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城东南角楼

2002-12-1 12:00| 发布者: 燕山


    在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内侧,北京火车站东南残留的一段城墙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俯视着乘火车进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征北京的明显标志,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东南角上的角楼。原北京有内城外城之分,内城建筑较早,是明代初期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的,除于九门兴建城楼、瓮城和箭楼外,为了加强城垣的防卫,于城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楼一座、其名称应是城角箭楼,简称角楼。此处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北京城东南角的角楼。
    角楼之制,肇始也古,据《周礼·考工记》:“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注云:“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疏云:“浮思小楼也”。以上说明早在公元前的周代,于宫和城已有角楼的设置。以后各代史籍也不乏有角楼的记载,证明后世已较普遍地在宫城、都城的四隅建有角楼。北京地区辽、金、元时的城垣,虽无明确的角楼记载,但在元土城的东北角,仍有方形墩台的遗迹,台上当有角楼之类的建筑,或即《马可·波罗行记》中所谓之“宫”。
    现存角楼建成于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因明城垣承元之旧,明太宗朱棣营建北京宫殿,对城垣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城垣南墙南移,自今之东西长安街一线展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城垣虽作了改葺,但“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因而至正统元年复命修筑京师九门城楼,次年正月施工。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这是明代北京城垣有角楼的明确记载,也是它的创始年代。
    此后角楼历代均有修缮。清代乾隆年间对各城楼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或重修,角楼当也不会例外。民国年间也曾予以修缮,将内部大木结构的彩绘,漆成满堂红,就是此时改变的。
    角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边长39.45米,上边长15米,楼高17米,通高29米。楼沿城台外缘转角建起,平面呈曲尺表,四面砖垣,重檐歇山顶,两条大脊于转角处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列脊饰兽头。楼体外侧向东、向南西两阔面和向西、向北两侧面,均辟箭窗,亦称射孔。计:上檐下一排,下檐下三排,阔面每排14孔,侧面每排4孔,共144孔。楼体内侧(背面)随主楼各出抱厦,亦相边成转角房,辟二门,一西向、一北向。门上设直棂窗。楼内立金柱20棵,支撑梁架,设射孔,铺设楼板三层。整座楼的建筑面积有701.3平方米。
    建国后城墙逐段拆除,东南城角一带亦因1958年新建北京火车站受到影响,只保留了角楼城台和迤西近百米的一段城墙,当时由文物管理部门作了一些简单的保护措施,残留的角楼和城墙并未遭到破坏。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人为的破坏,再加年久失修,圮败日趋严重。1981年由政府拔款修缮,1983年修竣。根据不改变原状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民国年间修缮后的旧貌。并设立了保管所,筹备展览,对社会开放游览。

(文章来源:《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编者: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市文物管理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19 16:20 , Processed in 1.09157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