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鼎盛时期,北京西北近郊一带皇家园林荟萃,素有“三山五园”之称。 那么“三山五园”究竟何所指?在史料中尚未见到明确记载,目前各种书刊中较为流行的解释是:“三山”指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五园”指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笔者认为,“三山”所指是对的,而“五园”的解释则值得商榷。 此释的明显矛盾是把“三山”与其相应的三处园林,作了重复计算。人们知道万寿山与清漪园(今颐和园),玉泉山与静明园,香山与静宜园,虽然皆为二名并用,且山、园所指也各有侧重,但实际内涵却是同一的、不可分的,把“三山”与其相应园林重复计算,显然是不适当的。 西郊的皇家园林,除“三山”外尚有乐善园、畅春园、西花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多处,但可并称为五园者却颇须斟酌,因而就出现了山、园重复之释。殊不知所谓皇家“五园”的原本指称其实就是圆明五园。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圆明园是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的,但却较少有人知道圆明园实曾有过五园之盛。即在三园之外尚包括熙春园和春熙院。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即康熙四十八年。雍正朝扩建成御园,但当时范围限于西部三千亩。乾隆在位六十年,除增建改建了园内诸多景点外,并多次向东邻、东南邻拓展御园。据乾隆朝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和《清史稿·职官志》等史料可知其拓建过程如下:乾隆十年至十六年,在该园紧东侧的水磨村北(康熙间明珠故园)大兴土木,建成长春园;乾隆三十二年,将皇亲赐园熙春园(今清华大学校园西部,为康熙间所建)并入圆明园;乾隆三十五年,在紧东南邻拓并大学士傅恒赐园(原为怡亲王赐邸),定名绮春园;乾隆四十五年,将皇亲赐园淑春园易名为春熙院(位于今北京大学校园北部),归人御园。这样,直至嘉庆道光间春熙院、熙春园复赐皇亲之前的二三十年间,御园圆明园的范围实为五园,占地不小于七千亩。当时西郊皇家园林设置等管园大臣者仅为三处,即圆明园、三山和畅春园。其中又以圆明五园和三山为主,因而这一带的皇家园林被统称为“五园三山”,或者“三山五园”。 圆明五园为“五园”指称之始,并不是说道光之后就不复存在“五园”之称了。清鲍源深《补竹轩文集》在记述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毁西郊皇家园林一事时,写道:“九月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煨烬矣。”显而易见,此时的“五园”已非特定指称,而是泛指西郊的皇家园林。若仍按指称去理解,就难免要山、园重复,或者张冠李戴了。 ( 稿件来源:京都胜迹 作者:张恩荫 )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27 , Processed in 1.1132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