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张自忠路(原铁狮子胡同)3号,坐北朝南。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整组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原为康熙第九子、贝子允禟的府第。雍正四年允禟幽禁致死。雍正二十一年其宅第赐雍正第五子弘昼,为和亲王府。西部原为顺治第五子恭亲王常颖的府第,此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到清末为其后裔镇国公承熙居此,称承公府。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档案记载,该建筑由建设委员沈琪“绘具房图”,这是见于记载的中国第一位官方建筑师,但其生平尚有待考证。档案记载共有房屋一千六百三十三间,另有辕门、坡道、栅栏等附属物,现在只有群房、马号、辕门、二门拆改较多,其余建筑基本保持原状。 西院陆军部是主体,大门面南,面阔五间,中三间开门,大式筒瓦悬山大脊顶,街对面有巨大影壁一座。此门尺度超出一般王府,应是1906年新建的传统衙署大门。南楼是建筑群的中心,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建成。平面为“工”字形,东西长66.05米,侧翼宽36.31米,地上主体二层,中部三间为三层,中央又凸起一层钟楼,高约22米,全楼带地下室。整个建筑分为中段与左右两翼。底层中部为一整间大会议厅,两翼各分为四室,为小会议室或大办公室;二层中部隔为多间小办公室,两翼与底层相同。主楼梯位于北部中央。 建筑造型,中部主体为高耸的塔楼,二侧水平伸展,周围连续拱廊,侧翼为结束端,向前突出。立面竖向三段划分,底部为1.5米的基座层,底层、二层四周皆为迴廊。南入口三间大门,上有金属罩棚支于铸铁立柱上,与中央钟塔形成建筑中轴线。与南大门厅对称的北门厅凸出北立面之外,内有双分楼梯。主楼中央部分有四个出入口,侧翼各有三个。二层内走廊之上有六个立于屋脊处的老虎窗可通风、采光。建筑外立面基本是模仿英国古典式,但加入中国传统纹饰。顶部女儿墙栏杆作成雉堞式,壁柱处延伸成尖塔形,东西两侧翼之山花则为巴洛克式曲线形。由于中国工匠进行施工,在壁柱柱头、檐部、水平腰线、拱券等处布满了砖雕装饰,减弱了其纪念性与严肃性。主楼之后,还有东西配楼与后楼,装修较为简洁,外部券廊只作红色木柱与白抹灰壁板,为典型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殖民式”风格。 东院的海军部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风格与陆军部相似,但装饰较为简约。其后部的配楼则为二层外廊式。旧址建筑群规模宏大,但是只用了一年半时间便全部建成,而且质量很高。它由中国建筑师主持设计建造,并由中国营造厂施工,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水平和营造厂的施工水平。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 06:01 , Processed in 1.07860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