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右安旧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的命名不是根据现代地图“左西右东”的属性,而是从内廷(紫禁城)的角度来测定的方位。因此,位于故宫西南边的叫做右安门,而东南边的就叫做左安门了。它体现着君临天下的大一统观念。

  据有关记载:右安门箭楼及瓮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如今60岁以下的人们大都没有了右安门城楼的记忆。右安门城楼到底什么样?我们有幸找到旧时的沧桑旧照,没有想象中高大,却比想象中多了几分重叠和曲折,从图上看,右安门原是一门一楼。右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瓮城呈半圆形,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三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右安门是北京外城南城墙三门中最西边的一个。右安门以南,接近南三环的地方过去曾经是金中都的景风门。右安门由于正对内城的宣武门,在建成之初叫做“宣武外门”,后才改称右安门。右安门位于宣武、丰台两区交界处,现在的右安门立交桥位于南二环中部,东通开阳桥、西达菜户营、北通樱桃园、南达翠林小区。成了北京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对坐桥头

  自从右安门在50年前被拆掉以后,右安门桥就承载了京畿重关的职能。一应进出北京城南的车辆大多要从这里经过。五六十年代,右安门桥上的交通十分平缓和礼让,两辆马车对行而来,熟识的把式可以在桥上停车慢聊。后来,随着进出城车辆的增加,右安门桥开始负重工作。一个是右安门桥南5路公共汽车站附近一座突兀而出的副食品商店,每天上下班高峰时,对开的5路公共汽车特别容易在那里“卡壳”。再一个就是右安门桥,当时的右安门桥是一座毫无美感的水泥桥,粗糙的水泥梁柱经过不知多少次整修加固,远远望过去黑黢黢七叉八叉。桥下水流湍急,桥上人车混行,南来北往的汽车、马车、三轮车、自行车交错在一起,喇叭声催、人声鼎沸。入夜,桥上马上静下来,窄窄的桥栏上、人行步道上总是聚坐着闲聊的人们,他们大多是住在附近的职工和农民,他们是在桥西南的右安门小吃店打过牙祭后相约这里的。那时候穷,小吃店的猪蹄、猪耳朵、猪头肉和几分钱一两的白酒是他们的最爱。酒酣耳热之后,总是习惯地到“桥头儿”坐聊,兴致高的聊到午夜方归。曾有一位黄姓的老工人坐着、聊着,突然就脑溢血死在桥上。后来又有人被过桥的大卡车撞出桥外掉入河中,于是许多人说这桥太“脏”,“聊客”顿时少了很多,胆小的过桥时步履匆匆,不敢做片刻停留。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北京城迅速增大的交通流量使右安门桥越发不胜重负,那桥栏三天两头就会被车撞坏、剐坏。一次大修停用,它的左右两侧一夜间竖起了两座草绿色的临时钢架军便桥。等主桥修好,便桥亦继续使用,可惜三桥并立也未能缓解这里的交通压力,后来动不动这里就会堵成“球”。还是后来二环路的连通使经由右安门的东西向交通成为坦途,现在的右安门桥已经形成了立体交叉,东西向是风驰电掣的二环路,只有从北向南过看上去还多少带有一点城乡结合部的味道。至于昔日右安门桥头对坐闲聊的人们已经成为一道京味逝景。

  护城河渔趣

  过去右安门前的护城河南北两岸是一处很僻静、很清幽、很农村化的地方。很有点“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的味道。

  而右安门护城河的北侧大概是沾了第一监狱的光(押送犯人要走汽车),上世纪60年代就修上了柏油路,南侧则一直是原汁原味的泥土地,下雨后总是泥泞不堪。每日清晨,右安门桥头东南的河堤上就传来声声猪叫,那里有一个专门的收购点,肥壮的猪儿被一只只赶上一个与汽车槽帮齐平的土台子,糊里糊涂地就进了这辆“送命车”。再往南走有一个很大的农产品商店,这里不但能买到耕、筢、搂、播的农具,也能买到应时的农药和化肥,甚至还收购鲜活的黄鼠狼,有人就地宰杀、剥皮,转卖到皮毛公司。

  右安门西侧,现在的大观园前,有一座敷满青苔的橡胶大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护城河中鱼儿不少,人们在橡皮坝前看上一会儿,总能见有跳坝的鱼儿银光一闪,划出一条诱惑的水线。橡皮坝两侧总有渔人出没,分三种,一种用三个橡皮胎码成三角形,上面用木版连缀,单人独浆的网鱼。第二种穿着连体的橡胶衣,站在齐胸深的水里撒网。第三种是“搬缯”的,现在很少见了。用一粗大长竿挑一网兜,用绳子慢慢降至水下,网中有一搭、没一搭扔几根膻骨,不时拉缯出水,随机拦截水中的鱼虾过客,一般十缯九空。也不急。一旦网上活物,取长杆网兜在缯中探取,亦有夜缯者,用电筒诱捕,效果更佳。比之前两者,搬缯人更具渔趣,但要耐得清净和寂寞。最近见到“搬缯”是在白洋淀的一个水塘边,人们把它变成了一个赚钱的游戏项目,三块钱搬一次,一伙人大呼小叫的砍价,七手八脚的搬弄,“缯”的味道全无。

  菜园子里的大观园

  沿着右安门护城河往西走上约两里地,就是大名鼎鼎的右安门大观园了。右安门“大观园”诞生于1984年,曾名盛一时,成为北京新十六景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家之一,还一度成为外地游客的旅京首选观光地。

  自打大观园一开张,许多粗晓京南地理的人就不停地提出疑问,“堂堂大观园为什么建在右安门的菜园子里?”的确,大观园的原址是红学家们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迄今有四大原址说:即南京的随园,织造府西花园以及北京的恭王府和醇王府。到底是哪里,莫衷一是、争论不休。《红楼梦》里,右安门和大观园靠上边的只有第二十四回写贾芸“……又拿了五十两银子,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西门”,就是历史上的“南西门”——右安门,在《红楼梦》时代,这里是通往丰台草桥游春、看花的要道,仅此而已。现在的大观园是外城西南一隅的死角地带,这里曾经是一处皇家菜园,有“南菜园”的地名为证。早先,京城有两大皇家菜园,一个是阜成门内的官菜园,一个就是右安门内的南菜园。如今阜成门的“官菜园”省略了一个“菜”字,变得玄而无解。倒是右安门的南菜园地名仍一丝不苟地沿用至今。解放后,南菜园不再种菜,慢慢变成了南北长、东西窄,共计12.5公顷的一大片苗圃。上世纪70年代后,宣武区政府打算将苗圃建成一个大公园。人们开始在苗圃中心挖池蓄水,挖出的土方就地堆积成山,周边引出数条石子甬路,渐成公园状,人们喜欢称这里为“苗圃公园”,建设中的苗圃公园吸引了一些遛早的老人。

  1983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筹备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广电部电视剧制作中心顾问黄宗汉先生提出了建议: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建成实景并保存下来,将来再拍古装戏时可以继续使用,作为古典名著园林,还可以向游人售票开放。黄宗汉等人经多方选址,最终将大观园选定于正在建设中的南菜园苗圃公园。

  上世纪80年代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让右安门西的这只毫不起眼的农家丑小鸭变成了一击冲天的金凤凰。右安门大观园挟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拔地而出,成了右安门地区的第一道历史人文大景观。

  右安门的骄傲

  右安门桥头的东北一角,现在的万博苑小区原址上,过去有一家“北京汽车修理四厂”,它是“中国客车生产的摇篮”,是右安门的明星和骄傲。“北京汽车修理公司四厂”叫修理厂却从不修汽车,这家名不副实的工厂在中国客车史上举足轻重,被全国客车制造业尊称为“老大哥厂”。

  汽修四厂门脸儿不大,几十年偏处五路公共汽车站一隅,没进去过的人不知道它的“膛”到底有多大。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间,右安门一带地震棚搭得到处都是。汽修四厂创意独到,用它们生产的大客车当作工人们的临时地震棚。那天,一辆辆大客车从这里逶迤而出,整整走了一个下午,然后一辆辆紧靠着停放在右安门护城河北岸,一下子从右安门桥头排到了现在大观园的位置。这一下震动了右安门一带的老百姓,呦,感情这小门脸儿里面藏着这么多大家伙!

  半个世纪前的1956年,“上海友福汽车车身制造厂”的99名技工为了支援北京的公交建设举家北上,在右安门桥头东北角这块荒僻的地方建起了“北京市无轨电车制配厂”(后来更名为“汽车修理公司四厂”),他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激励下,硬是手工打造出了中国第一部“京一型”国产无轨电车。“一”象征着开元伊始、万象更新,也预示着北京公交车辆生产的开端。

  1957年12月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第一辆中国造的公共汽车(俗称“五七型”)在右安门汽修四厂试制成功。“五七型”一经问世就成为北京公共交通的经典车型,从1958年至上世纪80年代,“五七型”成为北京市公共交通的“功勋车”。其覆盖了北京市公交路线的80%以上。

  1985年,北京市客车总厂成立,北京的客车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迈进了新的一步。同年,北京BK670型大客车(俗称为“大一路”),昂然驶上长安街头,它在坦阔的长安街上昂然行驶的雄姿曾深深地印在不少北京人的脑海中,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北京市的公共汽车开始从追求“大马力、大容量、大开门”的三大情结进入“低地板、低污染、低消耗”的“三低”境界。从第一辆国产“五七型”公共汽车到如今令人眼花缭乱的款款时尚大客车,50年间,汽修四厂的几代工人们在右安门桥畔造出了数以万计的公共汽车,它们源源不断地开出右安门,融入了隆隆不息的城市交通大动脉,如今,该厂虽然已经迁往它处,但右安门却牢牢记载下了中国客车涅槃而生的传奇故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17 , Processed in 1.16073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