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城事——用药材做成的玩意儿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旭阳

毛猴是京城内外有名的小玩具,可以作为工艺品摆放收藏,也可以拿在手上把玩。北京人往往称之为“毛猴儿”,这个词一经儿化,把本无生命的小玩具叫得调皮、惹人怜爱。
??
??一字三段影壁墙上写着大大的“福”字。福字下面有个戴着草帽的卖瓜老汉抽着烟袋,两个孩子在老汉的左边,正围着瓦罐斗蛐蛐。右边是一个卦摊,发鬏上插了红花的老太太看起来像是个媒婆,不知道又在为哪家姑娘来求因缘签了。一个提着鸟笼的富贵公子正信步穿街而过。
??这是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罩里表现出来的老北京街景模型。与其他模型不同的是,这里的人物都是由毛猴来扮演的。
??“如果你看进去了,能觉得这些毛猴都是活的。”今年60多岁的毛猴制作者李迎春这样感慨道。



李迎春制作的以北京民居影壁墙和大宅门为背景的毛猴

复原老北京生活的旧貌
??“我喜欢毛猴是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自己动手做个毛猴逗我玩。那时做的毛猴都很简单,在玉米秆上粘个毛猴,用葡萄须子做尾巴,这叫‘猴爬杆’。现在常见的毛猴作品是没有尾巴的,主要还是通过毛猴来表现人的形态,人总不能有尾巴啊。”李迎春在回忆与毛猴结缘的过程时说,“我爷爷以前是开药铺的,解放前虎坊桥有家三元堂就是他开的。因为家里有现成的猴料,所以做起毛猴来也很方便。”
??现在北京会做毛猴的民间艺人并不算少,有的作品表现田园风光,有的作品表现成语故事,只有李迎春的毛猴作品是借助老北京的胡同、影壁和门楼作为背景,通过对每个毛猴的角色设定,逼真地显现出老北京的生活旧貌。
??“我是在胡同里长大的。以前北京哪有这么多的楼啊,全是四合院。路也不是现在的柏油马路,都是土路。每天傍晚的时候,一听见哨响,各家各户都端着盆到街上泼水去。青砖灰瓦,黄土垫道,净水泼街,这是老北京的样子。我在做背景的时候,会根据记忆尽量去重现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在李迎春的作品中,最多见的是以北京民居影壁墙和大宅门作为背景。“老北京的影壁有三种,八字影壁、一字影壁、一字三段影壁。我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选择影壁的样式。这些影壁都是用废弃的纸盒剪贴出来的。毛猴做的时间长了,看的人多了,也有很多人提建议。比如以前我做的房瓦都是平的,经人指点以后,现在都改成鼓的了。”
??在去年的莲花池庙会上,李迎春做的以大宅门为背景的作品引起了一位女士的共鸣。她指着门上的那副“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对联说,小时候她家的门上就是这副对联,作品展现的情景也让她回想起了小时候的生活。

取自四味中药的“猴料”
??按照老北京人的习惯,像蛐蛐葫芦、鼻烟壶、面人、毛猴这些民间手工艺品都被统称为玩意儿。在所有的玩意儿中,毛猴算是非常特别的一个,因为它是完全用中药材制作而成。
??“以前做毛猴离不开辛夷、蝉蜕、白芨、木通,这些都是做毛猴的原料。辛夷就是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做毛猴的身子。蝉蜕是咱们俗称的知了壳,做头爪。清朝同治年间没有胶,就用白芨,把白芨捣碎了,兑点水一加热,就能当胶使了。后来发展了,改成木匠做活时用的鳔胶,现在鳔胶也不用了,基本都使乳胶了。木通也是一种药材,样子像草帽、斗笠。想给毛猴脑袋上戴个草帽显得更活泛一点,那就要用上木通了。”
??辛夷和蝉蜕的形成都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了季节,这一年的用料就没有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到河边去捡蝉蜕。早上5点多去,到中午回来,去个四五天就够一年用的了。只要树上的,地上的不要,拿回来不好清洗,而且经常雨打日晒的,本身质地就脆了,保存不住。不同地方的蝉蜕也有区别,比如城里的蝉蜕头大,腿也粗壮,做出来毛猴更像大人;山里的头小一点,适合做成小孩的样子。”
??“辛夷是玉兰的花骨朵,在秋天形成,为了保护花蕊越冬时在表面长了一层绒毛。做毛猴用的料必须是头打春摘下来的。摘早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瘪了,摘晚了,花开了,更没法用了。”李迎春在介绍选料的时候说,“猴料最好的是云南产的。可能是地理气候原因,那儿的辛夷长得大,毛又长又密,做出来的毛猴也好看。每年云南的药商进京都会通知我过去挑料。”
??
??一个毛猴需四个八小时
??一把刀、一把剪、一把镊子,是李迎春制作毛猴的全部工具。除去备料和构思的时间,李迎春创作一个小型的作品至少要一个星期,大一点的,像现在摆在世纪坛里展览的那个舞龙的作品,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场景搭好了以后不能直接把猴粘上去,先要在下面试,比例、形态、动作都合适了才能上去。光把这个龙举起来就不知道费了多少劲。蝉蜕多脆啊,一条龙比所有的猴加起来都重。角度稍微不合适了,猴爪就断了。”
??李迎春说,每一只猴做起来都非常耗时间。确定了要做什么形态以后就要挑合适的料,比如做一个挑担卖菜的,要表现行走的动态,不光要注意身体的角度,还要有四肢的动作。
??用剪刀把辛夷的头尾去掉,再剪下蝉蜕的头爪,用镊子夹着蘸了乳胶粘上去。“每粘一个程序都要等八个小时。头爪不能一起粘上,一步一步来。比如坐在石头上看书的,先把头粘在身子上,等胶干了再把身子粘在石头上。然后根据看书的姿势粘胳膊,最后粘腿。这一气下来就要四个八小时。等不到八个小时不行,胶没干透,一碰就活动了。”
??“胳膊腿不是粘上就不管了,在干之前还要时不常地调整调整角度。如果是举着胳膊的,时间长了,胳膊可能就自己往下滑,要勤盯着,一有不对就改。只要是开始做一个作品,人就算拴家里了,哪儿也别想去,离不开人。”
??
??不为挣钱旨在传承文化
??退休以后,李迎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毛猴制作上,几年来虽然做了不少作品,但留在家里的却为数不多。“有三分之二的作品都是送朋友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在庙会、展览会上卖了。小点儿的作品,卖60到80元,大一点的卖几百元,再大一些的用几十只猴表现大场面的,要上千元。但是我做毛猴不是为了挣钱,能让我维持成本继续做下去就行了。我的目的还是为了表现老北京文化。”
??有手艺人也戏称,饺子之所以不会失传是因为大家都会包。的确,只要会做这门手艺的人多了,手艺本身背后蕴藏的文化也能较好地保留和传承。
??
??【知识链接】
??毛猴的由来
??提起毛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会以为是猴的一种。其实毛猴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因为其浑身披毛,形态又很像猴,所以被称之为毛猴。毛猴又叫半寸猢狲,它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写实性地再现了中国风土市井文化。老舍夫人胡絜青曾对毛猴有过这样的评价:“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旧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位饮片胜玑珠。”
??相传清同治年间,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店中配药的小伙计常受账房先生的欺负,因为身份低微不敢明里反抗。有一个小学徒,趁掌柜的没注意自己,没事儿抓了好几种药材来玩儿。他东拼西凑地瞎鼓捣,不知怎么的弄出了个猴子样的小玩偶,活灵活现的跟掌柜尖嘴猴腮的样子还很神似。于是他就把这个玩偶拿给其他伙计们看,大家伙儿都觉得挺像。从此,店里的伙计们经常人手一个在背地里嘲讽掌柜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隔了几日,这事就让掌柜的知道了。让伙计们没想到的是,掌柜的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是从中就看到了商机。于是“毛猴儿”在药铺卖得很好,毛猴的出现引起了当时市井百姓的喜爱,制作毛猴的人越来越多,上药铺买原料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后来所有的药铺干脆把辛夷、蝉蜕、白芨和木通四味药打包出售,谓之猴料。其中辛夷、蝉蜕就是胡絜青诗中所说的“二位饮片”,是做毛猴的主料,白芨和木通是制作过程中的辅料。在北京的庙会、东安市场等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制作毛猴的手艺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8 , Processed in 1.08042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