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西关环岛。环岛中央,是李自成的青铜雕像。他头戴毡笠,身披斗篷,骑在飞奔的马上,很是威风。就是他,当年率领农民起义军从这里长驱直进,直抵北京城下,逼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可是,他在北京也没呆住,清军一入关,他的大军立刻水流云散,他本人逃出北京,被杀死在湖北九宫山。他离开北京的时候,肯定不像进京时这般威风,我想。
李自成像身后,有个方圆120平方公里的陵园,分布着明朝十三个皇帝及其嫔妃的坟墓。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思陵,坐落在这个陵园的西南角。 陵园本来是有围墙的。有围墙的时候进陵园,要走大宫门,那是正门。大宫门西面偏北,还有个小宫门。进小宫门往北,就是思陵了。我猜测,当年给崇祯皇帝送葬的队伍,可能进的就是小宫门,因为这么走抄近。现在去思陵,也可以走小宫门村。穿过村子,经林木间一条曲折的土路缓缓上坡,再走几步,就见路边的柿子树下,立着一块一人高的青石碑,上书四个行楷大字:“王承恩墓”。 王承恩,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司礼太监。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的前夜,只有王承恩一个人陪伴着朱由检。他还是九门提督呢,相当城防总司令。一个孤家寡人,一个光杆司令,走,走不出城去,躲,没个躲的地方。皇帝都上吊了,一个太监还能有什么办法?得,陪着皇帝一起吊吧。 记载甲申事变的野史很多,陪着崇祯上吊的太监是谁,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王之心,有的说是王之俊。说王承恩的,是吴梅村,在他写的《绥寇纪略补遗》里,说王承恩陪着崇祯皇帝上吊了。认定王承恩“与崇祯皇帝同缢”的,是清朝的顺治皇帝。顺治十一年,他下令褒恤的明季殉难诸臣的十六人名单里,只有王承恩一个太监。 青石碑西面十几米远,还有两通汉白玉石碑,碑文是顺治皇帝下令褒奖王承恩的碑文。碑的后面是一个高大的坟头。也有人考证,说这坟头里埋的不是王承恩,说王承恩死后,遗体被他家人运回河北迁安县老家埋葬了;这个坟头里埋的,是给崇祯皇帝送葬时,在此地自杀以殉的一个明朝大臣。既然顺治皇帝说坟头里埋的是王承恩,那就是王承恩。 从王承恩墓再往北走,就看见思陵的围墙了。 思陵三面环山,东边的小山更近些,西北边是个小村庄。比之长陵和定陵,思陵地处偏僻,游人足迹罕至,却是难得的幽静。 思陵的院内院外,参差散落着七八株古松。经历过无数的雷电之后,老松树无一不是断头折臂。其中一棵好像被人斜劈了一剑,一条伤臂支撑着失去了头颅的身躯,挣扎着将要倒下。这棵松树让我想起了朱由检的女儿。 朱由检在出宫之前,逼着相濡以沫的周皇后上了吊,还说:“死得好!”然后杀了他的爱妃,最后挥剑杀向自己的亲生女儿:谁让你出生在我帝王之家!一剑劈下,公主本能地扬臂一挡,“断右臂而扑”。李自成进入紫禁城,见到倒在血泊中一死一伤的母女俩,连这个经历过许多杀戮的关西汉子都看不下去了,感叹道:“上太忍!”--皇上太残忍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北京城各门大开,造反大军攻破内城。走投无路的朱由俭,由太监王承恩陪着出了玄武门,在煤山自缢身死,时年三十五岁。 关于崇祯皇帝自杀的确切地点,传统的说法是在一棵歪脖树。后来有人给那棵树套上了锁链,意思是那棵树是有罪的,还在旁边立了块碑。老树早就没有了,大概被冤枉死了。可能碑还在。另外有些记载说,崇祯是在寿皇亭里上吊的。这种说法更可信些。因为当时是夜里,他君臣二人黑灯瞎火爬上煤山,要找一棵,不对,是两棵,适合上吊的树,恐怕不容易。而对寿皇亭则是比较熟悉的,前两天,王承恩还在那操练过由宦官组成的“军队”呢。 其实朱由检可以不死。李自成进京不是来要他命的,也没想取而代之,不过想要一笔钱回他的陕西老家去。三月十八日白天,在发起总攻之前,李自成派已经投降的太监杜勋传话:只要封他为西北王,并犒赏军银百万两,他就可以帮助朝廷“内遏群寇、外制强敌”。其实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李自成跟《水浒》中宋江一样,无非是想走一条“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老路。如果朱由检答应了李自成的条件,李自成衣锦还乡,去做他的西北王,朱由检继续在北京当皇帝,皆大欢喜,整个历史也就改写了。可是,朱由检拿不定主意,征求一下首辅魏藻德的意见吧,魏藻德一言不发。崇祯一怒之下,推倒了座椅。一生中在大事面前总是犹豫不定的朱由检,失去了最后一次摆脱困境的机会。 说起来,崇祯皇帝的命运确实是明朝十几个皇帝里最不济的。正统皇帝都叫人家俘虏了,明朝没亡;嘉靖皇帝二十多年醉心于修炼成仙不理朝政,明朝没亡;正德皇帝私自潜出皇宫离开北京,到外面去撒欢儿搞女人,明朝没亡;万历皇帝和文官们闹别扭,几十年不问朝政,经济一塌糊涂,战争惨败,四万大军被歼,明朝没亡;天启皇帝童心不泯整天玩耍,国家大权落在一字不识的大太监魏忠贤手里,朝廷上下一帮宵小,忠良被杀光逐尽,明朝也没亡。偏偏到了这位一心想把天下治理好的崇祯皇帝手里,大明朝亡了! 郭沫若把李自成的失败归罪于牛金星们,李自成则把造成明朝灭亡的罪过委于大臣们,似乎都不公平。李自成本来就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失败是必然的。朱由检则不同,他是一部复杂国家机器的操纵者,百足之虫还死而不僵呢,一个偌大的明朝,只要变通一下,危机可以暂时过去。比如,他可以早点迁都,他也可以和李自成妥协,实在不行,干脆像明英宗那样厚着脸皮当俘虏,大明朝都可以再苟延残喘若干年的。 话说回来,大明朝也该亡了。从万历开始,整个的国家机器日益腐朽,到了崇祯手里,武不能御敌,文不能治国。派军队出征,皇帝拿不出军饷来,急得直哭。郭沫若说朱由检虚伪、“要(邀)誉”,明明有的是钱,却不肯拿出来赈济灾民,也不肯用来发军饷。郭文的依据是:“当李自成离开北京的时候,发现皇库扃钥如故”,其中“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我相信这是真实的,但我更相信,不是朱由检舍不得用这些钱,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笔钱! 不是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么,那么明朝的灭亡就该视为一件大好事。就如同一个病入膏肓卧床多年垂而不死的老人,早一天咽气对他自己和家人就早一天解脱。 朱由检上吊三天后,也就是三月二十二日,遗体才被到山后放马的农民军发现,找来曾在宫里当差的太监一认,没错,这就是皇上。李自成命人棺殓了朱由检夫妇。据说他本人还亲至棺前,四拜垂泪。棺木在东华门外停放了十天之后,抬到昌平,四月初四,埋进了田贵妃墓。 发丧崇祯皇帝,起运灵柩到昌平,再找人开启田贵妃墓把朱由检夫妇安葬进去,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让李自成的人掏钱给崇祯办丧事?那不是笑话!谁拿钱呢,李自成的人说,让昌平州拿钱,用公款。农民大军过后,府衙如洗,昌平哪还有公款?吏目赵一柱只好发动群众,让昌平的商家、富户凑钱,安葬了崇祯皇帝。顺治十六年,清世祖福临亲临思陵,下令按照帝王陵寝的规模建造地面建筑。但到了20世纪,思陵只剩下一堆瓦砾了。 我徘徊于思陵门外,想进去看看。因为没有对外开放,所以谢绝参观。犬吠声中,门开了,出来一位老者,听说我是专程来访思陵的,破例让我进了院子。 院子里花木葱茏。原来的享殿只剩下基址。青砖砌就的宝城前面,一个雕刻着精美图饰的汉白玉的石供桌,供桌上陈列着石五供。宝城上立着一通石碑,上面大书“大明庄烈愍皇帝之墓。”老者告诉我,宝城和围墙是近年重修的。 思陵本来是田贵妃的墓,因而比其他皇陵要简朴得多。不过,据当年负责操办葬事的赵一柱的记录,这贵妃的地宫也不简单:头层石门内,享殿三间,中有石香案,殿之东间石寝床一座;二层石门内,通长大殿九间,石床高一尺五寸,阔一丈。无缘领略定陵地宫规模的乾隆皇帝感叹道:“一妃之费已如此,余诸帝者可知矣!” 守陵的老者很健谈。他指着思陵东侧的小山说,那山叫鹿马山。当年朱棣选定昌平天寿山为墓地之后,曾问姚广孝:大明的江山能传多少代?姚广孝答道:传到您的子孙埋到河南鹿马山西。朱棣听了非常高兴,子孙的陵墓从北京埋到河南,这得几万代呀!他哪儿知道,河南就是后边德胜口这条河的南边,鹿马山就是跟前这座山。崇祯埋到鹿马山之西,大明朝的气数就到头儿了。 守陵老人讲的故事,只能算是“假语村言”、连乾隆皇帝都不信的。清乾隆皇帝的长诗《哀明十三陵三十韵》,刻在长陵功德碑的背面。诗中有这么几句:“或曰十三气数尽,朱明祚以此为准。是盖形家惑世言,承天造命惟君允。后嗣果能继祖烈,朱氏宗祠哪遽绝?”乾隆的这几句诗没什么文采,却不乏唯物主义思想:国家的命运,实际上是握在国君手里的,如果后来的继任者能秉承先辈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精神,老朱家的江山不会这么短就断送了的! 思陵前也有块碑,是清朝顺治皇帝给崇祯立的。碑文是清吏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金之俊奉命撰写的。一千五百余字的碑文,一为崇祯开脱亡国之责,二为总结明亡之教训。金之俊是明朝旧臣,自然要说些崇祯的好话,诸如“锐意更弦,猛图法祖”之类,也说了不少他昔日同僚的坏话,比如“怙愉积玩,贪黩成风”,“有君无臣,祸贻邦国”。 不过,造成“有君无臣,祸贻邦国”的责任在谁?在大臣们身上么? 有道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而在封建朝廷里,用谁不用谁,还不是皇帝说了算?重用一个奸臣温体仁,就阻断了无数忠臣为国效力的途径;让宦官掌管军队大权,就让许多武将没有了用武之地。最后朱由检的处境,便如金之俊所描述的:“孑然孤立于上,四顾盈庭茫无可倚!”个中有历代积下的原因,也不能说没有朱由检自身的错误。比如他对袁崇焕的处置。平台召对,突然下令将袁崇焕逮捕。当时清兵之围未解,都城尚在危机之中。袁的部下祖大寿当下率部出逃。朱由检的轻率和刚愎自用,几乎导致军队哗变。袁崇焕被杀之后,“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明史·袁崇焕传》)其实,崇祯在位十六年里,被错杀的何止一个袁崇焕! 经历了明王朝的崩解过程的金之俊,还是有些感受的。他写道:“国祚之修短不同,而覆败相寻,异世一辙。《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道,罔不亡。非虚语也!”这句话很深刻。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16 , Processed in 1.08170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