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圆明园福海的前生今世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超






  澡身浴德(古图)
  方壶胜境(古图)
  平湖秋月(古图)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登峰造极之作,乾隆皇帝赞誉其“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水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一位曾经看到圆明园景色的英国随军牧师写道:“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历史家、美术鉴定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图写园景,形容尽致。”从这些描述中不难想见圆明园曾有的辉煌与秀美。
  圆明园以“水景园”著称,是一处人工创造的大型水景园林。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形成了众多的水态,彼此之间又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了整个园林的脉络和纽带,既可泛舟游览,又可水陆运输,宛若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而福海作为全园最大的水面,更成为皇家御园的水上游乐中心。
  福海得名
  康熙朝圆明园的范围主要在后湖周围,《养吉斋丛录》十八卷记载,“园(康熙赐园圆明园,非指圆明三园)东有东池,雍正间命名福海”。福海在雍正朝命名之前俗称东池或东湖,其开凿年代可能为康熙末叶。经雍正即位后的进一步开拓才有后来的规模。明明是湖却被命名为“海”,这就与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传说有关了。相传,东海中有三座神山,山上有仙人居住,还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福海的命名正是取“徐福海中求”的寓意,以求皇帝长生不老,大清帝国江山永固。福海位于圆明三园的中心地带,以辽阔开朗取胜。水面近于方形,宽度约五、六百米,总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加上周围的小水域共计32万平方米。历史上福海最深处达3.8米,一般水面深度也有2.3米左右。这样的深度为每年端午龙舟竞渡,及平日大船行驶提供了保证。
  巧妙格局
  福海水面浩瀚开阔,碧波荡漾,风光秀丽,四周佳景遍布,群峰倒影,上下辉映。环列周围的十个不同形式的洲岛,将漫长的岸线分为大小不等的十个段落,临近水面的开阔地段布列不同的风景点,充分发挥出它们的“点景”与“观景”作用。如“方壶胜境”、“平湖秋月”、“澡身浴德”等等,与福海隔而不断,若即若离,互为因借,形成开朗与幽深的对比。河道环流于海的外围,时宽时窄、有开有合,通过十个水口沟通福海水面。大小水面互相依托,相映成趣,丰富了单一的水景。也象征着百川归海,四方水流均归福海,体现了四方归顺的寓意。其间建置各式桥梁点缀联系,既消除了岸脚的僵直单调感,又显示出水面的源远流长。周围断续的堆山把中心水面的开阔空间与四周的河道障隔开。沿河道的幽闭地段则建置小园,通过水口的“泄景”引入福海的片断侧影作为陪衬。宫墙与河道之间亦障以土山,适当地把宫墙掩饰起来。
  沿湖岸一带素妆淡抹,辽阔舒展,建筑的配置采用平淡疏朗的手法,没有高大的体量和惹眼的色彩,为突出水面的宽广,四周主要以疏疏落落的建筑及花木、水矶等组景。众多的园林佳境,以其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和诗画意趣共同组成了以福海为中心的庞大风景群,被誉为人间仙境。
  景群点滴
  平湖秋月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北岸,境仿杭州西湖同名景。为秋夜赏月佳处,由一组散布的临水建筑组成。核心建筑平湖秋月殿为南向三间三卷大殿,前檐悬挂雍正御书“平湖秋月”匾。此处初建时,前为临水敞榭三间,后为正殿三间,嘉庆朝改建成一座三卷大殿。平湖秋月殿东度五孔桥有一倚山高台的四方重檐亭,外悬乾隆御书“两峰插云”匾,亦取杭州西湖同名景。为园内重阳登高之处。
  每逢清风徐徐的秋夜,此处湖平如镜、月光如昼、桂花飘香,典雅的园林建筑与湖面、花木、皓月、倒影,融洽协调的组成娴静优美的图画,真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令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无怪乎乾隆要说:“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屐。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指杭州西湖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
  方壶胜境也是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群之一。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内之北岸,原是海神的祭祠,建筑立意取材于道家的“仙山琼阁”意境。主体建筑是对称布置、前后三组的殿堂,上覆黄色琉璃瓦,倒影于水面上,犹如仙山的琼楼玉宇般壮观。前部的三座 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宏伟辉煌,具有东海三神山的寓意。本景其实也是一处寺庙园林,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
  南部水面是面临福海东北的一个内湖,并与福海的大水面之间有一座可开启的吊桥作示意性的分隔,当桥开启,大的龙盘可由福海进入内湖,直达突出湖中的迎薰亭。当透过桥洞,远望福海中心的蓬岛瑶台时,更会产生漫游在仙境的观感。乾隆皇帝云:“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
  建自雍正初年的蓬岛瑶台,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一直是帝王们追求人间仙境,长生不老的一种幻想境界。雍正帝命工匠按照传说在福海中央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中间是主岛,两边各有一座小岛相辅,写意传说中东海的三仙山,并在岛上建造了殿阁亭台。乾隆九年“蓬岛瑶台”诗序曰: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妄一如,大小一如,能知此是三壶方丈,便可半升铛内煮江山。李思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这一景区,就是他的代表作《仙山楼阁图》的再现。
  蓬岛瑶台为皇室提供了一处烟波浩淼中的休闲别墅,在这里可隔湖眺望如画的沿岸景色,当福海西部水域每年端阳节举办龙舟竞渡时,皇太后及后妃内眷例在蓬岛瑶台观赏。蓬岛瑶台矗立于水面中央,在福海边,人们的视线虽未被隔断,但似乎又使人深感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距离和阻隔。乾隆有诗云:“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若台若榭皆熟境,庭松峙翠盆花红。不如可望不可即,引人企思翻无穷。”高台低榭、苍松红花都是常见之物,因而近熟而味淡;但是,由于它们置于被水遮隔而可望不可即的岛上,却可以化熟为生,远而味浓,引发人无穷的企思。
  水上游乐
  平日里皇家经常以在福海上泛盘和在平静的湖上观览沿湖风景为乐。浩淼的水面,波光粼粼,四周的沟叉河道,纵横交错,整个环境清幽淡雅,一派水乡风情。当艳阳高照,云淡风情之时,荡舟于此一边赏景,一边享受迎面吹来的徐徐清风,心情也会变得分外舒畅,很是惬意。放眼望去,周围屋宇、山峰倒映水中,岸上花树随风摇曳,湖心三岛景色秀美,怡人的湖光山色真令人流连忘返,仿佛人在画中游一般。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在湖面上享受划船嬉戏、船上观鱼、船头垂钓,或是品茗畅叙的乐趣。湖上舟船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既有大船,也有小舟。王致成记述道“当夫游船环集,金碧辉煌。或来荡桨,或事垂纶;或兢水嬉,或排阵势。必须身亲其际,方能领略海上之大观”。此外,盛时每逢端午福海要例行斗龙舟,逢中元日要燃放河灯。在冬季,皇帝常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有时还在福海举行冰嬉,即滑冰活动等。
  福海厄运
  在长达一百三、四十年的时间里福海给皇家的御园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但是它也并没有给皇家带来幻想中的福气,相反倒成了埋葬圆明园管园大臣的水中墓穴。1860年夏,咸丰皇帝在福海最后一次享受了泛舟之乐,此后不久,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承德。10月,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管园大臣文丰无力组织保卫,跳入福海自尽。
  圆明园罹劫时,除蓬岛瑶台因位于福海中央而幸免于难,廓然大公因位置较为偏僻而偶然存留外,其余景点几乎被焚毁殆尽。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蓬岛瑶台毁于火灾,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遭到进一步的破坏,福海景区也不例外,廓然大公就毁于此次战乱。后福海逐渐沦为苇塘、稻田,并在西岸形成居民村落。漫步其间,周遭荒烟蔓草,断壁残垣,不时映入眼帘。人们只能“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真令人深感悲哀与无奈!
  福海新生
  1949年后,圆明园遗址陆续得到党和政府的切实保护,1976年正式成立了专管机构。圆明园遗址也先后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步被整修为具有独特意义的圆明园遗址公园。1984年12月1日,遗址公园开始全面整修,福海景区作为第一期整修工程于1985年6月29日竣工开放。
  经多年整修,如今的福海景区已是一处难得的山水园林佳境,成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游人在此尽管看不到宏伟壮观的景色,但盛时的格局仍大体存在;山形水系已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从浩瀚的湖面与环绕的河溪中依稀可见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景致;各种树木蔚然成林,季节性花卉如霞似锦;大多数遗址得到保护整修,复建的少量建筑如蓬岛瑶台的东岛瀛海仙山六方亭和西岛庭院等重现昔日光彩;部分建筑的基址,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的房基依然存在,“三潭印月”尚能看出轮廓。身临其境,人们仍不难想见昔日美妙的园林图画。而“吴宫花草埋幽径”的格调,更符合遗址园林的气质,给人一种沧桑感和关于历史的强烈震撼。这里既有洋溢着大自然气息的山林野趣,又富有遗址的特色,昔日的皇家水上乐园已经成为今日京城大众休憩、游览的理想处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7 , Processed in 1.08685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