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师大学堂

2009-11-30 19:00| 发布者: 佚名

位于沙滩后街55、59号,坐北朝南。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新型高等学校,创建于“百日维新”时期。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下《明定国是诏》,宣布成立京师大学堂。学堂的第一任总管为历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曾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将原有官书局和新设译书局均并入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大学堂校舍先后被俄军和德军占据用作兵营。藏书、仪器大部分被毁,学堂被迫停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京师大学堂恢复,由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改大学堂为三级: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大学专门分科(相当于大学本科)、预备科。大学专门分科之下又分目(相当于系)。最初设经、文、法、理、农、工、商等七科三十五目。1904年设立一、二、三院和分科学院(分科大学),此处为一院。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此处仍为一院。

  京师大学堂的校址原为乾隆皇帝第四女和嘉公主的旧府。“大学堂”成立时,一方面是全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主管全国教育的中央衙署,原公主府的中路即是衙署部分。当时共修复了府中房间340余间,新建一百三十多间;1900年以后又扩建校舍一百二十余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在西侧新建斋舍(宿舍)。原公主府为传统的并列三轴线院落组合,虽经多次改扩建,但基本格局仍然可辨。主轴线上还存有一座五间大殿(后寝殿),另有配殿、后照楼,但都经过改建,已非原貌,北部和东部尚存部分府墙;西轴线上还保留五进四合院,一进院南房九间,后出廊,北房五间为过厅,前后廊,东厢已拆改,西厢处一幢“凸”字形的近代建筑。二进院正房五间,前出廊,中三间出抱厦,东西厢各三间,正房左右耳房各二间,四周环游廊。以上均为硬山筒瓦过垄脊。三进院北房五间,前出廊,为大式硬山筒瓦大脊,另有西厢三间,前带廊。四进院北房七间,进深七檩,前出廊,为大式硬山筒瓦大脊。最后一进院为后罩房九间半,西带半间耳房。后罩房西另有三间北房,北和西即府墙。东轴线大部分经过改建,成为西式教学建筑。西轴线以西有平房十五排,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建的斋舍(学生宿舍)。东路新建的三座西式楼房,北部为“工字楼”,中间为教学楼,均已翻建,失去原貌。只有南端的文科教室楼基本保持着原状。

  文科教室楼平面为正方形,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外廓每面27.05米。四面中央都各有一处入口。十字交叉的走道,将平面划分为每层四间方形教室,每间教室除走廊有门外,都另有两个外门直通外廊,在西门进入走廊后有一单跑楼梯直通二层。建筑立在高1米的基座上,四面中央有台阶,正对内走廊。建筑总高11.45米,檐口高9.25米,屋顶为对称的坡顶,四面各有一窗。立面四周环绕的外廊,造型采用简化的罗马券柱式,但柱子开间不同,正对门的开间为3.4米,其余柱间为2.4米,形成半圆形与扁平弧形券的交替。壁柱上部无柱头,嵌有长方形砖雕装饰。二层回廊柱间有木制栏杆,将柱间围起。这栋建于清朝末年的中国最早的新式大学中的西式学校建筑,反映了中国近代建筑吸收西方建筑的改革精神,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20:59 , Processed in 1.08803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