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大栅栏城南旧事 “大栅栏”最初并不称此名,而是叫廊房四条,附近还有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在《明北京城图》上标的就是“廊房四条”,而到了《乾隆京城全图》的时候,上面标的名称才改成了“大栅栏”。 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已有580年的历史。这条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 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十八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尺寸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 大栅栏街区至今保存着明末清初的“三纵九横”的格局,“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以及粮食店街;“九横”指的是大栅栏的九条东西向的胡同。 现在,在这条街上,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节假日客流量达20多万人。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在历史上,虽有沉浮,但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之所以能经受580多年的历史风雨而不败,自有它独特的地方。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时间与人流成反比 刚来北京时,看到这个偌大的京城并没有太大的惊喜,相反还有些失落。但是来了大栅栏以后第一次感受到了老北京才有的韵味。 大栅栏是一条街,又不只是一条街,还包括了周边的横衢竖巷,你可以称之为古典的shopping mall。在正阳门的注目下:从有这座门开始,每个夏夜成千上万只燕子在檐下穿梭,不为朝代更迭所动。远处老火车站钟塔上的时针永远静止在一个时刻。你跟我一同站在街口的铁枝盘纹的牌楼下朝西看去,层层叠叠的招牌幌子一直延伸进昏黄的天色,500多年的繁华兴衰就重叠进去,耳边也仿佛混入当年的市声。它的辉煌不属于帝王家也不属于宗庙,它是市民商贾的,贩夫走卒的,土洋杂处的。 和琉璃厂那份今人虚拟出的古意不同,大栅栏跨朝越代,却没有蕴蓄出多少优雅的气质,它绵长的商业史记载于各种典籍中,然而珠宝市只剩写着“珠宝市”三字的石牌坊,再不复昔日的珠光宝气;钱市胡同的炉行里,当年铸造银锭的炉火也已熄灭多年。几间老字号的牌匾还支撑着这条街的繁荣,我们可以在祥义号绸缎店门前稍做停留,仰头欣赏它完好的铁花立面,盖顶的铁雨棚,和雨棚下做工精致的铁花眉子,虽说新上的绿漆太过油光锃亮;我们可以遛进同仁堂,贴着药柜玻璃看百年老参扭出一个个敦煌飞天的姿态;或是站在张一元清凉的厅堂里,嗅吸着清苦的茶叶香;广德楼里丝竹吱吱呀呀,贴红纸的戏牌子上写着今晚的戏码《挑滑车》、《空城计》;瑞蚨祥里一匹匹绸缎的陈列仿佛几百年来都是一个次序;而狗不理店前那对泥塑的李莲英和慈禧太后,手托泥塑的包子,一脸泥塑木雕的满足的表情,却足以让我们大笑一场。 即使不是老字号,大栅栏街上的店也都染上些老气横秋,或者说陈旧、因循,簇新灿亮的钢化玻璃后面,有些东西是死也不变的,就像那些貌似时新的服装店,说它不时新有失公允,但是身在那样半明半晦的店堂里,50年以上历史的老电扇缓缓转动,无论多么时髦的款式放在那里都恍惚产生出时代移位的错觉。 大栅栏或许会被城市新贵们打上“市井消费”的烙印,它也确实在代表着市井消费。在胡同以秒计算飞速消失的今天,只有那里还保有着成片的旧店铺、黑白门脸、岌岌可危的小楼、几十年不变的面孔、那些拥塞的巷子、那家落满灰尘的乐器行,在这里,时间的流速与人头的攒动呈现反比。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4 , Processed in 1.12957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