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坛

2009-11-30 19:00| 发布者: 佚名

  位于安定门外大街东侧,明清京城北郊,与南郊天坛遥相呼应,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场所。中国古时的宇宙观认为天圆地方,地在水中,故以方制坛,坛四周绕以水池,称方泽坛。地坛在规模上仅次于天坛,为现存唯一的祭地之坛。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后屡有修葺。古时历来有天地合祀、分祀之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一度天地分祀,十年后又合祀,明成祖从之。至嘉靖九年,经夏言上书和群臣争论之后定为分祀。清代沿用明制。地坛的鼎盛时期分别为明嘉靖、清乾隆和清嘉庆年间,尤其是乾隆年间,不仅进行了全面的修葺,而且作了局部的改扩建。同时,乾隆也是明清两代帝王中亲诣地坛祭礼次数最多的一位,在位60年致祭57次,显示了对祭地大礼的高度重视。咸丰之后随着国势的没落,地坛也渐趋荒废。辛亥革命后,各系军阀屡屡进驻。1925年京兆尹薛笃弼将地坛改为京兆公园,辟世界园,改皇祇室为通俗图书馆,祭台为讲演台。同时装置了体育设施,使地坛成为北京第一个公共体育场。1928年夏,京兆公园改名为市民公园,后日渐荒芜,至新中国建立以前,地坛中大部分已成为耕地。1957年4月21日地坛恢复为公园。1981年后政府多次拨款重修,每年在此举办的大型春节文化庙会,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地坛经乾隆年间的改扩建后,臻于完善,主要体现在一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上。一是“制方”,从坛的平面形状,内外坛垣到各殿区围墙,甚至大门都是方形,地坛内的门无一发拱券,以方喻地的手法在此用到极致。二是“北向”,地为坤,属阴,故而以南为上,重要建筑皆坐南朝北;同时,斋宫等皇帝及其祀臣活动的建筑坐西朝东,属下位,不可逾越天地,等级森然有序。三是“色黄”,地坛的台基砖心贴的是黄色琉璃砖,内外两层坛垣和皇祇室的屋面用的也是黄琉璃瓦,取“天青地黄”、“坤卦黄中”之意。四是“有凤无龙”,天属阳,以龙象征,地属阴,以凤象征,地坛内建筑所有的枋心图案都是双凤,没有龙或者龙凤的内容。五是“偶数为基”,天属阳,以奇数象征,地属阴,以偶数象征。地坛墁石及台阶级数均取偶数六、八的倍数,所有建筑的尺寸均为偶数(阴数)。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地坛的设计从大的形式到小的砌块划分、色彩运用和装饰题材的各个细节都将地属阴这一概念作为主题反复渲染,与天坛的设计恰成对比。

  地坛的总体规划是用层层的坛墙来围合祭坛,坛墙由内而外渐高。外坛墙周长七百六十五丈,高一长七尺有余,西向有坛门三间,再西临街有牌楼,明代名为“泰折街”,清雍正二年更名为“广厚街”。坛门外有护坛地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内坛墙周长五百四十九丈四尺,高一丈六尺,四面有东、西、南、北天门,北、西各为三间,东、南各为一间。坛墙及门均为红墙绿琉璃顶。内外坛墙之间,西天门外北有銮驾库、遣官房,南有祠祭署。内坛墙内又有两重壝,外壝长四十二丈,高八尺,厚二尺四寸,四面有棂星门,北面三门,其余三面各一门。北门外西北为斋宫,斋宫北为神马殿,殿西为钟楼;西门外为神厨库和宰牲亭;南门外为皇祇室。内壝长二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棂星门设置同外壝。其北门外东北为望灯台,西北为 坎。两壝正中为方泽坛,坛周以水渠,长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宽六尺。坛有上下两层,下层台方十丈六尺,高六尺,四面出陛各八级,皆为白石;上层台方六丈,高六尺。台面初建时为黄色琉璃大砖,乾隆时改为青石,台基以黄琉璃砖贴面。上层台正中纵横各六块,每块106厘米见方,周以纵横八块,每块80厘米见方。下层台分为16个大方块,每区同样八八计数,每块82.6厘米见方。台面上凿有孔洞,以搭置黄幄。下层台北面东西各设四海、四渎石座,凿水纹;南面东西设五岳、五镇、五陵石座,西七东八,凿山纹。

  地坛内还有陪祀房、关帝殿、真武殿、祠祭署等附属建筑。目前尚存的老建筑是皇祇室、神库、宰牲亭、神厨、斋宫。皇祇室有红墙自成一院,门一间。主殿为五开间歇山建筑,黄琉璃瓦,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无前后廊,外檐彩画新作,内檐仍是乾隆时期的彩画,为双凤枋心的和玺彩画。

  皇祇室西面为神库院落,由神库、乐器库、神厨、祭器库四座殿房和两个井亭组成。殿房均为五开间悬山绿琉璃顶建筑。外檐彩画新作,为墨线小点金双凤旋子彩画,内檐天花以上部分保留原有彩画。其中神厨为减柱造,减去了次稍间之间的前金柱。井亭为四柱盝顶。神库之西为宰牲亭,为三开间重檐歇山绿琉璃顶建筑,北向,南有灶房三间同正殿搭接,为1986年修缮时复建。现神库院为方泽轩餐厅,宰牲亭为品茗轩茶馆。神库西为宰牲亭,宰牲亭内的两座井亭和三间灶房1986年在原址复建。

  方泽坛西北为斋宫,是坛内尺度最大的建筑。正殿坐西朝东,为七开间绿琉璃歇山顶建筑,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彩画为双凤枋心的金线大点金,有前廊,三启门,门窗新作。殿下为崇台,正面三出陛,台阶中九旁七,侧面各一出陛,台阶七级。南北配殿均为七开间一斗三升悬山绿琉璃顶建筑,旋子点金彩画,减前金柱。原有的内宫门三间已被拆除,台基尚存,台上有叠石。此院落曾为北京蜡像馆所用,现为东城区人才服务中心。

  斋宫北面为神马殿,北向,五开间悬山绿琉璃顶,减前金柱,三启门,门窗俱用直棂。此建筑开间比例扁长,梁枋断面比例为3:2,应是明时遗构。神马殿长期有人居住,1998年将居民迁出,现已经过修整,并设立为地坛文史馆;神马殿东为钟楼,1965年倒塌,1999年在原址复建;2002年政府投资修缮了地坛内坛墙、外坛墙西段和部分院墙。内外坛墙之间的一些建筑,如銮驾库,祠祭署、遗官房,关帝殿等在1982年前已被占驻单位拆除。

  紧邻安定门外大街的牌楼为1989年复建,为三间四柱七楼绿琉璃顶,同坛内建筑一样,用双金凤枋心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原正面(西面)题字为“广厚街”,重建时为了便于向公众提示,改为“地坛”,而将“广厚街”置于背面(东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19:02 , Processed in 1.1129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