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6、60号(原大佛寺大街50号)。 该庙坐北朝南,创建年代无考。原有建筑山门至后殿共三层。山门一,面阔5.8米,进深3.2米,砖砌大式歇山筒瓦顶,上带吻兽及垂兽、排山沟滴,黄琉璃瓦剪边,石级一出四级。门额上有横式石匾为:“敕赐护国普法大佛寺”九字。山门两侧各有一旁门,为砖砌小式硬山筒瓦箍头脊,亦带排山沟滴。面阔2.6米,进深1.4米。前殿为天王殿,三间,面阔13.5米。进深8.2米,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中为接引殿,五间面阔19.4米,进深12.4米,大式硬山筒瓦黄琉璃瓦顶,旋子彩画,前出廊,带月台。两侧有耳房各三间,面阔10.5米,进深6.6米,大式硬山筒瓦吞廊。东西配殿各五间,面阔19米,进深11米,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前出廊。明间额枋正中悬光绪十一年“觉苑慈灵”木匾。中殿前有石碑两座,一为“皇帝重建大佛寺碑文”,螭首方座,座雕流云,碑高3.9米,厚0.3米,光绪十一年刻,惜碑文模糊不可辨。另一碑与之大小、年代均相同,为集善粥厂子碑记。额阳文“集善粥厂子”,额阴文“共成义举”,阳文为:“赐进士出身都察院左副都史稽察右翼觉罗学子加三级英晦题额……光绪十一年七月。”碑阴为集善粥厂子首事同人姓名,近年又曾发现明代断碑,已由文物部保存。 民国时,大佛寺东配殿做了佛经流通处(卖佛经),仍为西域寺下院。寺内庭院变成练武场,可供老百姓练习摔跤。解放后,该庙前半部为聚华铁工厂,后半部为美术供应及私立实馨职业补习学校。但佛经流通处的和尚仍在庙内。1957年,和尚开始集中,寺庙即开始被拆除。 现在还存一大殿及东西配殿。所拆部分建成大楼,为某单位使用。
(文章来源:《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编者: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市文物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