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192-1937·卢沟桥:七大符号嬗变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悠扬

 在北京的永定河上,横卧着一条工艺精美的桥。这座815岁高龄的古桥,承载着多重符号意义,既有浪漫“卢沟晓月”的美丽传说,也有战争“七七事变”的悲壮历史;既有往来不息的驼马商队留下了深深的辙印,也有从未数尽的石狮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在白驹过隙的岁月中,大量信息被一一过滤,这座名为“卢沟”的古桥却很幸运,在各种各样的符号中,在资料库、档案馆、历史研究所、教科书里的文字史料里,在人们的记忆系统中永远“留存”下来。

一座销魂桥:“惜别”符号

西安灞桥是唐代惜别的所在,卢沟桥也曾是几百年京师分手送别地。金代赵炳文就有诗:“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长亭送别,北京人依依不舍,一直送到卢沟桥折柳还难得分手。

清人龚定庵《赠伯恬》诗有句:“五百狻猊屡送君。”“狻猊”指的是卢沟桥上数不清的石狮子,可见定庵送常州朋友周伯恬曾多次送到卢沟桥。灞陵桥赠别黯然消魂,又名消魂桥。卢沟桥也是消魂桥。

一条青云路:“功名”符号

从前多少人来京和离京,功名事业的开始和终结都萦绕着卢沟桥。明代杨荣诗:“石桥马迹霜初滑,茅屋鸡声夜欲阑。北上已看京阙近,五云深处是金銮。”过了桥就快到京城,卢沟桥是通向科考、功名事业的牌楼。走上桥,有多少希望,多少梦想,无怪过卢沟思绪万千。

以前退休的官员都须告老归回原籍,京城不能再待了。走过此桥就告别了京师,回想几十年京都两鬓从青到白的经历,能不感慨伤怀?明代于慎行回归东阿,过卢沟曾写:“束发承恩禁苑游,乡心今昔过卢沟。千峰过雨官桥暮,廿载飞尘客鬓秋。驿路行分三辅界,宫云回见五城楼。车中却听浑河水,阅尽归骖日夜流。”回头看禁苑上林,云环绕护的五城楼,几多狮子,几多柳枝,不舍不舍仍须舍啊!

一桥“卢沟晓月”:“人文美景”符号

古代交通工具很不发达,早晨从京城告别亲友出发上路的行人,到卢沟桥便已夕阳西下,就该打尖住宿了。从各地来京办事的人,也要在此留宿一夜。每到清晨,从夜宿不远的驿站走来,或从广安门赶早来的行人,度卢沟正见淡月疏星,四野云低,曙色苍茫,听茅店鸡声,看波光淼淼,感念前程或回忆平生,“卢沟晓月”更是难忘的景色,无怪成了八百年“燕京八景”之一。

至今,卢沟桥东西头的两座碑亭仍风雨屹立,西头碑亭内竖着一座清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的诗碑,东头碑亭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碑,上刻“卢沟晓月”4个大字,字迹秀润妩媚,为乾隆皇帝所书。

一项古文明绝技:“建筑奇迹”符号

北京西侧的西山,后背蜿蜒广阔的燕山,山间冲出水流湍急的卢沟河。“卢”是黑的意思,卢沟出黑黄的水,人称小黄河。得亏一桥横陈,过往南下有了通途。

当年金人打下北宋的汴梁,把宋人的文化典籍一一都搬到北方来,也把建桥的工程法式和工匠带来了。他们学习北宋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大都载入《营造法式》一书),在水底深处打下松木桩子,建成266.5米长、9.3米宽,横券联拱11洞的大桥。始建于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完工于章宗明昌三年(1192),卢沟桥到今年刚好815岁。以后意大利游历家马可·波罗到大都,回去盛赞这座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各处鲜有及之者,这使它早就誉满欧洲。

1975年,北京有关部门进行载重试验,它竟通过429吨的重量,安然无恙。1983年又一次通过超限的大件重物,800多岁的“老寿星”还有这么大的青春活力!人们仔细察看它,发现了铁柱穿石、银锭锁面的基址,卢沟桥建筑科学、结构精良、工艺高超,堪称中华古文明的绝技。

一个石狮子之谜:“雕刻工艺”符号

老北京有句流传甚广的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大石狮上还雕有或背或抱,或隐或藏的小石狮,再加上年深日久有的被雷电击损,也难怪不易尽数。

1962年,文物部门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只。但这是否就能划上句号了?谁也不敢说,或者正是龚定庵说的500狻猊呢?

一条“九道咽喉”:“交通要塞”符号

自古以来,卢沟桥就是战略要地、交通咽喉,守桥与夺桥之战不绝于史。这一带是燕地通往华北平原的要津,重要的古渡口。历史上,这座宏伟坚固的联拱石桥还担负着沟通长城内外、联系祖国各地的交通任务。明代赵宽《题卢沟晓月图》诗曰:“银河半落长庚明,城高万户皆鸡声。长桥卧波鳌背耸,上有车马萧萧行。苍烟淡接平芜迥,沙际朦胧见人影。举头一望天宇高,残月苍苍在西岭。”诗中描绘了当年人们在鸡声残月中,车马萧萧、行人匆匆通过卢沟桥赶往京城的繁忙景象。由此可见,卢沟桥是京南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故有“卢沟石桥天下雄,正当京师往来冲”的美名。

进入20世纪,在卢沟桥以北不远处又架起一座铁路桥,1905年中国的交通大动脉平汉铁路经此全线通车。另外,卢沟桥地区还有两条铁路支线,一达北平、通县;一经丰台与北宁线相接。这样,卢沟桥地区就成为平汉、平绥、平津3条铁路线的汇合点,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了。

直到1985年,卢沟桥还横亘在107国道上,是北京西南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那一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不再行车,在旁边建了两座新桥后,旧桥才停止使用。如今的卢沟桥已然成了文物,但它“九道咽喉”的恢弘历史却不会被忘却。

一处抗战英烈地标:

“神圣抗战”符号

时间流转,转瞬到了1937年的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在卢沟桥畔打响,守卫卢沟桥头宛平城内的中国将士奋起自卫,中华民族的八年抗战由此揭幕。“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既是日本对中国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国内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卢沟桥在过去700余年的符号意义从此被颠覆,并被重新载入史册,成为中国最神圣抗战的永久象征。

今天,桥柱上当年日军的弹痕还依稀可见。卢沟桥的存在使一场影响中日两国命运的战事具有生命力,它是一个标杆,是一面旗帜,是一个图腾,是建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无字碑。

70年过去了,这场从一座桥头燃起的战争已渐行渐远,卢沟桥已更多地简化为一个纪念日的符号。桥的东头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古桥陈列馆。每年的7月7日,人们都会重登卢沟桥这一抗战英烈地标,追忆历史风云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0:16 , Processed in 1.09747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