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远有一条小街,这条小街是连接景山与北海的纽带,因西面是白塔山,东面是景山,北海东门就称陟山门,桥就称为陟山桥,查字典知道陟,是登高的意思,明清时九月九皇帝要登高远眺,这陟山门大街就是皇帝的专用御道。
小时候景山公园对儿童免费,因此常上景山去玩,在景山上看见北海的白塔有山有水而且能钻山洞,对我们的诱惑力太大了。胆大的就出主意上北海去玩,可是北海要5分钱门票,口袋里没钱也要去玩,就从北海夹道跳墙进去。我们都是进雪池胡同,顺着海墙的砖缝往上爬,上面是一座小山,七八个孩子你帮我,我帮你的进北海玩去了,对陟山门这条街可以说太熟悉了。夏天的时候,在雪池冰窖口,看那拉冰的工人,赤膊使一把钩连枪,瞪着眼冒着汗钩一大块晶莹的冰,咣当一下扔在三轮车上,就像水浒里的金枪手徐宁又像岳飞传里的张显,他们两位都使钩连枪,不过徐宁是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张显是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我们最爱看的是一种581的三轮汽车,拉的冰多,为了多拉几块,使钩连枪的大将,要截扎扎那块冰,这样就有碎冰了。我们一拥而上一人拣几块尝尝太液池里的冰凉不凉。 在陟山门街中段的北侧,有一个雪池胡同,雪池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北边高南边低,胡同里有皇家的6座冰窖,因而得名雪池。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分藏京河通州龙王堂、莲花池等处之冰。雪池胡同的6座冰窖,过去是皇家的御用冰窖。它储存的冰,主要是夏季供皇宫中消暑降温,食品的防腐、冷藏之用。 冰窖所藏的冰,全部冬季采于太液池,即现在的中南海和北海水面。雪池冰窖建于万历年间,过去每到秋天,太液秋波要涮池子澄清水,为的就是冬天三九时采冰,采冰一般都是在夜里,工人穿着胶棉鞋,拿着冰槁钩连枪一类用品,在严寒中采冰,解放后采冰工人的条件得到了改善,安有铁轨叫冰车,一按电钮采好的冰能叫到山上,然后再放下来,放一层冰铺一层稻草,这是北海里面的土窖,据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未完工时就在北海濠濮涧避暑,这里山清水秀还有冰窖,气候比别的地要低很多。雪池冰窖窖顶上,全部覆盖黄琉璃瓦,冰窖上层地面,采用大城砖砌住,窖内结构全部拱形建筑,冰窖窖基十分坚实,窖底用柏木杆打桩,由石帮石底砌成。50、60年代,冰窖还为北海仿膳储存肉类蔬菜、水果,记得有时工人遗落一捆蒜苗,由于筐漏了撒了一地的山里红大枣,我们拣起来就吃。这么多年了,雪池冰窖从万历到现在历经500年而保存完好也真是奇迹。想一想京城的其它几处冰窖,不是坍塌就是被拆,只有这里的两座冰窖还记载着当年的历史。冰窖附近还有窖神殿,一打听窖神是济公和尚,连砖窖煤矿等行业也供奉济公和尚为窖神。济公和尚这位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神僧,不光留下了那么多神奇的故事,还是冰窖里的窖神,真让人难以想象。陟山门街,元代为宫殿区,明代的衙署厂库,直到清代以后才逐步演变为居民区,60年代,陟山门街曾有北京市输血站,站旁有座小酒店,那时很多生活困难急于用钱的人,经常到这里来“卖血”,收到钱以后到酒店大撮一顿,以补充营养,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80年代输血站迁走,盖起一座6层小楼,很多市民提意见,认为影响到景山北海的观景,建议拆除它,如今的陟山门大街,地面铺的大块大块的仿古青砖,街道两侧装饰得古色古香的店铺,店铺中售卖旅游用品,还有的卖饮料零食。在街中还有各色的饭馆,供食客品尝,陟山门街变成了明清古街,它是连接美丽的景山和北海的纽带。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55 , Processed in 1.10225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