上香,及期将神牌置神椅上,移至前殿,奉安神座木托上。
    中殿东西庑各为五间,形制相同,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殿式作法,各装四抹三交菱花门四扇。中殿东西庑是贮存祭器的地方。
    后殿在第二层院内的最北侧,形制与中殿完全相同。后殿又称“祧庙”,供奉追封的清代立国前的四代帝、后神主牌位。
    后殿东西庑亦各五间形制亦与中殿东西相同,也是祭器收藏库。
    后殿东南隅有一座铁燎炉,为焚化后殿祝、帛之用。
    后殿因是“祧庙”(即祭祀远祖的庙),故用一道红墙与前殿、中殿隔开。墙上有琉璃砖门五座(原为三座,乾隆二十五年在两侧各增建一座),均为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有绿琉璃仿木半拱,门为过梁式,中间三门连为一体,两侧有旁门。
    后殿后檐的两侧,各有随墙角门一座。其北为一狭长院落,即太庙第三层院落。
    第三层院落北墙上有三座到琉璃砖门,黄琉璃筒瓦庑殿顶。
    太庙之制,自古有之,北京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初皇帝合祀祖先的场所。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世宗朱厚璁将太庙一分为九,改合祀制度为分祭,设九座庙分别供奉历代祖先。到嘉靖二十年(1541年),九庙中有八庙为雷火焚毁,朱厚璁与众大臣们认为这是祖先们不愿分祀而雷火示警,故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建太庙,恢复了“同堂异室”的合礼制度。除了这次重大的变动外,整个有明一代。还曾多次对太庙进行修缮,如:正统十一年(1446年)三月、天顺元年(1457年)元月、弘治四年(1491年)十月、正德十五年(1520年)四月都进行过部分的小修;万历三年(1575年)三月至十一月还进行过全面的大修。现在太庙的规模也不是一次即形成的,除永乐十八年最初的修建外,太庙的后殿及两庑是弘治四年二月建成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太庙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放了一把火,可能损坏不大。满清入关后,统治者学习了汉族“敬天法祖”的礼仪制度。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十九日清世祖福临由盛京(沈阳)经永定门进入北京城;九月二十七日,即将太祖、太宗等神主供奉于太庙;十月初一日告祭天地、宗庙、社稷,颁诏天下,定鼎北京。随后,遗辅国公叶布舒、镇国公高塞、都统柏达里、散秩大臣完颜洪阿等,会同明朝遗臣、太监以黄舆将太庙内原明历代神主牌位移于历代帝王庙内。顺治五年(1648年)六月,重修的清代太庙落成。有清一代亦曾多次修缮,其中,以乾隆年间的几次修建改动较大,如:乾隆元年(1736年)至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等都曾进行了修缮、改建、添建。比如,在前殿左右各添建一间,使其由九间变为十一间;将后殿的五间改扩成九间,与中殿相同,;并陆续添建了一些墙、门和辅助建筑。清帝逊位后,祭典始废,但太庙仍归清室保管。民国三年(1914年)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在南外坛墙上开辟南门供游人出入,太庙为与其保持对称,也在第二层围墙上筑一类似假门(太庙改为公园后,此假门方改建为供出入之南门,即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正门)。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归民国政府内政部所有。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故宫博物馆院接管作为分院。其间陆续开辟了公园的北门、东门。解放后,太庙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劳动人民在工作之余,来到这里参观游览。1988年,太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来源:《北京名胜古迹辞典》  编者: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市文物管理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9:13 , Processed in 1.10204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