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紫禁城

2009-11-30 19:00| 发布者: 佚名

  位于明清北京城正中,是明清两代帝王朝仪、寝居的主要场所,是统一大帝国权力运作的中心,也是君权的象征。

  明清北京城继承了元大都主要的的城市模式,但紫禁城的规划和建设却与元代殊异。故宫筹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竣工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明嘉靖年间,故宫内改建、添建的工程较多,可以称为紫禁城建筑史上的一段重要“整形”时期。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曾在武英殿、文华殿理政,后于武英殿登极,并在退出北京前焚烧宫室。清入关后,故宫历经了顺治朝的修葺、康熙朝的归置、雍正朝的功能调整,到乾隆时期又达到了一次重整制度、鼎新革旧的高潮,盖建成了多处花园,并建设了作为太上皇宫的外东路一区建筑。清代晚期,皇家虽然自愿或被迫地接受大量的外来影响,但是集中改建宫殿的能力和魄力已经丧失殆尽,只是在后宫的一些改建和室内装修的更替遗留到了今天。作为明清两朝宫禁,百姓不能亲身体会这里的建筑环境。直到1914年,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后,将武英殿改为古物陈列所,内务部奉总统之命将辽宁、热河两处行宫宝物藏于此并于殿内设柜陈列,才使旧日禁地得以开放。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兵变,迫使溥仪出宫,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将紫禁城全部收归国有。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管理乾清门以北的内廷部分。1947年,整个故宫被辟为博物院。现在故宫博物院除在三大殿、后三宫、养心殿、西六宫进行宫廷史迹陈列外,还设有历代艺术馆、绘画馆、珍宝馆、钟表馆等专题陈列馆,每年接待中外观众700—800万人次,是我国最大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紫禁城平面为长方形,南北约长960米,东西约宽750米,城周环以城墙,墙约高10米,墙顶厚6.66米,基部厚8米多。城四面设四门,分别为南面的正门午门,东面的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和北面的神武门(明时称玄武门,清因避康熙帝玄烨讳改今名)。城四隅各有一座精巧角楼,俗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城外由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宫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殿宇、房屋共9000余间,总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

  乾清门以南的区域为外朝区域。紫禁城之内外朝部分的起点是午门。午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午门上有崇楼五座,俗称五凤楼,正楼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左右四座为重檐四角攒尖方形亭楼,内设钟鼓楼,每逢大典,钟鼓齐鸣,颁历、献俘等典仪亦在此举行。楼下为砖石墩台,台正中有三门,左右各一掖门。午门内为太和门,二门间形成一宽阔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横贯而过,河上架内金水桥,此广场恢弘的空间与午门外狭长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太和门内建有平面为“工”字形的三层汉白玉台阶,其上便是紫禁城的主要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俗称三大殿)。三大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为三殿之首,基本位于故宫的几何中心位置,俗称“金銮殿”,其名称经历了从奉天殿到皇极殿的改变,直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方改今名。现存的太和殿系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所建。大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蟠龙藻井,陈设宝座。该殿与明长陵 恩殿、太庙享殿并称全国现存的最大的木构殿宇,大殿的一切建筑特征和建筑细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最高形制。太和殿后即中和殿,始称华盖殿,嘉靖时改名中极殿,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此系过渡型殿宇,平面正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中有鎏金宝顶。该殿为皇帝到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的休息场所,也在此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的朝拜。中和殿后为保和殿,原名谨身殿,后称建极殿,顺治二年改今名。大殿采用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九五至尊。此殿的建筑功能包括宴请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场所,以及乾隆后期的殿试场所。在三大殿院外的两翼,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共同组成了外朝部分。

  三大殿之后有东西向的乾清门广场,坐北向南的乾清门划分了外朝与内廷两种不同的功能空间。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以及帝后嫔妃、皇子公主居住游憩的区域。内廷的主要建筑包括后三宫、养心殿、斋宫、东西六宫、东西五所及御花园。后三宫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建筑格局规制追仿三大殿。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康熙前为皇帝理政之所,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章,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该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乾清宫后的交泰殿为过渡型殿宇,始建于明代,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殿为正方形平面,每面三间,黄琉璃瓦攒尖顶。清代立皇后、授皇后册和皇诞辰礼都在此举行。三宫之末为坤宁宫,建于明代,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建,明代为皇后居住的正宫,清代依满族传统改为容祭祀、会客、居住功能为一身的空间。乾清宫墙外西南、西六宫之先为养心殿,为雍正后皇帝居住和理政的地方。西有三希堂,东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处。乾清宫墙外东南、东六宫之先为斋宫,为皇帝赴奉先殿祭祖前的斋戒之所。东西六宫,其数象征十二地支,为明、清两朝众妃的寝宫,包括西边的永寿宫、翊坤宫、长春宫、储秀宫、咸福宫,和东边的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及景阳宫。乾清宫东西五所,其数象征十天干,先为皇子所居,后经乾隆时期的改建,逐渐转变为花园或其它功能的附属建筑。御花园位于坤宁宫后,内廷部分的最北端,遍植珍贵花木,兴建各式亭座,是一座聚锦式的花园。

  此外紫禁城内还有作为太上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区域,作为太后太妃宫的慈宁宫花园区域,以及其它附属建筑区域。

  紫禁城东、西、北三面沿筒子河边,明代建有守卫的铺房,清代改建为连房,为粮仓、作坊和仓库使用,清末至民国时逐渐倾圮拆除,只将东北、西北二隅改建为歇山式敞轩,其他部分被临建占满。1998年开始对筒子河周边进行整治,河道清淤,两侧拆除违章建筑进行绿化,有效地保护了紫禁城的环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1:33 , Processed in 1.0935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